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止應急螢光燈燈管早期發黑的裝置的製作方法
2024-02-08 23:55:15
專利名稱:防止應急螢光燈燈管早期發黑的裝置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防止螢光燈管端部早期發黑的裝置,特別是應急螢光燈燈管端部早期發黑的裝置。
眾揚周知,用螢光燈管做為應急(直流)照明燈的光源,比白熾燈光源省電,壽命長,但存在著燈管端部早期發黑的缺點,使燈管的正常壽命大大縮短。已有人在著手解決這個問題,如用RC電路延時預熱控制繼電器點燃燈管,也有用轉換開關使兩個電極交替工作在陰極狀態,前者成本較高,不能普遍推廣,後者只起推遲作用,沒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就是為了克服上述問題,提出一種防止應急螢光燈燈管端部早期發黑的裝置,它不僅成本低,而且效果顯著。
本實用新型的技術解決方案是採用一種特製的多刀多位撥動開關與應急螢光燈的照明電路連接,多刀多位撥動開關中設有預熱刀,它與燈管的兩個電極連接,並在燈管兩個電極的管殼外表面粘貼透明導電薄膜,降低陰極的位降。特製的多刀多位撥動開關的特點是各刀的長度不等,而各刀之間的間隙相等且與基準刀等長,以二位三刀撥動開關為例,其中照明刀和充電刀為基準刀,它們等長,設為L,則電源刀為(5-9)L,預熱刀為(3-7)L,最佳電源刀長度為7L,預熱刀長度為5L,各刀之間的間隙相等,均為L。這樣就利用多刀多位撥動開關操作程序中所固有的延時達到預熱的目的。
以下結合附圖進一步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電原理圖;圖2是本實用新型二位三刀撥動開關示意圖。
如圖1、2,在應急螢光燈燈管H的兩個電極的管殼外表面粘貼透明導電薄膜G,導電薄膜G為圓筒狀,厚度為微米級,粘貼套在燈管H兩端的外殼表面,導電薄膜G的電極與燈管H的電極引出腳焊接,這樣燈管H的電極通電時能形成靜電場,從而降低燈管H的陰極位降。本實用新型的多刀多位撥動開關採用二位三刀撥動開關,其中充電刀A和照明刀D為基準刀,它們等長設為L,電源刀B長度為7L,預熱刀C長度為5L,各刀之間的間隙相等均為L。充電刀A的兩引出腳1、8與充電電路連接,電源刀B的兩引出腳2、7共線,與電池組E的正極連接,通常情況下(即不照明時)電源刀B的兩引出腳2、7分別與充電刀A的引出腳1、8連接,預熱刀C的兩引出腳3、6分別與燈管H的兩個電極連接,照明刀D的引出腳4與照明電路中脈衝變壓器BM的初級繞組L1的一端連接,照明刀D的引出腳5為空腳。照明電路由振蕩電路和脈衝變壓器組成,振蕩電路由電阻R2、R3、R4,電容C1、C2、電感L3和電晶體BG組成,它將電池組E的直流電壓變成20KHZ的高頻電壓,該高頻電壓通過脈衝變壓器BM的次級繞組L2送到燈管H的兩個電極使其點燃。
平時,即燈管不照明時,本實用新型的電池組E由充電電路進行安全充電,此時,撥動開關的充電刀A的引出腳1、8分別與電源刀B的引出腳2、7連接。照明時,推動撥動開關柄由左向右移動,使電源刀B的引出腳1、8分別與預熱刀C的引出腳3、6連通,此時,充電刀A與電源刀B斷開,停止充電。電池組E的正極就通過撥動開關的電源刀B和預熱刀C向燈管H兩個電極的一端供電,燈管H兩個電極的另一端通過脈衝變壓器BM次級繞組L2共點接地,形成預熱迴路,使燈管H的陰極形成熱電子發射的條件,預熱時間的長短決定於預熱刀C的長度和撥動開關柄移動的速度,本實用新型中預熱刀C的長度為5L,若基準刀長度L為2mm,則預熱時間約為0.5-3秒,以慢速移動撥動開關柄為最佳操作,最佳預熱時間為10秒左右。當撥動開關柄繼續向右移動時,電源刀B先與預熱刀C斷開,隨之就與照明刀D連通,電池組E通過照明刀D的引出腳4向照明電路供電,照明電路的振蕩電路就產生一個20KHZ的高頻電壓點燃燈管H,同時,通過燈管H的兩個電極引出腳向套在其外殼表面的透明導電薄膜G供電,形成靜電場,使燈管H在點燃時的陰極位降降低,由於陰極位降降低和預熱時燈管H陰極形成熱電子發射條件的共同作用,就使燈管H的陰極在點燃時的損耗降低,從而就防止了燈管H作為應急螢光燈光源時的早期發黑問題。本實用新型也適用於防止普通螢光燈的燈管早期發黑。
本實用新型結構簡單,成本低廉,能有效地防止螢光燈管兩端的早期發黑,提高燈管的使用壽命。
權利要求1.一種防止應急螢光燈燈管早期發黑的裝置,其特徵是採用特製的多刀多位撥動開關與應急螢光燈的照明電路連接,特製的多刀多位撥動開關設有預熱力,它與燈管的兩個電極連接,且各刀的長度不等,而各刀之間的間隙相等並與基準刀等長;在燈管兩個電極的管殼外表面粘貼有透明導電薄膜。
2.按權利要求1所述的防止應急螢光燈燈管早期發黑的裝置,其特徵是特製的多刀多位撥動開關可以是二位三刀撥動開關,其中充電刀A和照明刀D為基準刀,它們等長設為L,電源刀B的長度為(5-9)L,最佳為7L,預熱刀C的長度為(3-7)L,最佳為5L,各刀之間的間隙相等均為L,充電刀A的兩引出腳1、8與充電電路連接,電源刀B的兩引出腳2、7共線,與電池組E的正極連接,預熱刀C的兩引出腳3、6分別與燈管H的兩個電極連接,照明刀D的引出腳4與照明電路中脈衝變壓器BM的初級繞組L1的一端連接。
3.按權利要求1所述的防止應急螢光燈燈管早期發黑的裝置,其特徵是透明導電薄膜G為圓筒狀,厚度為微米級,它粘貼套在燈管H兩端的外殼表面,其電極與燈管H的電極引出腳焊接。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防止應急螢光燈燈管端部早期發黑的裝置,它採用特製的多刀多位撥動開關與應急螢光燈照明電路連接,並在燈管兩個電極的管殼外表面粘貼透明導電薄膜。其結構簡單,成本低廉,能有效地防止燈管的早期發黑,提高燈管的使用壽命。
文檔編號H05B41/02GK2055661SQ89205468
公開日1990年4月4日 申請日期1989年10月27日 優先權日1989年10月27日
發明者楊寶華, 李會斌, 張宗一 申請人:楊寶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