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接器組合結構的製作方法
2023-10-11 17:26:34 1
連接器組合結構的製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連接器組合結構,其是由電路板及連接器所組成,電路板具有頂面、底面及一鏤空部,該鏤空部貫穿於頂面及底面,頂面上設有多個焊接點,該些焊接點位於鏤空部的任一側。連接器包括一絕緣本體及多個導電端子,該絕緣本體對應於鏤空部設置且突出於電路板的底面,絕緣本體設有一插入口,該插入口與該些焊接點分別位於電路板的不同側,每個導電端子具有一對接部及一接腳部,該對接部延伸至插入口內,該接腳部延伸至頂面上且焊接固定於焊接點。
【專利說明】
【技術領域】
[0001] 本實用新型是有關於一種連接器組合結構,尤指一種可減少回焊製程以降低生產 成本的連接器組合結構。 連接器組合結構
【背景技術】
[0002] 現今科技產品多以輕薄多功能為設計前提,因此產品內部可提供給各元件組裝的 空間越來越小,有鑑於此,用於連接各元件或外部設備的排線連接器幾經改良,使連接器本 體固設於應用端產品內的電路板上,而軟性排線(或軟性電路板)可以單獨插入連接器本 體達到電性連接的作用,如此可減少傳統連接器以接頭對接頭所需的使用空間。
[0003] 前述的排線連接器例如是一種掀蓋式連接器,其主要包括有一掀蓋、一絕緣本體 及多個導電端子。絕緣本體內裝設有導電端子,其一端是用以焊接於電路板上,其另一端則 用以與插入絕緣本體的開口內的排線接觸形成電性導通,然後使用者可利用掀蓋的開啟或 閉合的操作來使得排線達到插設固定或鬆開脫離連接器的目的。
[0004] 然而,為了讓排線插入組裝與固定時的操作方便,以及避免排線佔據到其它電子 元件的設置空間,因此現今的作法都是將排線連接器與其它電子元件分別焊接固定於電 路板的上下表面,如此結構設計就可使得插入排線的操作方便且能避免佔到元件的使用空 間。但是此種布局設計的電路板就一定必需要經過二次回焊製程,才可將排線連接器與其 它電子元件焊接固定於電路板上,因此無法有效降低生產成本,故不能夠滿足客戶低成本 的要求。 實用新型內容
[0005] 現有的排線連接器,其與各種電子元件分別焊接固定於電路板的上下表面,如此 結構設計必需要經過二次回焊製程,才可將排線連接器與其它電子元件焊接固定於電路板 上,因此導致無法有效降低生產成本以及不能滿足客戶低成本要求的問題。
[0006] 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連接器組合結構,包括有一電路板及一連接器,該電路板具 有一頂面及相對於頂面設置的一底面,且電路板設有一鏤空部,該鏤空部貫穿於頂面及底 面,頂面上設有多個焊接點,該些焊接點位於鏤空部的任一側。連接器包括一絕緣本體及多 個導電端子,該絕緣本體對應於鏤空部設置且突出於電路板的底面,絕緣本體設有一插入 口,該插入口與該些焊接點分別位於電路板的不同側,每個導電端子具有一對接部及一接 腳部,該對接部延伸至插入口內,該接腳部延伸至頂面上且焊接固定於焊接點。
[0007] 本實用新型所提供連接器組合結構,其是利用在電路板上設有一鏤空部,並且將 連接器對應於鏤空部設置,以使絕緣本體的插入口與電路板的焊接點分別位於電路板的不 同側,如此結構設計僅需要經過一次回焊製程就可將連接器與其它電子元件同時焊接固定 於電路板上,因此可以有效降低生產成本及滿足客戶的低成本的要求。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08] 圖1為本實用新型連接器組合結構的分解示意圖。
[0009] 圖2為本實用新型連接器組合結構的立體示意圖。
[0010] 圖3為本實用新型連接器組合結構於另一方向的立體示意圖。 [0011] 圖4為圖3連接器組合結構的剖面示意圖。
[0012] 圖5為本實用新型另一連接器組合結構的分解示意圖。
[0013] 圖6為本實用新型另一連接器組合結構的立體示意圖。
[0014] 圖7為圖6連接器組合結構的剖面示意圖。
[0015] 組件標號說明:
[0016] 1連接器組合結構
[0017] 2電路板
[0018] 21 頂面
[0019] 211焊接點
[0020] 22 底面
[0021] 23鏤空部
[0022] 3連接器
[0023] 31絕緣本體
[0024] 311 插入口
[0025] 312 長邊
[0026] 313 短邊
[0027] 32導電端子
[0028] 321對接部
[0029] 322接腳部
[0030] 33 掀蓋
[0031] 4連接器組合結構
[0032] 5電路板
[0033] 51 頂面
[0034] 511焊接點
[0035] 512 焊墊
[0036] 52 底面
[0037] 53鏤空部
[0038] 6連接器
[0039] 61絕緣本體
[0040] 611 插入口
[0041] 62導電端子
[0042] 621對接部
[0043] 622接腳部
[0044] 63 掀蓋
[0045] 64 墊片
[0046] S短邊尺寸
[0047] L 長度
[0048] W寬度尺寸
【具體實施方式】
[0049] 以下由特定的具體實施例說明本實用新型的實施方式,熟悉此技術的人士可由本 說明書所揭露的內容輕易地了解本實用新型的其他優點及功效。
[0050] 須知,本說明書所附圖式所繪示的結構、比例、大小等,均僅用以配合說明書所揭 示的內容,以供熟悉此技術的人士了解與閱讀,並非用以限定本實用新型可實施的限定條 件,故不具技術上的實質意義,任何結構的修飾、比例關係的改變或大小的調整,在不影響 本實用新型所能產生的功效及所能達成的目的下,均應仍落在本實用新型所揭示的技術內 容得能涵蓋的範圍內。同時,本說明書中所引用的如"上"、"下"、"左"、"右"、"中間"及"一" 等的用語,亦僅為便於敘述的明了,而非用以限定本實用新型可實施的範圍,其相對關係的 改變或調整,在無實質變更技術內容下,當亦視為本實用新型可實施的範疇。
[0051] 以下為本實用新型電連接器遮蔽結構的一較佳實施方式。
[0052] 請參閱圖1至圖4,本實用新型是提供一種連接器組合結構,該連接器組合結構1 包括有一電路板2及設置於電路板2上的一連接器3,此連接器3是用來電性連接一排線或 一軟板(未繪不)。
[0053] 電路板2具有一頂面21及相對於頂面21設置的一底面22,且電路板2設有一鏤 空部23,該鏤空部23貫穿於頂面21及底面22,頂面21上設有多個焊接點211,該些焊接點 211分別位於鏤空部23的相對兩側。
[0054] 連接器3包括一絕緣本體31、多個導電端子32及一掀蓋33,該絕緣本體31對應 於鏤空部23設置且突出於電路板2的底面22,絕緣本體31設有一可供排線插設的插入口 311,此插入口 311與該些焊接點211分別位於電路板2的不同側,插入口 311較鄰近於底 面22,亦即頂面21較底面22遠離於插入口 311。多個導電端子32組裝於絕緣本體31,每 個導電端子32具有一對接部321及一接腳部322,該對接部321延伸至插入口 311內,該接 腳部322延伸至頂面21上且焊接固定於焊接點211。掀蓋33樞設於絕緣本體31上,其可 轉動至開啟位置或閉合位置。
[0055] 可以理解的是,鏤空部23的尺寸大於絕緣本體31的尺寸,當連接器3由上往下組 裝於電路板2時,如圖1所示,絕緣本體31可從頂面21經由鏤空部23穿過電路板2而突 出於底面22,如此以使插入口 311與焊接點211分別位於電路板2的不同側。接腳部322 水平延伸突出於絕緣本體31,該絕緣本體31的尺寸加上接腳部322的長度大於鏤空部23 的尺寸,如此以使接腳部322可順利放置於頂面21上而不會穿過電路板2至另一側,並且 可以電性接觸於焊接點211。
[0056] 值得一提的是,在電路板2的頂面21上通常還會設有其他電子元件,例如發光二 極管(未繪示)等,此些發光二極體的焊接部也是設置於頂面21上,亦即在本實施例中,連 接器3的接腳部322與焊接點211及發光二極體的焊接部全都設置於電路板2的同一面 上,由於連接器3的一端電性導通於發光二極體,其另一端則是要與排線電性連接,為了排 線組裝操作方便以及避免排線佔據到發光二極體的設置空間,因此連接器3的可供排線插 設的插入口 311通常都是設置於靠近底面22的一側而非頂面21的另一側,而為了配合插 入口 311的位置設計,所以現有的作法將連接器3的接腳部322與焊接點211設置於底面 22上,如此就要經過二次回焊製程才可將連接器3與發光二極體焊接固定於電路板2上,但 是透過本實用新型的插入口 311與該些焊接點211分別位於電路板2不同側的設計,則僅 需要經過一次回焊製程就可將連接器3與發光二極體同時焊接固定於電路板2上,如此可 有效降低生產成本及滿足客戶需求。
[0057] 在本實施例中,連接器3的絕緣本體31呈矩形狀且包括一對長邊312及一對短邊 313,鏤空部23的長寬尺寸大於絕緣本體31的長寬尺寸,接腳部322水平延伸突出於絕緣 本體31的長邊312,絕緣本體31的短邊尺寸S加上接腳部322的長度L大於鏤空部23的 寬度尺寸W,以使絕緣本體31可順利從頂面21經由鏤空部23穿過電路板2而突出於底面 22,並且使得接腳部322可放置於頂面21上以電性接觸於焊接點211。
[0058] 請參閱圖5至圖7,本實用新型是提供另一種連接器組合結構,該連接器組合結構 4包括有一電路板5及設置於電路板5上的一連接器6,此連接器6是用來電性連接一排線 (未繪示)。
[0059] 電路板5具有一頂面51及相對於頂面51的一底面52,且電路板5設有一鏤空部 53,該鏤空部53貫穿於頂面51及底面52,頂面51上設有多個焊接點511與一對焊墊512, 該些焊接點511排列位於鏤空部53長邊的一側,該對焊墊512位於鏤空部53短邊的相對 兩側。
[0060] 連接器6包括一絕緣本體61、多個導電端子62、一掀蓋63及一對墊片64,該絕緣 本體61設置於鏤空部53上且突出於電路板2的底面52,絕緣本體61設有一可供排線插設 的插入口 611,此插入口 611與該些焊接點511分別位於電路板5的不同側,每個導電端子 62具有一對接部621及一接腳部622,該對接部621延伸至插入口 611內,該接腳部622延 伸至頂面51上且焊接固定於焊接點511,該對墊片64延伸至頂面51上且焊接固定於該對 焊墊512。
[0061] 在本實施例中,連接器6是利用墊片64來補強導電端子62的接腳部622以單側 排列的方式焊接固定於焊接點511上所可能造成的結構強度的不足,然不限於此,另一種 選擇是,亦可在連接器6的絕緣本體61上設置一金屬殼(未繪示),該金屬殼設有多個對焊 部,於電路板5的頂面51上設有多個焊墊(未繪示),該些焊墊位於相對於單側排列的多個 焊接點511的鏤空部53的另一側上,該些對焊部延伸至頂面51上且焊接固定於該些焊墊, 金屬殼的對焊部可用於替代上述墊片64來作為補強導電端子62的接腳部622以單側焊接 的方式固定於焊接點511的結構強度的不足,並且還具有防止電磁波幹擾的效果。
[0062] 可以理解的是,在本實施例中,連接器6為利用掀蓋63的開合來作為固定排線之 用的掀蓋式連接器,然不限於此,另一種選擇是,連接器6亦可為使用插拔塊(未繪示)來 固定排線的拉拔式連接器,又一種選擇是,連接器6亦可為使用其它卡扣元件(未繪示)來 固定排線的非免推力型連接器(NON-ZIF Type),此卡扣元件設置於絕緣本體61。換言之,本 實用新型並不限定連接器6連接固定排線的方式,而是著重於排線的插入口 611與焊接點 511分別位於電路板5的不同側的結構設計。
[0063] 綜上所述,本新型的連接器組合結構利用在電路板上設有一鏤空部,並且將連接 器對應於鏤空部設置,以使絕緣本體的插入口與電路板的焊接點分別位於電路板的不同 偵牝如此結構設計僅需要經過一次回焊製程就可將連接器與其它電子元件同時焊接固定於 電路板上,因此可以有效解決現有技術的無法降低生產成本的問題。
[0064] 上述實施例僅列示性說明本實用新型的原理及功效,而非用於限制本實用新型。 任何熟悉此項技術的人員均可在不違背本實用新型的精神及範圍下,對上述實施例進行修 改。因此,本實用新型的權利保護範圍,應如權利要求書所列。
【權利要求】
1. 一種連接器組合結構,其特徵在於,包括: 一電路板,該電路板具有一頂面及相對於該頂面設置的一底面,且該電路板設有一鏤 空部,該鏤空部貫穿於該頂面及該底面,該頂面上設有多個焊接點,該些焊接點位於該鏤空 部的任一側;以及; 一連接器,該連接器包括一絕緣本體及多個導電端子,該絕緣本體對應於該鏤空部設 置且突出於該電路板的該底面,該絕緣本體設有一插入口,該插入口與該些焊接點分別位 於該電路板的不同側,每個該導電端子具有一對接部及一接腳部,該對接部延伸至該插入 口內,該接腳部延伸至該頂面上且焊接固定於該焊接點。
2. 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連接器組合結構,其中該插入口鄰近於該底面,該頂面較該底 面遠離於該插入口。
3. 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連接器組合結構,其中該鏤空部的尺寸大於該絕緣本體的尺 寸,當該連接器組裝於該電路板時,該絕緣本體可從該頂面經由該鏤空部穿過該電路板而 突出於該底面。
4. 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連接器組合結構,其中該接腳部水平延伸突出於該絕緣本體, 該絕緣本體的尺寸加上該接腳部的長度大於該鏤空部的尺寸,以使該接腳部可放置於該頂 面上且電性接觸於該焊接點。
5. 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連接器組合結構,其中該絕緣本體呈矩形狀且包括一對長邊及 一對短邊,該鏤空部的長寬尺寸大於該絕緣本體的長寬尺寸,該接腳部水平延伸突出於該 絕緣本體的該長邊,該絕緣本體的該短邊尺寸加上該接腳部的長度大於該鏤空部的寬度尺 寸,以使該絕緣本體可從該頂面經由該鏤空部穿過該電路板而突出於該底面,並使該接腳 部可放置於該頂面上且電性接觸於該焊接點。
6. 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連接器組合結構,其中該些焊接點位於該鏤空部的相對兩側。
7. 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連接器組合結構,其中該頂面上設有一對焊墊,該對焊墊位於 該鏤空部的相對兩側,該連接器包括一對墊片,該對墊片延伸至該頂面上且焊接固定於該 對焊墊。
8. 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連接器組合結構,其中該頂面上設有多個焊墊,該些焊墊位於 相對於該些焊接點的該鏤空部的另一側,該連接器包括一金屬殼,該金屬殼設有多個對焊 部,該些對焊部延伸至該頂面上且焊接固定於該些焊墊。
9. 如權利要求1至權利要求8中任一項所述的連接器組合結構,其中該連接器更包括 一掀蓋,該掀蓋樞設於該絕緣本體。
10. 如權利要求1至權利要求8中任一項所述的連接器組合結構,其中該連接器更包括 一^^扣元件,該卡扣元件設置於該絕緣本體。
【文檔編號】H01R13/74GK203911163SQ201420198551
【公開日】2014年10月29日 申請日期:2014年4月22日 優先權日:2014年4月22日
【發明者】王建淳 申請人:達昌電子科技(蘇州)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