蒼蠅聚捕器的製作方法
2024-01-20 07:36:15 2
專利名稱:蒼蠅聚捕器的製作方法
該產品的實施一般的小工廠都可生產,甚至農民個體專業戶也可生產,但底盤一定要到塑科廠訂做或用木科代替。
發明的目的為了保護好全國十億多農民和農村基層幹部的身體健康,減少傳染病的發生,這就要在農村有一個切合實際筒而易行的消滅蒼蠅的具體措施,我就是本著這個原則而設計的。
蒼蠅對人們的身體健康危害是相當大的,它能傳染好多種疾病,而且生存期又長,整天圍著人們的食品團團轉,在一年中,至少要有九個多月的時間存在著蒼蠅,特別是夏秋兩季傳染病較多的時期,它的危害就更大了。自古以來,人們都非常的討厭它,但又沒有一個很好的辦法去消滅它.當前,我們對付蒼蠅的辦法有兩種一是隔離法,二是消滅法、隔離法是消極的方法,如紗門、紗窗、紗菜櫃等。消滅的方法又分兩種,一是機械的方法,二是化學藥物的方法。在機械的方法中,最簡單的是蠅拍。用蠅拍打蒼蠅看起來很簡單,其實不然,因為蒼蠅很狡猾,打的速度慢了,蠅拍未落它就飛跑,打個空,一生氣加快速度去打,結果力度也隨著加大,把蒼蠅打淌了,很髒,(若在飯桌上就更髒了)。只有用的速度和力度都適中,才能做到既把蒼蠅打死而又不淌,這就很難了,再加上農民們都較忙,沒確這個閒空去打蒼蠅。還有的農民認為蒼蠅這麼多,打死幾個又有啥作用,所以農民們對蠅拍不大欣賞。用化學藥物的方法去消滅,其效果不錯,但代價太高,一瓶全無敵要在近20元,一個家庭一年約需三、四瓶,農民們哪裡捨得花這個錢呢 再者,這些藥物說是對人體無毒副作用,但常期使用,對人體是不利的。綜上所述,在農村,目前還沒有很受農民歡迎的滅蠅方法。我通過觀察,發現蒼蠅在很短的時間內會對它們喜愛的食品聚集搶食,如瓜果皮,魚腸等甜食腥食,便從中悟出一個道理先用誘餌將它們聚集起來,然後在設法包圍封閉全部消滅,於是便設計出此聚捕器。
聚捕器的構造是這樣的,它由五部分組成網筒、上蓋、底盤、隔高膜、支棍五個部分。網筒就是一段白色的尼絨絲網筒(或一般的蚊帳紗布),在其兩端各固定一個相等的圓形鐵絲框(或塑料框),如圖一。上蓋就是一個帶有把手的圓形鐵絲框上繃緊了普通白布片而成(或用塑料框),如圖二。底盤是用塑料做的一個圓形淺盆,周圍帶有四個眼孔,如圖三。隔離膜是正方形,用普通布繃緊,在一旁另加一布簾,如圖四。支棍是四根一端帶叉的鐵絲,如圖五。圖六是五個部分組合在一起的完整圖。圖中只能在網筒的兩側畫一點點表示紗布網筒,至於上蓋和隔離膜的布片就更沒法畫了。使用的方法先將誘耳放入底盤內,然後放上網筒,並用支棍將網筒支住。嗅覺靈敏的蒼蠅馬上就會趴得滿滿的,爭食搶食,十多分鐘的時間,會把室內的半數蒼蠅都聚集在網筒內,這時便可手拿上蓋迅速將網筒蓋上,堵死蒼蠅的逃路,然後再拿隔離膜從網筒下部的一旁插入(布簾在前)並慢慢地擅動著向前移動,布簾的作用是驅趕著蒼蠅上飛或前爬而不能從網筒下部逃竄,當隔離膜全部把蒼蠅趕到隔離膜上部時,如圖六所示,這時便可握緊上蓋與網筒的把手,抽去四根支棍,再將網筒壓縮,再壓縮,直至不能壓縮為止,最後握住三個把手,將網筒放入水中把蒼蠅淹死(也可噴藥),這個過程是很好看的,所以兒童們一定會積極地參加這個滅蠅活動,這時的捕蠅工具又充當了兒童的玩具,很是有趣,不花錢效果又好,又清潔衛生,所以農民們是會歡迎的。
該蒼蠅聚捕器與現有的滅蠅工具相比,有如下優點1、與現有最普便的蠅拍相比,它具有捕的多,捕的隱,速廢快,清潔衛生的優點。
2、與現有的化學藥物法相比,它有不花錢,不汙染,無氣味的優點。
3、它還具有類似兒童玩具便於群眾接受的優點。
該聚捕器的具體尺寸網筒的直徑以350--400毫米為宜,深度可在250毫米左右,上蓋和底盤的直徑比網筒的直徑要略大一些,底盤的深度以40--50毫來為宜,底盤周圍的四個眼孔一定要在網筒放置的外邊,在抽動四根支棍時,才能保證網筒不動,從而保住蒼蠅不會逃走。隔離膜要做成邊長大於網筒直徑的正方形,用普通布繃緊,布簾的寬度以40毫米為宜,最好用短線做成,若用一條40毫米寬、400毫米長的布條也可,但必須將布條橫向地剪開,便於驅趕蒼蠅。四根支棍的長度和網筒的長度相等。該聚捕器體積不大,一個家庭可買上幾個,廚房,臥室,周所,庭院都可放置,用後收存好,並不需天天用,一個聚捕器起碼也可用四、五年以上。
權利要求
蒼蠅聚捕器為一家庭生活中的保健用具,其特徵在於先將蒼蠅聚集在一個小小的網筒內,然後包圍封閉全部捕殺。
全文摘要
蒼蠅聚捕器是農村中簡而易行便於推廣類似兒童玩具的一種用具,是採用先將蒼蠅引誘聚集而後包圍封閉全部捕殺的方法製成的。它由網筒、上蓋、底盤、隔離膜、支棍五個部分組成,使用時,省事、省時,效果好,並具有清潔衛生、不花錢、無任何汙染等優點。
文檔編號A01M1/00GK1223788SQ9810474
公開日1999年7月28日 申請日期1998年1月22日 優先權日1998年1月22日
發明者孟建科 申請人:吳鳳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