項橐怎麼讀?怎麼成為孔子老師的?
2025-04-23 19:16:25
在春秋戰國時期有一個神童,從小就十分聰明,年僅七歲就已經被孔子當做自己的老師,甚至在和孔子的「交手」中屢屢佔上風,那就是項橐,下面小編來給大家介紹一下這位神童到底是怎麼個人物。
項橐怎麼讀
項橐 [ xiàng tuó ]
項橐,春秋時期莒國(今山東省日照市)的一位神童,雖然只有七歲,孔夫子依然把他當作老師一般請教,後世尊項橐為聖公。《戰國策·秦策五》: 「甘羅曰:『夫項槖生七歳而為孔子師,今臣生十二歳於茲矣!君其試焉,奚以遽言叱也?』」後以「項橐」代稱早慧的兒童。據考,這種說法最早見於《戰國策》。
孔子的老師
有一次,一個官差路過這裡,他對項橐的聰明才智早有耳聞,就想親自見識一番,便以人馬皆餓為名,來到項橐家說明來意。項父母平時很好客,經常接濟人。這次見是官差,二話沒說便找了草料餵馬,隨後又問差爺想吃什麼,官差便說:「米麵飯都行,但要廿樣菜」。這可把項父母難住了,拿什麼拼這廿樣菜呢?這時項橐從外面玩耍回來,見父母面有難色,就問父母是怎麼回事。父母就把經過說了一遍。項橐略加思索,便對母親說:「烙個大餅,用大蒜和醬拌生、熟兩盤韭菜就行了。」母親不解,項橐解釋說:「生韭熟韭,二韭(九)一十八,再加上蒜和醬,正好廿樣。」母親雖然心裡不踏實,但也只好如此照辦了。等到飯菜上桌時,把那個官差驚得目瞪口呆,暗暗佩服項橐的聰明才智。
俗話說,「話沒腿走千裡」,一個七歲的小孩兒這樣聰明伶俐,很快傳遍了四面八方,也傳到了正在周遊列國的孔老夫子耳朵裡。孔子想借東遊看海,來會會這位神童。一天中午飯後,父親去鋤地,項橐跟著玩兒。在地頭的路上用小石頭圍了個圈,裡面用薄板石蓋了間小屋。正玩的高興時,忽然從西南驛道上來了輛馬車,上面坐著位長者,頭挽髻,寬袖長袍。後面跟著一些弟子。
駕車的便是那個人死冠不免的子路。他頭戴盔,身披甲,手執長鞭,嘴裡不斷的喊,駕,駕!猛然看見一個小孩蹲在路中間玩,就大聲吆喝:「閃開!閃開!」項橐若無其事,照樣玩他的。子路滿臉怒氣,伸手要揍項橐,被孔子禁止。孔子下車問:「你這小孩子怎麼不讓路?」項橐說:「城躲馬?還是馬躲城?」孔子一時語塞,弟子們也啞口無言。只好繞「城」而過。子路氣未消,走到地那頭去麻煩了一會兒項父才走。項橐見他們走後,去問父親,他們說什麼來。父親這般如此的說了一遍,項橐說他們再回來,你就這樣告訴他們。再說孔子向北走了一會兒,看天色已晚,離驛站尚遠。特別聽說神童就在這一帶,未很好交談感到很惋惜。便決定原路返回,在此住宿。回來後,子路果然又去麻煩項父問:「你的鋤一天到底鋤多少下?」項父回答:「你的馬蹄一天抬多少下,我的鋤就鋤多少下。」孔子聽後很愕然,便問:「那會兒你說不知道,這會又這樣講,是誰教你的?」項父是個厚道人,不會說謊,便對孔子說了實話。孔子斷定這個小孩就是他要見的神童。便吩咐弟子們找店住下。打算進一步找項橐交談交談。
這地方無論是民宅還是店家,都種秋齊棘子當院牆。孔子進店沒注意,袍子被棘子掛破了。一個弟子很惱火,便對圍觀的人有所指的說:「此地棘子甚多,自幼長刺,大了更惡,實乃無用之材。」項橐也在其中,一聽便知弦外有音,就問:「先生們,什麼是『有用之材』?」 孔子說:「諸木之中,唯有四季長青的松柏最好。」項橐接著問:「松柏確實是有用之材,你能說出松柏為什麼四季長青嗎?」孔子說:「因為松柏木質硬,無孔、心紅。」項橐接著又問:「那竹子可是心白有孔,為什麼也四季長青?」孔子無言以對。當晚不歡而散,各自休息。第二天一早,孔子便遣弟子去找項橐交談。去的人回來告訴孔子,項橐和幾個小夥伴們到東邊看日出去了。孔子便親自到村東去找。不一會兒便發現了項橐和另一個小孩兒正在池塘邊爭執著什麼。
於是孔子便湊了過去,只見兩個小孩兒爭得面紅耳赤。那個小孩兒指著太陽說:「你看!你看!早晨它像車輪子,中午就像個盤盂,這不是早晨離我們近,中午離我們遠嗎?」項橐說:「離我們近必定曬人厲害,可早晨雖大,反而滄滄涼涼,但到了中午卻像火盆烤人,開水燙人呢?」正當二人相持不下,見孔子來到,便請教孔子。孔子哼哼啊啊也沒說出個所以然。這時,有群鵝在池塘哇哇叫著戲水。項橐就問孔子:「鵝的叫聲為什麼這樣大?」孔子說:「因為它的脖子長。」項橐說:「蛤蟆、蛙子脖子很短,叫聲也不小。」孔子又吱吱嗚嗚了。
項橐誠懇地說:「人們都說你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中知人倫綱常,是無所不知無所不曉的聖人,怎麼這些事不給俺講清楚呢?」孔子長嘆一聲,俯下身子對項橐和藹地說:「後生可畏,我當拜你為師。」回頭對弟子們講:「三人行必有我師矣。要不恥下問。」經孔子這一褒獎,項橐便名揚九州,震動朝野。以後《史》、《志》有關章節都有記載。據《史記》記載,甘羅十二歲拜丞相時,還拿項橐作比喻,說服文信侯呂不韋讓自己出使趙國。南宋大儒王應麟編寫的《三字經》勸諸後生說:「昔仲尼,師項橐,古聖賢,尚勤學。」蓋出於此。
智鬥老鷹
小項橐長得眉清目秀,水洗一般,無師自通,聰明過人。他自小就喜歡觀察事物,遇事好砸破砂鍋問(紋)到底。提出的問題使好多大人難以回答。夏天項橐見電閃雷鳴,瓢潑大雨隨之而降,就問父親:「天為啥打閃打雷?」父親說:「是天老爺讓打閃忍娘娘照明,他打雷轟劈壞人和妖怪。」項橐反問:「那壞人和妖怪只有夏天有,冬天沒有嗎?」父親張口結舌說不出道理來。
一天,舅舅來走親,晚上在院裡乘涼,天空晴朗,繁星滿天,舅舅逗項橐說:「橐兒,你說天上有多少顆星?」項橐說:「跟地上的人一樣多。」接著反問舅舅:「你頭髮有多少?」舅舅回答:「跟你的一樣多,不信你數數呀!」項橐說:「行,你把頭髮拔下來,我就數。」惹得在座的人哈哈大笑。
一次項橐正在門口玩,忽聽雞群嘎嘎叫,只看見雞亂竄,找埝躲藏。項橐抬頭看,一隻老雕翻上覆下的要抓那隻帶一群小雞正在覓食的老母雞。這時,項橐左手攏住老母雞,右手扳倒一棵臘樹條,一條腿蜷,一條腿跪,昂頭看著有恃無恐的老雕,當老雕再次俯衝下來,項橐右手一松,只聽撲哧一聲,老雕挨了一臘條,返回藍天,再也不敢回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