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四季網

6.6元大寫後面還寫整嗎(6.6鏡像不碎初心不興)

2023-05-30 10:25:13 4

6.6元大寫後面還寫整嗎?6.6.1 人面獸心不奇怪,下面我們就來聊聊關於6.6元大寫後面還寫整嗎?接下來我們就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6.6元大寫後面還寫整嗎

6.6.1 人面獸心不奇怪

我們的屬性,首先是動物,然後是智人,或可封神。反觀自身,察言觀色,明辨是非,審時度勢,識人待物——「辯性」,是第一要務。因為動物性、人性、神性,都可能互動於需求對象,形成「對應關係」,潛移默化生理、心理慣性,生發「暗驅力」,驅動我們的意識、言行、作為等——屬性分辨不清,生的遠大,活的糊塗,死的虛無。

在從動物跨越到人的階段,我們的內心,常駐四類價值:一是生物價值,二是造物(人的)價值,三是物質價值,四是人文價值。以什麼價值為主導,定型我們的性格。如何獲得以上價值,形成相應心理、行為慣性,左右我們主觀深層次的的是非、善惡、正邪。如何綜合運用、體現及創造以上價值,決定我們將來成就何等的人生。

個人的一生,濃縮人類進化過程,好似一部濃縮的人類簡史;如果再往前追溯,還似宇宙自大爆炸之後演化的縮影。這從外到內、從生理到心理都有表現:生理方面,一個細胞在幾分鐘內,就完成了地球需要幾十億年時間,由胺基酸、核苷酸等生命小分子聚合成生命大分子的化學進化過程,為細胞分裂準備了所需要的全套複本。每個人從受精卵開始,在母體中十個月就完成了地球需要十多億年,從真核單細胞進化到高級哺乳動物的歷程

行為心理方面,嬰兒分娩出來,最初的幾年概括了從爬行到直立行走、手足分工,從無語言到語言,從形象思維到抽象思維,歷時數百萬年,從類人猿進化到人的過程——我們從幼兒園開始的十幾年學習,則跨越了數千年文字發明以後的發展歷程。

深層次心理方面,卡爾·榮格(1875—1961)早就提出了「集體無意識」。他認為此類意識包括本能和原型,是代代遺傳的先人記憶,以一種不明確的形式積澱在人的大腦組織結構之中,在一定條件下能被喚醒、激活。其中積澱的原始意象是藝術創作源泉,使人們看到或聽到人類原始意識的原始意象或遙遠回聲,並形成頓悟,產生美感。

將個人的裡裡外外、前前後後、來來去去對映生命演化歷程的認知或宏闊遠達,或刨根紋底,都有道理。但是人們普遍忽略、遮掩的另一方面事實是,每個人在後天成長的過程中,其動物性與上述四類價值交錯,相對於所有需求對象即時或長期的交互作用,深受相應社會心理及風俗、風氣的影響,沿此形成固執、僵化的個性及從眾化的心理、生理慣性。

這令所有人在不同的人生階段,通常側重其中某類價值,以之為主導,因之識人待物,發生言行、作為,體現出千差萬別,但有規律可循、有秩序可依的蒙昧、愚蠢、教條、偏執,或開明、睿智、進變、包容的心理及行為特徵——擴而大之,人類社會及文明的演變,也是以這四類價值為內核的社會心理此消彼長的過程。如何引導、樹立並形成何等的風俗、風氣、社會價值觀(感)等,從主觀方面奠基並體現了社會發展、文明進步的程度。

人類自詡為「萬物之靈」。這一人類對自身的基本定位,意指人類高於任何天然物質、非生命自然物,及其它生物——除了「神」。基於這一基本定位,任何個人都不肯被他人視為智人物種以外的它物,無論是冥頑不靈的石頭、榆木腦袋,還是笨如豬、蠢如狗,兇如豺、惡如狼等。

如果說有人樂意被他人稱道為站如松,坐如鐘,動如脫兔、猛虎下山、白鶴亮翅、飛龍在天等,那是因為史前的「圖騰價值」一直延續,而且以上動物在特定情境下被賦予了人人稱道的挺拔、穩重、矯捷、勇敢、超逸、高貴等人文價值——由此,「萬物之靈」成為人人認可、推崇的普遍價值。在當下人類社會,它比自由、民主、平等、博愛等更加「普世」,擁躉者涵蓋所有人。

不過,人類從類人猿進化而來,動物性是每個人根深蒂固的本性,是除了把個人意志從身體裡抽離出來轉存於其它載體之外,目前誰都斬斷不了的存在之根——既然斬斷不了,又鄙視自己的動物出身,人們於是用盡方法掩蓋、粉飾,或克制、淨化各自的動物性。

但是,動物性是什麼?人性是什麼?兩者有何異同?時至今日,人類社會普遍沒有認識清楚,或界定、區分得表裡不一、言辭閃爍——這就留出了模糊、歧義空間,製造出極大的迷惑氛圍,令人類在普通動物、智人兩類屬性之間搖擺,世世代代人獸不分地活著,還經常有人把自個兒或他人誤當成「神」。

動物性有哪些基本體現?一是追逐「下三層六類需求」,具體表現為吃、喝、拉、撒、睡及玩的需求滿足;二是遵守「同類不相食」的原則,同類之間互不相食、相殺;群居動物中的強者還引領、保護弱者,弱者則依附、陪伴強者;三是異類動物之間弱肉強食,恃強凌弱;極少數互助共生——死後都被微生物分解,被植物吸收,或歸於天然物質。

需要補充說明的是,也有些動物「同類相食」。但生物學家經過深入研究,大多將其歸於進化原因,包括物種成本效益、精子競爭和神秘的雌雄淘汰計劃等。也就是說,這些動物之所以如此,歸根結底,是為了本物種能更具性價比地繁衍,贏得進化優勢。個別物種的動物個體可能會在極度緊張或飢餓、面臨生存絕境時把同類吃掉,那是屬於精神錯亂的特例了。

三者都遵循物競天擇、適者生存的自然法則,服務於各物種的個體數量持續增多,以及所有物種優勝劣汰,整體向上繁衍、進化的「公益」——這在各物種的基因指導動物個體成長、繁殖的時候,就已經算計好了,並與外部的客觀環境及其中具體事物辯證互動著演化、突變、異化。

在自然法則的規範下,一條條「食物鏈」,自微生物開始,由低到高,雖然互有交叉、糾纏,但整體如單細胞生物的「生命律動」,或如高等動植物的「新陳代謝」,有條不紊、生生不息地循環往復,形成多樣、多重、多級輪迴的開放態勢——每一種動物都極力追求生存、發展,爭取掛在「食物鏈」上面更高一環,多些獵食對象,少些天敵侵害。

還有一些人類選擇性忽略的體現:比如高等動物都很在乎自己的「身份」。在無關食與被食、尚未面臨侵奪威脅的前提下,它們若受到輕蔑的挑釁,會憤怒地咆哮、攻擊。群居動物各有其王、後,分出不同等級、工種的身份,遭到越級的挑釁也會如此。

這是明顯的對身份價值維護的行為,屬於心理的「歸屬」與「自尊」需求滿足與否的表現。在此價值需求滿足與否的基礎上,高等動物相對於價值對象,會發生「感情」,因之得到而歡呼雀躍,因之失去而悲傷、流淚,因之被威脅、侵奪則同仇敵愾、勇於犧牲——無數人為之困惑:動物怎麼和人類一樣?——並非把自己視為「萬物之靈」,就真是了。很多動物還認為自個兒比人類高等,其表現如故意把人嚇得哇哇叫、胡亂跳、拼命跑,甚至以人為食。

從古至今,以上動物性的體現,人類都極力體現,大部分做得有過之而無不及,個別做得不如普通動物。在衣、食、住、行、性、玩等「下三層六類需求」的滿足方面,人類一來針對的需求對象主要是人工出品,二來需求滿足的方式、方法、形式等方面,比普通動物豐富、繁雜、花樣翻新的多,三者,人類賦予需求對象及其滿足與否以彰顯三六九等的不同類型身份的價值——如此,人類就比普通動物高等了嗎?

本質上看,這些都是動物性需求的滿足。具體需求對象、方式、方法、形式、價值等方面的差異,只能表明以之滿足的人是富餘、精緻、優雅的動物,還是貧困、粗糙、粗魯的動物——人類在滿足以上需求的時候,由於過分追逐自我的適宜、刺激、享受等,違背自然法則而摧殘、滅絕其它生物,破壞自然、社會環境,因此體現的動物性還不如普通動物。

在「同類不相食」方面,人類表現得更加倒退。撇開食人魔、殺人犯、殺手類特例不算,從古至今連綿不絕的戰爭,史書上記載的兩腳羊、大屠殺、種族滅絕、死亡工廠等,都是人幹的事。而且,史載的食人、殺人,少則過萬,動輒幾十萬,甚至成百、上千萬。隱在其背後的是,少數人把大多數人世世代代壓迫在生死邊緣,驅趕、圈禁、奴役,薅毛之如對羊群。一旦加上天災,白骨露野,千裡餓殍,瘟疫橫行,人間地獄。這類降自天災、實屬人禍的作為對人命的戕害,不亞於戰爭、種族滅絕。

是人類的基因不如普通動物的先進嗎?絕對不是。表面看,人吃人,人類自相殘殺,完全違背「同類不相食」的原則。透過表象看本質,又基本符合:因為人吃人、人殺人的時候,根本沒把對方當人,而只當成利益和價值對立,魂靈與外觀截然不同的「異類」。其本質在於人與人、人群與人群之間,吃或被吃,殺或被殺,不過是「螳螂捕蟬,黃雀在後」,「鯊魚吃鮭魚,鮭魚吃蝦米」,或「老虎吃豹子,豹子吃狼,狼吃羊,羊吃草」似的,自然界「食物鏈」的體現。

「弱肉強食,恃強凌弱」方面,人類早就做得爐火純青、登峰造極。由於底層民眾不間斷地抗爭,「強食」變得越來越迂迴、繁瑣、溫和,討巧,同時越來越隱秘、細膩、綿密、緊錮,如「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一樣,將大部分人心甘情願、洋洋自得、歡欣鼓舞地浸淫其中。其餘少部分人是食人者——歷代社會精英都把這稱之為「文明」。一些人偶爾提出疑議,也只是為了優化、調整之,而非推倒重來、改弦更張之。

6.6.2 不虛偽 難做人

動物性的整體體現是個類物種侵奪、佔有其它物種,踐踏異類的骸骨,順著「食物鏈」往上爬——魯迅先生象徵性地將人類的此種社會性行為概括為「吃人」——人人如此,人類社會不就成了原汁原味的「動物世界」了嗎?這可是任何「萬物之靈」都無法由衷接受的。萬幸的是,社會約定俗成了將人類從其它動物輕易區隔出來,並顯擺得高高在上的價值標準。

這些標準,最初主要包括以下方面:首先,人類穿衣戴帽,遮羞,藏身,其它動物不是。其次,人類吃烹飪的熟食,喝釀造的美酒,健康、養生,其它動物不是。再者,人類住房子,在床上做運動,隱私、安全,其它動物不是——還有更高級的,人類讀書、習字,說話,文縐縐、質彬彬,其它動物不是——若能載歌載舞、吟風弄月,寫詩、作畫,迎著亭臺樓榭、湖光山色唱和,便是才子佳人,文採風流,別有韻味,別開意境,可謂天人了。

如此裝扮之後,人類發現自己的直立行走也獨一無二:體貌因此和諧、調順,步態因此矯健,輕盈,身姿越看越順眼——面色髮膚、四肢百骸、五官九竅、皮肉筋骨都遠超其它動物,簡直是神的傑作。因此,經歷過圖騰崇拜階段之後,人類一直相信自己是神照著自身創造出來的(圖騰崇拜時期,萬物有靈,各人類群體都自以為是動植物或非生命自然物的後裔),其它動物不是。

在自認為得天獨厚的基礎上,聖人陸續問世。他們致力於限制、清除人類的動物性,塑造人性,分別主張慈悲、無為、仁義、法治、慎戰等,直至後來提出「存天理,滅人慾」、「致良知」。但是頗具諷刺意味的是,無論聖人的主張多麼文明,立論多麼莊嚴,論證多麼肅穆,「吃人者」總能恩威並施的,將其主張據為己有,服務於改進自己「吃人」的套路,致使吃相越來越從容、精緻、優雅,如電影《沉默的羔羊》中的漢尼拔博士一樣——還名正言順,冠冕堂皇。

如此文武之道,一張一弛,吃與被吃,上行下效。人類於是在「吃人」之外,體現出又一普遍的典型特徵,那就是——虛偽。由於人人如此,被吃的固然慘不忍睹,也紛紛竭盡所能,拼卻性命,扒著「社會食物鏈」往上爬。力不從心,便寄望於後人,督促、鞭策他們吃奶往上爬,直至行使「吃人」的便利,享受「虛偽」的榮光——吃人、虛偽,於是成為所有人認同並推崇,仰望或相互以上等人為待,界定智人屬性的高階價值標準。

如此,人類社會不是成了衣冠禽獸橫行的「半人動物社會」了嗎?相應人類文明史不是成了「半人動物史」了嗎?是的。人類進化、社會發展、文明進步必然要經歷這麼一個階段——人類原本就是不勞而獲、靠天吃天,寄生、採摘、或捕食為生的動物。在生存資料匱乏、生產力落後、社會分工成型的客觀條件下,靠產出、交換物品謀生,自然不如靠劫掠、侵奪他人、它物,積聚物質財富,來得快、來得便宜、來得富足、來得香火不斷、福袏綿長。

劫掠、侵奪他人,不是動物行徑嗎?而且針對同類、同胞、同袍,殺熟,還不如「同類不相食」的動物!事實如此,但還要看人的屬性怎樣界定,相應價值原則、取向、標準及評判等怎麼規範——靠此積聚富餘身家,再使財喚物用人,把權謀制變、馭人有道、盤剝有術、聚斂得法、揮霍無度、騙人無痕、殺人不沾血,以及細皮嫩肉、嬌嬌滴滴、衣冠楚楚、文質彬彬、顯赫家世、高階身份、錦衣玉食、家財萬貫等,界定為人上人的,把蓬頭垢面、扶犁黑手、麻衣葛服、粗茶淡飯、走街串巷、汗流浹背等,界定為下等人的,不就成了!

生利的富不過爭利的,生產的賺不過行騙的,辛勞的貴不過坐享的,埋頭苦幹贏不過欺世盜名,溫良恭儉爭不過貪得無厭,仁義信善鬥不過心狠手辣、反覆無常……必然如此。而經濟基礎又決定上層建築。於是,圖騰崇拜階段之後,大大小小的國家在世界各地陸續建立。分分合合,掌握政權的,從來是一些既具獸性,又扮做人樣、神樣的「半人動物」,而不是身心俱疲的造物者,品行高潔的大哲先賢——偏偏是那些「半人動物」,一直掌控界定人的屬性及其分等的最高話語權。

如此用語不是刻意貶損歷代政治家、門閥、權貴。1532年首次出版的政治學巨著《君主論》中,作者馬基亞維利就認為君主應該運用人性和獸性,兼備狐狸的精明和獅子的殘忍。1651年首次出版的另一部政治學著作《利維坦》中,作者託馬斯·霍布斯認為「人與人的關係恰如狼與狼」……也就是說,直到世界史的近代,歐洲最傑出的政治思想家都認為:人如獸;治理國家的人光文質彬彬、知書達理、婦人之仁不行。

其時,只有「半人動物」,才能將分散的個人駕馭為「團體」,發揮人類能群的偉力,自保圖存,攻伐擴張。而他們建立的國家、社會制度,也只能是「等級式」的,非此無法做到號令萬眾如身使臂,如臂使指——人的屬性界定,相應以「半人動物」為高階標準。其原則性的標準之一,是將既吃人又虛偽的,衣冠禽獸的「半人動物」,標榜為「高人」。

從界定人之屬性的價值角度看,「穿衣戴帽」、「在床上做運動」體現的,既是生物價值的延伸,又是物質價值,還有人文價值。熟食、美酒既體現物質價值,也體現人文價值。「讀書、習字,說話」屬於人文表徵,體現人文價值。

體貌、步態、身姿等直接體現生物價值。它們經文人墨客旁徵博引地修飾、描摹後,還具有參差不齊、美不勝收的人文價值。若是作為寵物、私藏、玩具來用,則能體現物質價值——很多人被下半身的躁動激揚上頭,動不動便「敕封」自己或他人以男神、女神的價值。

「價值」由人界定,罔顧「實有」,則具有極大的主觀隨意性,以至於心理在價值需求虛擬滿足的時候,輕易跨越情感、美感層級,抵達景仰,產生「崇拜感」或「崇高感」——慈悲、無為、仁義、法治、慎戰,以及天理、良知等,被我們的先人尊崇為至高無上的人之修養、神之高格,體現卓爾不凡的人文價值。但是本質上,它們都是人心因嚮往而投射的文明鏡像,引人「高山仰止,景行景止」地以為自個兒因信奉它們而超凡脫俗了。

由此可見,「半人動物」掌控的人類社會,一直標榜的都是個人(鏡像)價值。這類價值選擇性忽略了自身的動物性內涵及「吃人」的秉性和實質,而對映空中的鏡像,無限推高徒具人文表徵的人文價值,令其在造物師創造的生物價值、身外之物的物質價值的裝潢、妝扮、烘託之下,越來越朝著虛偽、浮誇、空洞的方向發展。

儘管眾星拱月,雖然高高在上,看似地久天長,對於「半人動物」來說,一個顯而易見、只不過人人失語的絕症從來都潛伏在他們體內,那就是若無「以物克物,與物交融」的造物意志、造物出品,以及相應造物價值的支撐,他們會失源、失本、失柱,隨時坍塌;散落滿地雞毛,一無是處。

曹雪芹先生參透了這一「太虛幻境」,苦心孤詣地創作《紅樓夢》以警醒世人。蘭陵笑笑生眼見市民階層越來越浸入如此幻境,撰寫《金瓶梅》以供世人參照。紅樓夢醒,寶二爺除了乞討、出家,別無生機;金瓶梅落,西門家破人亡、妻離子絕——兩位大家描摹完波瀾壯闊的畫卷,跋文對「半人動物」家族及社會所做的終極預言異曲同工。

庶民身處其中,即使慧眼看穿所有空洞,又能如何呢?要麼隨波逐流,同流合汙;要麼遠遁避世,孤芳自賞。除此之外,只有庸碌一生,辛勤勞作,天天為廟堂顯貴們的洞房花燭做嫁衣,隨時為他們的功名利祿當炮灰。反正不學會裝神弄鬼、弄虛作假、虛張聲勢、攀龍附鳳,想獨立自主、真情實意、心口如一,自始至終昂首挺胸、氣宇軒昂地站在「半人動物」橫行的人世間,萬難。

最大的問題還不在於此,而在於「半人動物」罹患的絕症極具遺傳性、擴散性和傳染性。這絕症發作於身體,不過令個人張牙、舞爪、抖金、炫富、走光、放電、撅臀、扭胯、壁咚、生撲,或免冠、徒跣、暴走、裸奔、亂交、亂倫、咬狗、行兇、殺人、放火等;發生於心理,則能藉助言論、文章、詩歌、書畫、號令、布告、儀仗、名望等,灌輸教條觀念、樹立忠孝榜樣,打造財富光環、標榜世家榮耀、封堵悠悠眾口、扼殺自主意識、固化從眾行為、扭曲社會風氣……將少數人的絕症,代代強化的,擴散、傳染給億萬人。

6.6.3 不忘初心 方得始終

從個人的成長曆程來看,每個人從誕生時起,就具有並展現生物價值。緊接著,個人應該具有並體現造物價值。在此基礎上,個人產出、創造造物出品,或自用,或交換,同時積累,逐漸提升並展示自己的物質價值——所有生物、造物、物質的價值,既具有人文表徵,又符合公共標準,從而體現人文價值——擴而大之,社會的各方面價值據以有序、持續提升,越來越往更高等級文明的形態發展。

結合人類進化的全過程看,人類及人性由製造並使用工具,從事生產勞動,產出人工出品發端。自此直到舊石器時代晚期、圖騰崇拜出現的數百萬年期間,人類雖然一直「造物」,但主要由自身的生物價值支柱著延續——具體體現比如耳聰目明、身輕體健、動作矯捷、力量大、跑得快、性選擇特徵出色、生育能力強、耐受力強的個人及家族,能夠贏得更多生存、發展的機會,得以子孫繁衍、開枝散葉。

隨著工具改進、生產力水平提高,造物價值的支柱性作用逐漸凸顯。擅長造物的人們贏得更多認同和尊崇,生存、發展的機會更多。經典體現如開天闢地的盤古一舉封神,摶泥造人的女媧成為始祖,鑽木取火的燧人氏舉世敬仰,辨別食藥的神農氏萬代推崇,製衣造車的黃帝一統華夏,開弓射日的后羿因功封神,分流治水的大禹受禪天下等。

當生存資料在群體範圍內出現盈餘,累積最多物質財富的人們,活得最適足、安穩、長久,相應物質價值的支柱性作用一再提升——生活適足而人格獨立的人們,才有條件用人文價值彰顯各自的優越性,並基於現實的,努力追求形而上、超現實的——人文價值越來越成為他們生理、物質及心理的支柱。

以生物價值為支柱,處在普通動物的水平。所有動物在出生後不久,經過父母的短暫哺育後,即需學會捕食、建居、禦敵等,相當於其支柱性價值由生物提升至「造物」。有些類動物不得不靠儲藏食物度過生存資料匱乏期,物質價值成為其支柱——至於「物文」級別的價值,個類動物吃飽、喝足、睡踏實後,把蠟巢雕琢得更精緻,把洞穴打理得更乾淨,把腹墊扒拉得更細軟,把樹巢梳攏得更齊整,以此「自樂樂,共樂樂」,也算體現得與人類的「神似」了。

如上所述,四類價值的發生先後有序,層遞有別。個人成長體現的,與人類社會演化體現的,以及普通動物體現的,大體一致。其順序依次是生物價值、造物價值、物質價值、人文價值,其水平大體依此順序,由低到高的具有本質差別。

但是,人類的「神操作」是,少數人為了迅速爬高,在「社會食物鏈」的上環居高臨下、迎風招展,同時為了逃避造物的辛勞,更便利、貪多地劫掠、侵奪他人、它物,輕易繞過造物價值,憑藉前人及他人創造的物質價值,變相拔高生物價值,直接攫取人文價值,以標榜自個兒,順帶糾結一小撮人拱衛自己——表面上他們高了、飄了,實質卻盤桓在了造物價值以下的生物價值。

這類做法無疑是生存、發展,趕超他人的捷徑。且不管它是否屬於動物性的施為;是否由於群體的認同、推崇,而浸入群體的心理及行為慣性;是否被裝扮上人文表徵,界定為體現人種屬性的價值,而成為群體追逐、拼搶,彰顯面子、榮耀的對象——關鍵在於,人類社會至今沒認識到,這是「欲練神功,引刀自宮」的飲鴆止渴做法——過程很刺激,後果很嚴重。

為了練成神功,所向無敵,揮刀斬斷的是造物價值,成就的是個人價值——倘若體貌、口舌、腦瓜子一般,家境一般,現成的生物價值和擁有的物質價值很普通,成就的主要是人文價值——在個人成長過程中,如果人文價值內涵的談吐、儀態、文採、學識、才藝、學歷等,被教導著一直服務於「以物克物、與物交融」的造物還好,這畢竟能虛擬地提升個人的造物意志。但是實際上果真如此嗎?

從入學到成人,學子的長遠目標始終被導向贏過同儕,爭過對手,鬥過敵人,成為社會的人上人。具體包括金榜題名、洞房花燭、高官厚祿、光宗耀祖等。更有皇帝老兒(指宋真宗趙恆)直接下場,赤裸裸地引誘天下讀書人「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其價值導向,無論順著「社會食物鏈」往上爬,還是黃金、美人,都從屬於個人(鏡像)價值,實際上是引人往豬羊牛馬圈裡鑽,倒退迴圈養、而非野生的普通動物。

書中不乏損有餘而補不足、獨善其身、兼濟天下、為生民立命、為萬世開太平、替天行道的大道理,也有射、御、書、術等專業知識。它們既是造物的儲備,也具造物意志的人文內涵。但是它們若不能一直與造物實踐及其出品相輔相成、辯證互動著提升,發揚造物意志,灌輸在學子腦海裡的便只有「鏡花水月」。在實際應用中,它們很容易被個人的動物性需求結合個人價值取捨的「內驅力」驅散。

人性是類人猿在動物性基礎上,經造物發端,以造物出品體現,因造物價值而在人與人之間相互認可、推崇,貫注造物意志而持續提升並超越、超脫之的社會性存在。不懂、不屑、不事造物的人,即使具備學富五車、才高八鬥的人文表徵,其個人價值中包裹的也主要是動物性及相應「下三層六類需求」、爬高「社會食物鏈」、「同類相食」的饑渴——人性必然缺失甚至喪失。

啟蒙到成人階段,是個人的心理及行為慣性養成,相應價值觀、價值感定型,以至於「江山易改,本性難移」的性格、獸格或人格立基的階段。在這期間,以個人價值架構心性的學子,即使將來靠造物謀生計,也很難全身心投入,創新、領先造物,據以通天、封神,成就廣闊作為——對於引刀「自宮」,又令後人一代更比一代「自宮」的人們來說,如此走向的趨勢和結局是鐵定的。

從大背景看,生產力提高,生產關係優化,社會發展,文明進步,必然推動人性越來越普遍地提升。雖然以上要素中各個隱藏著拖人性後腿的一面,令它們呈現出連鎖反應的階段性倒退——比如生產的機器化、自動化,生產關係的等級化、圈屬化,社會價值觀的個人化、表面化,社會文明的虛擬化、鏡像化等——但整體趨勢是螺旋向上的。

也就是說,不管個人及其家族處於何時、何地的社會背景下,該社會背景涵蓋的群體的人性是整體提升的。與此同時,「自宮」的人們儘管可能出身、權勢、財富、名望等節節高,其人性卻是以個人價值為心理內核,奔著人文表徵裝潢動物性的方向,整體持續梯級墜落的——越來越進步的造物者及其人性必然徹底淘汰越來越形進實退的「鏡中人」及其動物性,是造物師既定的鐵律。它比套在俄狄浦斯王身上的命運枷鎖強大億萬倍,誰都掙不脫。

從人性需求層級的角度看,在「歸屬」與「自尊」需求層級,以個人價值為內核並定型的人們,互動於客觀環境及具體需求對象,人性朝兩個方向固化:以優勢的生物價值、物質價值、人文價值為倚仗的,偏執「自尊」一線往上;勢弱的則偏執「歸屬」一線往上。

由於斬斷了造物,兩者互動於價值對象,得到的只有虛榮、虛情、虛美、虛高,實際需求的滿足都往「下三層六類需求」沉降。於是,前者越來越被眾星捧月著呼朋引伴、自我陶醉、妄自尊大、胡作非為,如傲慢的孔雀;後者越來越追星逐月地自慚形穢、失魂落魄、攀星附貴、搖尾乞憐,似被逐的家狗——他們的內心早已拜金、拜物、拜性、拜祖、拜虛,既不懂己心,也不明人心,更與造物及其過去、未來隔靴搔癢;只扒住實物沉淪,盯著鏡像沉溺,還越來越死腦筋,僵化、模式化,成為殊途同歸的「套中人」。

在「下三層六類需求」滿足的基礎上,真感情只在人的(造物)價值彼此交互的過程中發生、發展。傲慢的孔雀看似特立獨行、招蜂引蝶,實際上比任何人都需要別人的點讚、追捧,只是優勢的生物、物質、人文價值令她有條件任性取捨。被逐的家狗看似溫存馴服、忠心耿耿,實際上比任何人都需要多人的認可、欣賞,但出於劣勢,他舍此無它——前者不珍惜特定的人及群體,而撩撥所有人;後者只黏纏特定的人及群體,但渴慕所有人——他們的心理需求滿足終歸會落腳在「封閉」式「依賴」,以得到相應「安全感」和「依託感」。

人性與動物性此消彼長是如蟻穴潰堤、聚沙成塔的漸進過程。其整體趨勢涵蓋的人群範圍越大、社會結構越複雜、歷史沉澱越久遠,周期性越長。對於個人來說,其斷然「自宮」後,只要不走火入魔,一旦練成「神功」,所向披靡,大有可能後來者居上地迅速非富即貴、名利雙收。旁觀者以為他鴻運當頭、猶如神助,很容易視其為天人。實際上這只是還沒等到「俄狄浦斯環」收緊,他已經走到人生盡頭的緣故。

家族的興衰,周期性長些。《孟子·離婁章句下》早就指出:「君子之澤,五世而斬」。後世將其演繹為「富貴傳家,不過三代」。中國自春秋戰國以後,王朝新立,最多傳承三百年左右——磚家從史書中總結出了土地兼併、貧富分化、裂土分封、外戚專權、藩鎮割據、宦官擅政、朋黨爭勢、異族入侵等經濟、政治、社會等方面的原因和規律,卻選擇性忽略了人性與動物性消長在其中發揮的決定性作用。

自西漢之後,中原王朝的壽命縮短,很大程度上由於權貴階層主導的「自宮」行為越演越烈。明、清王朝之所以都拉長至接近三百年,因為皇家從未忘記汲取歷史經驗,一直針對導致歷代王朝「亡也忽焉」的痼疾,在國家制度、權力結構、經濟體制、皇族姻親、文化禁錮等方面進行調整、優化。

近代以來的門閥貴族之所以延續兩、三百年還「欣欣向榮」,如眾多巨型章魚盤吸全球,涉及原因更複雜、多面,與科技爆發、能源井噴、全球化、製造業跨國轉移、歷史經驗汲取等都有關係——但只要造物價值還被人類社會範圍地閹割,「俄狄浦斯環」就必然勒出個後果。如果造物價值還陽了呢?造物者將迅速接天通地,其造物意志如陽光普照,會相對和平地驅散他們的海市蜃樓。

綜上可知,引刀自宮,一時痛快;雖然因此顯赫,卻必遭反噬。對於當事者來說,「現世報」也顯而易見,那就是練成神功的人,個人(鏡像)價值越超凡脫俗,纏繞他們的越是虛情假意。看不透人心,陶醉其中,必被蠶食;若能洞透人心,他們自然越來越投桃報李地刻薄寡恩、冷酷無情;空虛、寂寞、冷到極處,只好以孤家寡人自嗨,還不忘拿「人在高處不勝寒」安慰自己——終局如何?無情必將被絕情吞沒,擁 「有」終歸散入虛無——這才是造物師設計「俄狄浦斯環」的真義。

人類的「初心」發生於圖騰崇拜時期。之後,「初心」三位一體的支點「它有」、「它創造我們」、「我(作為它的後裔)也要有」,逐漸演變為「他有」、「他創造我們」、「我(作為人群的一員)也要有」,至當代蛻變為「他有」、「他光芒萬丈」、「我(作為個人)也要有」——實際上蘊含了「初心」從發生、發展,由盛轉衰,到消亡的過程。

「它」指動植物及非生命自然物形式的圖騰,後來整合為少數既具有動物性,又兼具人性,還神通廣大、擁有自然偉力的人文形式——最典型的是中國的龍、鳳。崇拜「它」的先人,使用舊石器、新石器,展示了造物意志,但造物及出品很微弱,體現的屬性主要是動物性。

不過,那時的先人普遍竭誠努力地做人——因為憑藉碳基生物體與蛇鼠蟲蟻、鷙禽猛獸、狂風暴雨、嚴寒酷暑、山洪雪崩、地震海嘯等鏖鬥,生機很絕望,前景極渺茫。只有手持工具、善用物力,艱苦卓絕、群策群力地造物,他們才能心有靈犀,感應到群體和希望。

「他」從天神,歷經神人(現實人物因卓越而封神)、聖賢,演變為偶像(明星、名人、權貴、巨富等)——崇拜天神的前人,甘心做神的僕人,努力造物使自己越來越強大,供奉造物出品,祈求神的庇佑。只有極少數食用致幻藥物想啥來啥、迷瞪魔怔的,才一門心思追求飛升,妄圖位列仙班,呼風喚雨、與天同壽。

神人憑造物、造福世人的功業封神,聖賢借道德文章列位。崇拜他們的前人,造物意志、造物及出品由實轉虛,由行轉知。越來越多的前人忽略聖賢教導的與民同耕、同勞、同苦,開始完全靠搬弄聖賢語錄,妝扮聖賢粉絲,捉筆賣文、鼓舌搖唇、貪權弄術、玩智耍詐地爭名逐利、搶功奪權、劫貴掠富。

崇拜偶像的人,身處生產力十分發達,科技相當先進,物質產品極大豐富,精神文化作品無比泛濫的當下。他們被偶像重挫、震撼而心折的,主要是偶像的體貌、名氣、財富、權勢、圈屬等光環,渴慕偶像揮金如土、流光溢彩、極樂寶鑑、週遊世界、高不可攀,捎帶些偶像秀才藝、捐錢物、玩產業、射飛彈的偉績——這類視角聚焦在偶像如日中天的生物價值、物質價值、人文價值上,令他們心心念念、魂牽夢縈,日益淪陷而無法自拔。

他們傾心的價值的屬性,基本上歸於「鏡像」,與「造物」不搭噶。比之先人,他們活在人類主導的文明社會、鋼筋水泥叢林,吃穿用度、休遊娛購十足人文,內心嚮往「他有」,以「他」的「光芒萬丈」做標杆——為了「我也要有」的所思所想、所作所為,卻與造物越來越隔膜、疏離,越來越跪拜在內心的虛擬設定裡。也就是說,他們的主體看上去全是人性,竭誠努力的,卻是怎麼做蜂王、蟻后、孔雀、獅子王、功夫熊貓、貓和老鼠一樣的動物——「初心」在他們的內心,基本湮滅。

總的說來,造物、能群令人類如「神」強大。但在由弱轉強的過程中,人類的內心把曾經崇拜的動植物的生物價值、非生命自然物及其自然力的物質價值、造物價值及出品,以及將它們意象化的圖騰、天神、神人,逐漸替換為人類自身的代表,如聖賢、偶像。它們則成為人類烘託自身的個人價值的裝飾、陪襯、工具——人類內部,群體崇拜心儀的個人、內心嚮往之成為普遍現象。

「初心」歸根結底,是由造物支撐著,從人類的動物性中逐漸提升出來,日益混雜了越來越豐富的生物、造物、物質、人文價值及相應價值對象的心理存在。自始至終,它從未將動物性需求及其對象、個人(鏡像)價值及其對象、人的(造物)價值及其對象明確區分開來,只能由著它們與客觀環境及其中具體對象交互著此消彼長、此生彼滅,並發生「內驅力」,驅動人的思想、言論、舉止、行為——所以,「初心」一直人獸不分,是非混淆,左右逢源,模稜兩可。

很久很久以前的過去,漫長人類演化的過程中,「初心」令獸形的類人猿懷著造物意志,揮舞舊石器一路朝著「人」、「神」的方向披荊斬棘、奪路狂奔。如今的人類,翹二郎腿,坐高鐵穿梭地球;刷屏、躺賺,跨時空網聯世界;掃碼、下單,足不出戶購遍世界;天眼掃描、超算無極、編程操控,探測外星,探索宇宙……「初心」卻如行屍走肉,令人形的人類揣著黃粱夢、女兒紅、綠鈔票、病毒株、核彈頭,如彗星撞地球穿過大氣層似地,加速向動物性墜落。

從物種屬性的價值水準角度看,生物價值處在普通動物的水平:孔雀開屏、貓咪舔身、海豚立行、雄鹿秀角、駿馬揚鬃、鴛鴦戲水、哈巴狗搖尾、百靈鳥亮嗓……令人賞心悅目。如今的人們,極力追逐、比拼自個兒與他人的生物價值,不惜月光、透支、借貸也要美美的、白白的、翹翹的、高高的,打賞之、追捧之、飛奔之、跪舔之——搭配上價格震顫的物質價值,妝飾上國際時尚的人文價值,生物價值仿佛出神入化。然而,其底子還是百億年不變的碳基生物。

數千年的國家文明階段,百姓確實被文明鏡像壓榨得悲慘;吃的只有粗糧,穿著只能布衣,住房不能用磚瓦,出行全部靠倆腿,玩的只有泥巴,用的只是粗陶……如今強加在頭上的等級式禁錮都被打破了,龍、鳳、麒麟、朱雀、玄武的圖案隨便用,山珍海味、飛禽走獸隨便吃,綾羅綢緞隨便穿、隨便蓋,皇宮、大殿、王府、禁苑隨便進,帝王將相、才子佳人、諜盜妓騙、兇匪賭惡隨便演,還演得活色生香、靚帥酷豔、美輪美奐……

民眾壓抑已久的需求空前爆發,恨不得把前人失去的用盡畢生之力吃回來、穿回來、住回來、轎回來、性回來、用回來、玩回來。這是社會發展、文明進步、時代騰飛、盛世浩蕩在橫向的、普及化方面的體現。但是縱向看,曾經的造物者正整體、迅速地淪落為「鏡中人」。

要知道,支撐民眾祖祖輩輩繁衍至今的,是前人的造物意志、造物及出品。終結歷代沒落王朝,把人類社會無數次從螺旋倒退的旋渦中挽救回來的,主要是社會底層的造物者及具有造物意志的進步精英。如果底層造物者都集體倒退回徒具人文表徵的「半人動物」,人類的命運將如何?

本節開篇,我們已經指出,個人的一生,濃縮人類進化過程,從外到內,從生理到心理——生理方面,在受精卵階段,如果人為將細胞中的胺基酸、核苷酸剔除,該受精卵仍舊孕育成胎兒降生,未來會長成啥樣?

價值觀、價值感是人類心理的內核;造物價值等於人的價值。人類數百萬年進化,因人的(造物)價值託底而提升人性、健全人格——以個人(鏡像)價值作為心理內核,打造鏡像文明,只有數萬年。以人文價值作為心理內核架構觀念、信念,樹立信仰,憑人文表徵劃分等級、區隔身份,只有數千年——將人的(造物)價值從心理剔除,片面追求人文表徵包裹的個人(鏡像)價值,心性、性格會長成啥樣?

當代,人類社會的發展已經抵達一個亙古未有的新關口。前人至少寄身家族,家族必須依附族群,才有生機,謀發展,難得自主。如今,社會以家庭為基本單位,個人僅依託家庭即可順利成長、成人,無需被列祖列宗、族規、族老羈縻。

社會穩定、開放,商品自由流通,信息公開、透明。物質產品既豐富,又便利,無需囤積大量物質財富以維持溫飽,度過荒年,紓難解困,物質價值的支柱性作用因此消解。人文價值「虛」到極致,其支柱性作用亟需回到與時俱進的造物價值中反芻——造物價值的支柱性作用循回到螺旋上升、長遠提升的一面——個人據此,倘能有所依憑,獨立自主地潛心造物,達到創新群體的物質價值,推高社會的人文價值,立身、入世、謀發展,機遇已到,前景無限。

混淆視線、迷惑心靈的鏡像倘若能被內心釋放的造物意志震碎、掉落,「實有」盡現,人類會洞見,造物以「無」生「有」即「他有」,造物塑造人性、人格即「他創造了我們」。致力於造物,即使作為微不足道的個人,依託家庭後盾,憑藉一己之力,也能接天通地,與人「壹心」,實現「我也要有」,甚至心智抵達「無我」,自由穿梭於過去、當下,及未來——擔心傻傻地造物,造不出成果,競爭不過高高在上的「資本鏡像」嗎?那是因為還沒有感應到造物的大能,個人的潛力,並據此看透它們的紙弱,參破它們的虛幻罷了。

,
同类文章
葬禮的夢想

葬禮的夢想

夢見葬禮,我得到了這個夢想,五個要素的五個要素,水火只好,主要名字在外面,職業生涯良好,一切都應該對待他人治療誠意,由於小,吉利的冬天夢想,秋天的夢是不吉利的
找到手機是什麼意思?

找到手機是什麼意思?

找到手機是什麼意思?五次選舉的五個要素是兩名士兵的跡象。與他溝通很好。這是非常財富,它擅長運作,職業是仙人的標誌。單身男人有這個夢想,主要生活可以有人幫忙
我不怎麼想?

我不怎麼想?

我做了什麼意味著看到米飯烹飪?我得到了這個夢想,五線的主要土壤,但是Tu Ke水是錢的跡象,職業生涯更加真誠。他真誠地誠實。這是豐富的,這是夏瑞的巨星
夢想你的意思是什麼?

夢想你的意思是什麼?

你是什​​麼意思夢想的夢想?夢想,主要木材的五個要素,水的跡象,主營業務,主營業務,案子應該抓住魅力,不能疏忽,春天夢想的吉利夢想夏天的夢想不幸。詢問學者夢想
拯救夢想

拯救夢想

拯救夢想什麼意思?你夢想著拯救人嗎?拯救人們的夢想有一個現實,也有夢想的主觀想像力,請參閱週宮官方網站拯救人民夢想的詳細解釋。夢想著敵人被拯救出來
2022愛方向和生日是在[質量個性]中

2022愛方向和生日是在[質量個性]中

[救生員]有人說,在出生88天之前,胎兒已經知道哪天的出生,如何有優質的個性,將走在什麼樣的愛情之旅,將與生活生活有什么生活。今天
夢想切割剪裁

夢想切割剪裁

夢想切割剪裁什麼意思?你夢想切你的手是好的嗎?夢想切割手工切割手有一個真正的影響和反應,也有夢想的主觀想像力。請參閱官方網站夢想的細節,以削減手
夢想著親人死了

夢想著親人死了

夢想著親人死了什麼意思?你夢想夢想你的親人死嗎?夢想有一個現實的影響和反應,還有夢想的主觀想像力,請參閱夢想世界夢想死亡的親屬的詳細解釋
夢想搶劫

夢想搶劫

夢想搶劫什麼意思?你夢想搶劫嗎?夢想著搶劫有一個現實的影響和反應,也有夢想的主觀想像力,請參閱週恭吉夢官方網站的詳細解釋。夢想搶劫
夢想缺乏缺乏紊亂

夢想缺乏缺乏紊亂

夢想缺乏缺乏紊亂什麼意思?你夢想缺乏異常藥物嗎?夢想缺乏現實世界的影響和現實,還有夢想的主觀想像,請看官方網站的夢想組織缺乏異常藥物。我覺得有些東西缺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