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四季網

豫劇李樹建唱段,李樹建個人資料

2023-10-12 17:26:29 3

  「不論是好是壞,這個世界正日益為攻擊性文化所控制,因為當兩個文化接觸的時候,更富攻擊性的文化自然佔了上風。這些文化希望人們往外看,開拓競爭,取得勝利。」豫劇是我國重要的文化遺產,本期豫劇文化了解李樹建。

  李樹建,河南省汝州人,中國豫劇一級演員,工生行,善唱老生,他的唱腔樸實真切、哀婉悲愴、激情澎湃,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文化部文華表演獎、中國戲劇梅花獎獲得者。李樹建歷任河南省豫劇二團黨支部書記、團長,河南豫劇院院長。

  李樹建是「豫西派」的傑出代表,從藝20多年來,他先後主演了《大登殿》、《清風亭》、《鄉村警官》等十幾部優秀劇目。他挖掘整理「豫西調」的傳統聲腔遺產,走訪「豫西調」名家,學習其演唱方法、技巧,琢磨用氣、吐字和潤腔的訣竅,終於自如地掌握了豫西名生王二順演唱的基本特點和韻味,曾被譽為「小王二順」。

  但藝無止境,他又研習了其他豫西名家的演唱風格。經過長期的舞臺實踐,逐漸形成了自己具有明顯個性特徵的獨特唱法,即既有王二順嗓音洪亮、音域寬廣、聲韻醇厚的特色,又使原本就擅長表現曲折委婉感情的「豫西調」更加悲壯蒼涼。這在他的代表劇《清風亭》中的演唱上表現得非常明顯。

  劇中他飾演勤勞忠厚、命運悲苦的張元秀,唱腔時而高亢,時而低回。高亢時響遏行雲,聲震屋宇;低回時纏綿蘊藉,宛若遊絲。在演唱方法上,既有馬連良「衰派」的散淡優雅,又有周信芳「麒派」的蒼涼悲壯。

  豫劇《程嬰救孤》中,李樹建簡約了程式化的表演,使唱、念、身段更加生活化,特別是劇中的「失子」和「十六年」兩大段唱,兼用「輕聲」、「氣聲」,實為哭唱,前者哭別人,後者哭自己,悲痛欲絕卻未見號啕,不勝悽苦卻沒有聲嘶力竭,把無限的悲情化作乾澀的雨與顫抖的風,點滴撕扯著、浸潤著觀眾的心。

  《程嬰救孤》,榮獲了「文華大獎」、國家舞臺藝術十大精品劇目和第10屆「五個一工程」獎等,李樹建也被中宣部確定為「四個一批」人才。

  李樹建說,通過這幾年的探索,他總結了四句話:「走遍千山萬水找市場,吃盡千辛萬苦樹形象,歷經千錘百鍊出精品,想盡千方百計奔小康。」在20多年的戲曲人生道路上,李樹建牢記自己是「農民的兒子」,多次率團到老少邊窮地區慰問演出。離開三門峽後,他幾乎每年都率團回來,深入三門峽的鄉村、礦山、企業演出。每次演出,他都親自登臺,向關心他的父老鄉親獻上拿手好戲。

  代表劇目有《清風亭》、《鞭打蘆花》、《程嬰救孤》《蘇武牧羊》等。《清風亭》由中央電視臺錄製收入國家藝術精品庫。其中《程嬰救孤》《清風亭》《蘇武牧羊》被稱為「忠孝節」三部曲!

  【結束語】李樹建在2015年榮登中國劇協副主席的寶座,使得李樹建不僅僅只是局限於豫劇界的名聲,能夠在這麼多的出色劇種以及人員中脫引而出也能看出李樹建多麼優秀。

你可能也喜歡:


包青天鍘美案劇情,豫劇鍘美案選段
維吾爾族的風俗習慣有哪些?
【城市文化】北京歷史文化知識大全
豫劇名家馬金鳳名劇名段,馬金鳳簡介

同类文章

湖南衛視2020片單出爐 流量和實力齊頭並進

  湖南衛視向來都是衛視臺的領軍人物,推出了不少受到廣大觀眾喜愛的好劇,而最近,湖南衛視2020招商大會舉行,2020年的影視劇片單也出爐了。從這份片單來看,既有新進的流量小生的劇,也有頗具爆款的實力劇,可謂是流量和實力兩頭抓,顯示出湖南衛視的野心!下面我們一起去戲劇文化那裡看看這份片單吧!  金鷹

關於浙江越劇的由來,浙江越劇的特點

  越劇是很膾炙人口的經典劇種之一,發源於浙江,又有紹興文戲之稱,以唱為主,在國內外都享有很高的聲譽與廣泛的群眾基礎,是我國流傳最廣的劇目。本期的越劇文化帶你瞧一瞧關於浙江越劇的由來,浙江越劇的特點。  越劇,又名紹興戲,是中國漢族五大戲曲種類之一,是目前中國第二大劇種。越劇長於抒情,以唱為主,聲腔

廬劇文化之《五女拜壽》劇情簡介

  廬劇《五女拜壽》講述的是楊繼康被株連削職為民後,爭先恐後拜壽的五個女兒只有被嫌棄的養女願意收留題目,後楊繼康沉冤得雪的故事。接下來,就讓我們一起到廬劇文化中具體看看《五女拜壽》的劇情吧。  明代嘉靖年間,戶部侍郎楊繼康,因對嚴嵩專橫擅權深為不滿,欲告老還鄉。在他六十壽誕之期,眾女兒女婿均奉厚禮進

廬劇文化之《老先生討學錢》唱詞

  廬劇,安徽省傳統地方戲主要劇種之一。是在大別山一帶的山歌、淮河一帶的花燈歌舞的基礎上吸收了鑼鼓書(門歌)、端公戲、嗨子戲的唱腔發展而成的。接下來,廬劇文化要介紹的是《老先生討學錢》的唱詞,一起去看看吧。  老先生:巍巍乎啊欠起身蕩蕩乎走出門庭  一路走來一路行來來往往都是人  家家都把那年來過小

戲曲文化說,京韻大鼓的板式特點

  京韻大鼓是在清末由河北省滄州、河間一帶流行的木板大鼓經藝人改革後發展而來。木板大鼓傳入天津、北京後,劉寶全改以北京的語音聲調來吐字發音,吸收石韻書、馬頭調和京劇的一些唱法,創製新腔,專唱短篇曲目。本期的為大家介紹下京韻大鼓的板式特點。  木板大鼓發展成京韻大鼓後,伴奏樂器在原來的基礎上,加上了三

眉戶戲文化傳承:刺目勸學的劇情介紹

  在中國歷史上,關於考取狀元的典故不少,其故事情節或讓人深受鼓舞,或讓人義憤填膺,或唏噓不已。今天,要介紹的眉戶戲劇目之一《刺目勸學》,也與考取狀元相關,那麼,接下來,就和小編一起去了解吧。  《刺目勸學》也叫《曲江歌女》又名《曲江打子》。故事發生在唐代曲江池畔,見文於唐白行簡李娃傳。  唐、常州

京韻大鼓名家有誰,及其代表作

  京韻大鼓清末民初形成並流行於北京、天津地區。由當時的鼓書藝人劉寶全等把原用河北語音演唱的木板大鼓改用北京語音演唱,廣泛吸收京劇唱腔及北京流行的民間曲調創製新腔,並在木板大鼓原有伴奏樂器三弦外,增加了四胡和琵琶,形成了一直流傳至今的京韻大鼓。且看本期的。  京韻大鼓有以劉寶全、白雲鵬、張小軒為代表

蘇州彈詞伴奏樂器,必不可缺的兩個

  「有些事,有機會做的時候,就去做,別等沒機會了,再去做,就來不及了;有些人,有機會珍惜的時候,就去珍惜,別等失去了,再去把握,就沒意義了。」  那麼,接下來我們一起來了解了解蘇州評彈伴奏樂器,必不可缺的兩個。  小三弦:  三弦:又稱「弦子」,中國漢族傳統彈撥樂器,其他少數民族受漢族文化影響,也

一步一個腳印,淮海戲發展歷程

  淮海戲,江蘇省傳統地方戲曲劇種。2008年6月,經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接下來,就讓我們一起去了解關於淮海戲的發展歷程吧,看它是如何一步步發展起來的。  1、正式定名  淮海戲曾在民間稱為「小戲」,與柳琴戲、泗州戲同源於「拉魂腔」,因流行於淮海地區,曾稱"淮海小戲",19

北路梆子賈桂林人物生平介紹

  山西的北路梆子,在山西的戲曲發展史上,有著不可替代的文化價值。當然在不可替代的價值裡,就有創造價值的人,本期梆子戲文化,讓我們一起來看卡北路梆子賈桂林人物生平介紹。  戲劇家。一級演員。中國戲劇家協會二、三、四屆理事,山西分會二屆理事、三屆副主席、四屆名譽主席,山西省文學藝術界聯合會二、三、四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