讀《畢卡索》有感1000字
2023-10-07 19:39:34 3
無論我在失意或是高興的時候,我總按照自己的愛好安排一切。
——畢卡索
巴塞隆納,夜色正濃,夸特·加茲酒館。
角落裡有一個年輕男人,抱著胳膊,面無表情地看著身邊一群人在興高採烈地談論著什麼。他身邊是一個年輕人,兩人默默坐著。突然,那個奇怪的男子站起身來從口袋裡掏出一支手槍,朝窗外開了一槍,整個酒館亂成一團。
「誰再敢說塞尚的壞話,我就讓他永遠閉上嘴!」說完便又面無表情地扔下所有不知所措的人走了,他那位同伴跟了上去。
他就是畢卡索,那朋友是畢卡索一生中最重要的人之一—薩巴提斯。
說起畢卡索,人們首先想到的是他的反法西斯作品《格爾尼卡》,然後是他誇張的繪畫方式:看起來畸形的人體,完全琢磨不透的布局,那些所謂的樂師、吉他、美女似乎都是些胡亂堆砌的磚塊,腦子裡不禁出現一個又一個大問號:他是什麼意思?他想畫什麼?想表達什麼?可畢卡索最討厭別人問他這些。他只是畫自己想畫的,沒什麼意思!
其實畢卡索並不是一開始就這麼「怪異」的。他很小的時候就表現出了驚人的繪畫天賦。他的父親何塞希望兒子能有出息,便把他送往法國的學校學習。就這樣,畢卡索以初級班的年齡進入了高級班。起初,他會根據所學內容和身為畫家父親的引導畫一些「傳統」的畫。並且在一次考試中,他用極其簡單卻又與大家都不同的方式畫出了他的模特。然而這時,他的繪畫風格開始出現變化,之前的油畫風格漸漸退出他的畫布,取而代之的是人們「簡直無法接受與詮釋」的畫。人們試圖讓他回到正軌,但他執意走自己的路。於是,他開始接受人們無謂的批判,與此同時結識了許多朋友,而他們給畢卡索帶來的不僅僅是友情,對畢卡索畫風的影響也不容小視。
畢卡索終其一生,名譽滿滿,可他的生活並不是一路歡歌,膝下子女因各種原因相繼自殺,最後只有三個子女尚在人間。
與凡·高的命運多舛相比,畢卡索藝術人生可謂是登峰造極,輝煌之極,並且成為世界上第一個活著看到自己的畫作進入羅浮宮的畫家。他是崇高的,善良的,雖飽受爭議卻也英名遠揚。他的畫作不一定每個人都能接受,但他的人生態度卻值得人們深思。說他的畫風傾向於立體派,還不如說他是個立體的人。他是立體的,鮮活的,每一面都不缺,嚴肅的畢卡索,開心的畢卡索,認真的畢卡索,憤怒的畢卡索……他活的真實,並且獨立。
如同那個聽取自己心靈之語而歸隱田園的陶淵明,如同那個宣揚自我無所畏懼的麥當娜,如同那個沉迷於科學自由天地的牛頓,如同那個黑暗中瀟灑起舞的麥可﹒傑克遜,如同千萬個活出自己的智者,畢卡索也活得無愧於自己。
活出真實的自己是一種現代人缺乏的生活態度。不聽信別人對自己的貶低,不管別人怎麼看自己,不違心,不虛偽,為自己而活,活出個自己。
畢卡索畫的不是立體畫,而是他自己的立體人生。
立體,畢卡索,活給自己看,就是這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