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電指示器的製作方法
2023-05-16 00:15:06 2
專利名稱:充電指示器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一種充電指示器,是充電器的一部分,可用於各種充電設備上,顯示充電 狀態。
背景技術:
大型的充電器或稱充電機,多採用電流表和電壓表作為充電指示,也有隻 採用電流表或電壓表的,小型的充電器多採用指示燈或電流表作為充電指示, 目前,礦燈充電器上還在使用電流表,存在體積大,指示精度不高,閱讀困難、
工作可靠性差等不足。中國專利ZL94217491.7提供了一種充電指示器,是檢測 充電電壓作為指示的依據,有以下三種情況不適用
1. 定流充電。蓄電池在充電時的端電壓受容電量和充電電流兩個因素的影 響,所以,蓄電池的端電壓不能作為充電飽和與否的依據,至少說這個依據是 不科學的。
2. 鋰粒子電池。 一般鋰粒子電池,在電池的內部都帶有充電暨保護電路, 因此,電池外面兩極之間的電壓,.並不是蓄電池的端電壓。
3. 控制電路比較完善的充電器。這種充電器在充電的後期,充電電壓基本 不變,充電電流越來越小,因此,蓄電池的端電壓並不反映其充電飽和的程度。
實用新型內容
本實甩新型提供的是一種能用於各種充電器和各種蓄電池的充電指示器, 而且結構簡單,工作可靠,使用方便。如圖1和圖2所示,由時基集成電路(IC)、 發光二極體(Vl)、 (V2)和電阻(Rl)、 (R2)、 (R3)以及線路板等構成,集 成電路(IC)的3腳為輸出端,8腳接電源正極,1、 2、 6腳接電源負極,其特 徵在於集成電路(IC)是一個555時基電路,(IC)的4腳為輸入端,與被充 蓄電池E的負極相連接,(IC)的4腳與1腳之間接一個電阻(Rl),與(Rl) 並聯的還有一隻二極體(V3), (V3)的陽極接(IC)的4腳,陰極接(IC)的 l腳。集成電路(IC)的3腳為輸出端,發光二極體(Vl)、 (V2)為指示燈, 分別與電阻(R2)和(R3)構成指示電路,發光二極體(V2)的兩端還並聯有 電阻(R4)。 (IC)的3腳與1腳之間連接充電指示燈(V2), (V2)的陽極接(IC) 的3腳,其陰極通過電阻R3接電源負極;(IC)的3腳與8腳之間連接飽和指 示燈(Vl)。 (VI)的陰極接(IC)的3腳,其陽極通過電阻(R2)接電源正極。
圖1——充電指示器基本原理示意圖。
圖2——充電指示器實施例電路圖。 具體實施方案
實施例工作原理及工作過程如圖2所示,時基集成電路(IC)是本實用 新型的核心器件,其4腳為輸入端,(Rl)為檢測充電電流的電阻,充電的初期 充電電流較大,(Rl)兩端的電壓就高,(IC)的4腳檢測到高電壓時,(IC)的 3腳輸出高電平,發光二極體(VI)截止,(V2)導通發光,以示正在充電。隨 著充電過程的進行,蓄電池容量的不斷增加,充電電流越來越小,很多充電器 在充電的後期,即飽和以後都是涓流充電,而很小的充電電流使(Rl)兩端的 電壓很低,(IC)的4腳檢測到低電壓時,(IC)強制復位,其3腳輸出低電平, 發光二極體(V2)截止,(VI)導通發光,以示充電飽和。實現了本實用新型 的目的。
二極體(V3)與電阻(Rl)並聯,其作用是避免(Rl)兩端的電壓過高, 理論上超過0.7V以後的電流,全部經二極體(V3)接地而不通過電阻(Rl), 保證了電阻兩端的電壓不再升高。發光二極體(V2)的兩端還並聯有電阻(R4), 以保證(V2)可靠截止。
權利要求1.一種充電指示器,由集成電路(IC)、發光二極體(V1)、(V2)和電阻(R1)、(R2)、(R3)以及線路板等構成,集成電路(IC)的3腳為輸出端,8腳接電源正極,1、2、6腳接電源負極,其特徵在於集成電路(IC)是一個555時基電路,(IC)的4腳為輸入端,與被充蓄電池E的負極相連接,(IC)的4腳與1腳之間接一個電阻R1。
2.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充電器,其特徵在於集成電路(IC)的4腳與1 腳之間不僅連接了一個電阻Rl,而且還接了一隻與電阻並聯的二極體V3, V3 的陽極接(IC)的4腳,陰極接(IC)的1腳。
3. 根據權利要求l所述的充電器,其特徵在於集成電路(IC)的3腳與 1腳之間連接充電指示燈V2, (IC)的3腳與8腳之間連接飽和指示燈V1。
4. 根據權利要求l所述的充電器,其特徵在於充電指示燈V2的兩端並 聯一個電阻R4。
專利摘要一種充電指示器,集成電路(IC)是的核心器件,其4腳為輸入端,(R1)為檢測充電電流的電阻,集成電路(IC)的3腳為輸出端,發光二極體(V1)、(V2)為指示燈,分別與電阻(R2)和(R3)構成指示電路,(IC)的3腳輸出高電平時,發光二極體(V1)截止,(V2)導通發光,以示正在充電。(IC)的3腳輸出低電平,發光二極體(V2)截止,(V1)導通發光,以示充電飽和。能用於各種充電器的充電指示裝置,對各種蓄電池充電均適用,其結構簡單,工作可靠,使用方便。
文檔編號G01R31/36GK201066381SQ20072012321
公開日2008年5月28日 申請日期2007年8月8日 優先權日2007年8月8日
發明者王懷勇, 班水城 申請人:班水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