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中的爛片價值(高成本大製作的爛片)
2023-07-08 05:02:51 3
剛剛過去的2019年可謂中國電影市場的又一大豐收年:全國票房總計642.66億元,其中國產電影總票房達到了411.75 億。高成本、大製作的國產電影已經佔據了國內電影市場的主流地位。近來,越來越多的網友針對一些成本巨大、投資高昂的爛片發出質疑,甚至很多人在社交平臺上發表言論稱某些電影號稱斥巨資製作又絲毫看不出片方誠意,拍攝目的即為洗錢。電影拍攝的巨額投資和慘澹口碑間是否真的存在洗錢隱情?關於洗錢,你真的了解嗎?
第1則
何謂「洗錢」
「洗錢」一詞對於公眾來講並不陌生,它由英文單詞「Money Laundering」直譯而來,簡單生動地表達了自身的含義——將「黑錢」洗成「白錢」,也就是使違法犯罪所得合法化的過程。有趣的是,洗錢概念的由來確實與清洗活動密切相關。
上世紀20年代,芝加哥罪犯阿爾·卡彭(Al Capone)及其犯罪集團通過私酒和毒品牟取了高額的利潤,但苦於難以將這些黑色收入洗白。當時美國的自來水管道尚未普及,洗衣機更是屬於一種奢侈品。因此,阿爾·卡彭及其犯罪集團利用其開設的多家自助洗衣房來使犯罪所得轉化為合法的經營收入。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一百九十一條對洗錢罪作了明確的規定:「洗錢罪是指明知是毒品犯罪、黑社會性質的組織犯罪、恐怖活動犯罪、走私犯罪、貪汙賄賂犯罪、破壞金融管理秩序犯罪、金融詐騙犯罪的違法所得及其收益,為掩飾、隱瞞其來源和性質,而提供資金帳戶的,或者協助將財產轉換為現金、金融票據、有價證券的,或者通過轉帳或者其他結算方式協助資金轉移的,或者協助將資金匯往境外的,或者以其他方法掩飾、隱瞞犯罪所得及其收益的來源和性質的行為。」
由此可以看出,洗錢罪包含了大量的上遊犯罪,無論何種刑事犯罪都可能與洗錢罪密切相關。溫州的胡某夫婦為了隱匿詐騙所得的資金,以二人姐夫吳某的名義對煤礦進行投資,清洗了巨額贓款。中儲糧河南周口庫原主任喬建軍因涉嫌貪汙和挪用公款出逃美國,將數千萬的贓款分成幾十筆匯入由地下錢莊控制的境內帳戶,然後再由該地下錢莊將相應金額的外幣匯入喬建軍指定的境外帳戶。上述案例都是相對較為被公眾熟知的洗錢手法。
第2則
以投資電影方式洗錢的路徑
洗錢一般需要經過三個階段:處置階段、離析階段和融合階段。犯罪分子通常會在處置階段將黑錢與合法收入混在一起,再在離析階段通過複雜的金融交易掩蓋其非法資金的來源,最後在融合階段將清洗後的資金轉移到與犯罪活動沒有明確關聯的團體或個人帳戶。
通常情況下,在處置階段將黑錢以合法的名義存入銀行是最為重要的。因此,慈善活動、電影拍攝和開設賭場基於其投資數額巨大且具有不透明性,已經成為了全球範圍內公認的三大洗錢主要途徑。
利用投資電影進行洗錢通常都是分散支出,積小成多,因此相對較為隱蔽和安全。舉例來說,投資人有一個億的黑錢需要洗白,於是與業界著名的某導合作進行電影拍攝。某導將電影預算報價為一個億,但拍攝電影的實際預算只需要一千萬,於是某導承諾將九千萬以票房或利潤的名義返還給投資人。
在電影拍攝中,投資人使用大量的現金多次進行小額支付,某導則無限壓低成本,並在各種特效、道具、場地、布景和服裝上虛報高價,其中不乏與演員籤訂的「陰陽合同」,同時要求財務虛構支出一個億的假帳。
特效一直是假帳的重災區。動輒幾億投資的院線大片經常被網友戲謔地稱為五毛特效,正是因為片方宣稱的花一千萬請到的「好萊塢特效團隊」,實際可能只需要一百萬甚至更少。影片成功上映後,投資人和影院還可以聯合製造出一個遠超實際票房的數額,再通過偷票房和「幽靈場」等方式,將投資人的黑錢全部洗白。
正是這種用一千萬的預算去洗一個億的帳目的行為,才導致很多爛片打著高成本、大製作的名號肆無忌憚地粗製濫造。這也解釋了為何此類爛片層出不窮——風險如此低且穩賺不賠的洗錢行為,何樂而不為?
第3則
結語
事實上,近年來中國的反洗錢工作取得了很多積極進展。反洗錢工作部際聯席會議機制運行有效,監管部門也積極開展了「天網行動」和「獵狐行動」,從境外追回了大量違法犯罪所得。世界反洗錢金融行動特別工作組的負責人理察·布魯克更是在其出具的報告中稱對中國的反洗錢成果「十分滿意」。
然而,反洗錢工作的範圍依然過於狹窄,對特定行業如影視行業的反洗錢監管缺失導致利用影視行業進行洗錢的風險極低。美國、日本、韓國等國相繼出臺了反影視圈洗錢的相關法律,但我國至今尚未出臺相關的法律法規。
反洗錢的重點領域一直是貪汙賄賂和毒品走私等較為嚴重的上遊犯罪,有關部門對影視圈洗錢的監管相對滯後。在推進反洗錢範圍不斷拓寬、相關司法和監管體制不斷完善的路上,我們依然任重而道遠。
注意:本文圖片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及時聯繫刪除,謝謝~
* 文章為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恆都法律研究院立場。
編輯:郭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