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偃是誰?趙偃的生平簡介 他是怎麼死的?
2024-02-06 02:35:15 1
嬴姓,趙氏,名偃,全名趙偃,是戰國末期趙國的國君,史稱趙悼襄王。趙悼襄王是趙孝成王的兒子,是趙惠文王的孫子。趙悼襄王統治時期也是秦王政統治時期,秦國和趙國之間也經常發生戰爭。秦國經過趙孝成王時期,和趙國的長平之戰後,削弱了趙國的有生力量,確立了自己的大國地位,為統一六國掃除了一大障礙。如今的秦國已經是七個國家中實力最為強大的,為了實現多位秦國先王的遺志,秦王政自己也有雄偉遠大的目標,秦王政面對各國聯合的合縱,絲毫不懼,反而勇猛向前,戰勝了聯軍後各個擊破,終於統一六國。
趙悼襄王在秦王政的統一戰爭中佔據著十分重要的部分,齊國齊湣王時期,齊國遭受了除了楚國以外其餘五國的合縱討伐,齊國被打得只剩下兩座孤城,差點亡國。經過這場戰爭以後,齊國的實力迅速從能夠和秦國比肩,甚至超過秦國的實力,銳減了三分之二的實力。但是,齊國雖然倒下了,趙國卻在趙武靈王的手中崛起了。趙武靈王是一個對戰爭極其敏銳的傢伙,有著先天的軍事頭腦,為了強大趙國,趙武靈王時期實行了「胡服騎射」的改革,趙國的軍事實力以及國家經濟等方面都得到改善和加強,成為了繼齊國之後的第二個和秦國抗衡的強國。
趙國在趙武靈王時期進行變法改革,在趙惠文王時期和秦國對峙,實力最為強大,讓虎狼之國秦也只能望其項背。然而趙惠文王之後,趙孝成王時期,秦國和趙國因上黨而大戰一場,趙國大敗,從此一蹶不振。在長平之戰中,秦軍殺掉了
趙國降軍四十萬之多,幾乎是趙國當時國內的全部的青壯年。趙孝成王採納了樓緩的建議,和秦國議和,才逃過了亡國的命運。趙國趁著秦國收兵,答應了和解,開始養精蓄銳,不到幾年時間,趙國的實力就恢復了三分之一二,雖說和秦國單獨較量還是有一定差距,但是這個差距已經縮短了很多了。
趙孝成王之後的趙悼襄王就是趙偃,趙偃和趙孝成王比起來更加沒有君王的樣子,各種的措施都沒有頭腦,將他說成昏君都不為過。
公元前243年,趙孝成王去世,趙偃繼承了父親的王位,成為了新的趙王。趙偃接手的趙國並不是最為強盛時期的趙國,反而是經過了秦國的摧殘而苟延殘喘的趙國。趙國是秦國東出的最大的障礙,因此多年來,秦國從未停止過攻打趙國。趙國的將軍廉頗在趙孝成王時期就擔任了將軍的職務,成為了趙國最為出名的將軍之一,和趙奢一起,都是趙國的保護神。趙悼襄王繼位時,趙奢早就死了,趙奢的兒子也早在長平之戰中就戰死了,所以趙國上下就只有一個廉頗還能看得過去。廉頗當時擔任的是趙國的代理相國,正在率兵攻打魏國,並且奪取了魏國的繁陽,為趙國爭得了土地。但是趙悼襄王一道撤職的命令傳了下來,廉頗被樂乘取代了,他很不高興,不接受趙悼襄王的誥命,還出兵攻打樂乘,樂乘逃跑了。
廉頗沒有犯錯誤,卻受到了趙悼襄王如此不公平的對待,他的心裡有氣,我們可以理解,他害怕回到趙國受罰,我們也可以理解,我們唯一不能理解的是趙悼襄王的腦袋是進水了嗎?趙國現在根本就沒有大將,他怎麼敢將趙國的大將廉頗撤職的,怎麼放著廉頗不用呢?廉頗被趙悼襄王氣得離開了趙國,來到魏國當了一個掛名的將軍。廉頗始終思念著趙國,但是趙悼襄王在位的這些年,即使趙國被秦國打到吐血,他始終都未將廉頗召回。
由於趙悼襄王的錯誤的判斷,昏庸的統治,趙國對秦國,幾乎就沒有贏過。公元前236年,趙悼襄王終於去世,他的頑劣兒子趙遷繼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