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接座的接地構造的製作方法
2023-05-08 15:32:36 1
專利名稱:連接座的接地構造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是一種連接座的接地構造,特指一種在殼體前端嵌接接地元件,該連接座插接在主機板上時,其所產生的電磁波,可通過接地元件導入金屬背板,而達到防止電磁幹擾的目的。
2、傳統接地元件因是套設於電腦連接座與連接埠所構成的容置空間中,為求其緊密接合而不致脫落,傳統的接地元件於製造過程中,需要求高精密度的公差範圍,導致生產過程繁複,產品的不良率亦相對提高。
3、傳統接地元件因其構造複雜,不易安設於容置空間中,不僅如此,若欲將接地元件裝入該容置空間,又必須俟電腦連接座完全組裝完畢後,始可套入,此一動作,無異使組裝工作複雜化,更拉長組裝所需的時間。
本實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種連接座的接地構造,該結構上設有一可容置連接座的殼體,該殼體前端設有第一扣件,該殼體上接設有一接地元件,該接地元件上設有與第一扣件配合的第二扣件,以令使用時,可通過第一、二扣件的互相卡扣,使殼體與接地元件結合在一起,該接地元件恰可牴觸該電腦金屬背板上,以使該連接座在傳送訊號時所產生的電磁波,可通過接地元件導入該電腦金屬背板,達到防止電磁幹擾的目的。
由於,本實用新型的接地元件無須於電腦連接座及其連接埠間另設一容置空間,僅須在殼體嵌插一接地元件,故無須浪費多餘的時間來組裝接地元件,且在完成組裝時,該殼體上的接地元件恰可與電腦金屬背板相導通,故本實用新型不僅構造較為簡單,且在製作及組裝上亦可大幅節省人力、時間與成本。
本實用新型的第二個目的是提供一種連接座的接地構造,其殼體在第一扣件上設有凹入處,以使第二扣件與第一扣件互相卡扣時,可通過凹入處的咬合作用,使該第二扣件可與第一扣件更穩定地結合在一起,達到保護該接地元件彎折處的目的。
本實用新型的第三個目的是提供一種連接座的接地構造,其殼體上設有具有彈性的夾體,以令接地元件與殼體結合在一起,達到通過夾體的夾靠,而不致偏移所在位置的目的。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這樣實現的一種連接座的接地構造,其特徵是該結構包含有金屬結構的殼體是包覆在連接器表面上,該殼體上設有至少第一扣件及定位件;接地元件是嵌扣在殼體上,該接地元件上設有與該第一扣件配合的第二扣件,及與定位件配合的凹槽,該第二扣件是位於彎折處,令接地元件可通過第一、二扣件的互相卡扣,令該定位件的定位嵌扣在殼體上;該殼體插置在主機板鄰近金屬背板處,該等接地元件恰可牴觸該金屬背板上。
該殼體在第一扣件上設有凹入處,該第二扣件與第一扣件互相卡扣,通過該凹入處的咬合作用,使該第二扣件與第一扣件更穩定地結合在一起。
該殼體上設有具有彈性的夾體,通過該夾體的夾靠,該接地元件與殼體結合在一起,不致偏移所在位置。
下面結合較佳實施例配合附圖詳細說明。
圖2是本實用新型的立體示意圖。
圖3是本實用新型實施時的斷面示意圖。
該結構上設有一殼體10,該殼體10是金屬結構,且該殼體10中容置有一連接器30,該連接器30是一種在電腦主機板與周邊設備間用以進行訊號輸出或輸入的接口結構。
該殼體10一邊下設有至少一個且插置在連接器30中的接腳11,該等接腳11恰可插接在主機板40的線路插孔中(圖中未示),以使殼體10可固定在主機板40上,且使連接器30與主機板40相連通(如圖3所示)。
該殼體10在前端緣開設有至少一個第一扣件12及定位件13,該第一扣件12及定位件13是位於相對位置並保持一定間距,其中第一扣件12於本實施例為一通過衝壓形成的片體(為熟悉該項技術者,仍可以其它元件加以取代。),該第一扣件12上設有一凹入處121,而定位件13於本實施例為一通過衝壓形成的嵌勾(為熟悉該項技術者,仍可以其它元件加以取代),且該殼體10在定位件13兩側各設有一相對且具有彈性的夾體14,於本實施例為一通過衝壓形成彎折狀的夾片(為熟悉該項技術者,仍可以其它元件加以取代。)。
該殼體10上接設有一接地元件20,於本實施例為一金屬片體(惟熟悉該項技藝者,仍可以其它元件加以取代),該接地元件20上設有一基部21,該基部21設有一與定位件13配合的凹槽211,該凹槽211兩側各設有突出的延伸片212,該等延伸片212恰可插入夾體14中,且該接地元件20在該基部21上接設有一與基部21呈一定傾斜角度的翼片22,使該翼片22向外傾斜,該翼片22與基部21間設有與第一扣件12配合的第二扣件22,於本實施例為一通過衝壓形成的嵌體(為熟悉該項技術者,仍可以其它元件加以取代。),以令接地元件20可通過第一、二扣件12、22的互相卡扣,及定位件13扣壓在凹槽211上,以及夾體14夾靠在延伸片212上,而嵌扣在殼體10上,進而與殼體10緊密結合在一起且當第二扣件22與第一扣件12互相卡扣時,可通過凹入處121的咬合作用,使該第二扣件22可與第一扣件12更穩定地結合在一起,且可保護該接地元件20彎折處。
本實用新型在組裝時,參閱
圖1-圖3所示,先將殼體10安裝在主機板40鄰近金屬背板50處,令該殼體10接地元件20的翼片22恰牴觸在金屬背板50上,而使接地元件20與金屬背板50相導通,令該殼體10中的連接座30在傳送訊息時,所產生的電磁波,可通過接地元件20導引至金屬背板50上,不致於對電腦內部發生電磁幹擾,本實用新型不僅構造簡單且組裝方便,故在製作及組裝上可大幅節省人力、時間與成本。
綜上所述,本實用新型的連接座的接地構造,確能藉上述所揭露的構造、裝置,達到預期的目的與功效,且申請前未見於刊物,亦未公開使用,符合新型專利的新穎、進步等要件。
上述所揭露的圖式及說明,僅為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而已,非為限定本實用新型的實施,大凡熟悉該項技藝的人仕,其所依本實用新型的特徵範疇,所作的其它等效變化或修飾,皆應涵蓋在以下本案的申請專利範圍內。
權利要求1.一種連接座的接地構造,其特徵是它包含有金屬結構的殼體是包覆在連接器表面上,該殼體上設有至少第一扣件及定位件;接地元件是嵌扣在殼體上,該接地元件上設有與該第一扣件配合的第二扣件,及與定位件配合的凹槽,該第二扣件是位於彎折處,令接地元件可通過第一、二扣件的互相卡扣,令該定位件的定位嵌扣在殼體上;該殼體插置在主機板鄰近金屬背板處,該等接地元件恰可牴觸該金屬背板上。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連接座的接地構造,其特徵是該殼體在第一扣件上設有凹入處,該第二扣件與第一扣件互相卡扣,通過該凹入處的咬合作用,使該第二扣件與第一扣件更穩定地結合在一起。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連接座的接地構造,其特徵是該殼體上設有具有彈性的夾體,通過該夾體的夾靠,該接地元件與殼體結合在一起,不致偏移所在位置。
專利摘要一種連接座的接地構造,結構上設有一可容置連接座的殼體及一接地元件,殼體前端及接地元件上分別設有第一、二扣件,使接地元件不但可通過第一、二扣件的互相卡扣,而與殼體結合在一器,並穩定固定在殼體上,以令使用時,可使接地元件恰可牴觸該金屬背板上,以使連接座在傳送訊號時所產生的電磁波,通過接地元件導入金屬背板,而達到防止電磁幹擾的目的。
文檔編號H01R13/652GK2528126SQ02203830
公開日2002年12月25日 申請日期2002年2月6日 優先權日2002年2月6日
發明者嚴樹森 申請人:崑義實業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