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末夏初孩子大嘴巴如何預防?
2025-07-19 00:09:09
流行性腮腺炎(簡稱流腮),俗稱「豬頭皮」,綽號「大嘴巴」,是由腮腺炎病毒引起的呼吸道傳染病,兒童與青少年常見。患者最明顯的症狀是以耳垂為中心,向下、向前、向後的腮腺部位腫脹並疼痛。提及「大嘴巴」,不少人還存留著兒時染病時的記憶,可對於這種疾病的認知,仍存在不少誤區。下面讓我們了解下三大誤區及如何預防治療「大嘴巴」。 三大誤區 誤區一:腮腺不腫,病情不重 6歲的文文在幼兒園裡染上了「大嘴巴」,年輕的爸媽看到腮腺腫得不厲害,並沒當回事。直到幾天後爸媽覺出不對頭:文文連續發燒不止,並出現嗜睡症狀。送至醫院時,小女孩已被診斷因流行性腮腺炎並發腦膜炎。 流行性腮腺炎好發於5至14歲的兒童,一般腮腺腫大可長達10天。不少家長以為:腮腺腫得越厲害病情就越重。其實不然,因流腮引發的一系列併發症,其危害性遠遠超出了流腮本身。就以流腮並發腦膜炎、腦炎為例,並發比率可佔所有患者的四分之一。但臨床發現,部分患兒染上腦膜炎時,腮腺並沒有腫大得出奇,少數孩子的病情還會隱匿,腮腺根本沒有腫大。因此,孩子得了「大嘴巴」,家長要格外留個心眼,發現有持續高熱不退、頻繁嘔吐、精神很差易嗜睡等危險徵兆,即使腮腺不太腫,也要第一時間去醫院就診。 誤區二:腮腺腫大,定是流腮 「方迪又得『大嘴巴』了。」聽到這個消息,老師和同學都很不解:患過流腮不是可以終身免疫嗎?去年他剛生過,怎麼又會「中招」?來學校請假的方迪爸爸道明緣由:原來兒子上次得的是化膿性腮腺炎,這次才是真正的流腮。 引起腮腺腫大的原因有很多:腮腺管堵塞、腮腺管開口畸形、化膿性腮腺炎……流腮,只是眾多腮腺腫大病因中的一個。作為病毒傳播的疾病,患過流腮的人群絕大部分可以終身免疫,但並不代表患者可免疫所有腮腺炎。一般而言,出現腮腺腫大的患者最妥當的做法是前往醫院就診,並由專業醫生仔細詢問病情、檢查腮腺腫大情況、查出真正病因,切莫自下結論,以免耽擱最佳就診時間。 誤區三:年齡越大,危害越少 20多歲的小莊近來突然發燒,臉頰兩邊也隨之腫了起來。經醫院診斷發現,自己患了素有「孩子病」之稱的「大嘴巴」。小莊本以為自己已成年、抵抗力夠好,並沒放在心上。可幾天後覺得腎部不適,再診斷的結果讓她頗為詫異:流行性腮腺炎並發腎炎。 絕大多數人會出乎意料:成人得了「大嘴巴」,病情較兒童要兇險得多。引起流腮的腮腺病毒,對各類人群都有高度感染性。一旦進入人體,病毒非但侵犯腮腺,還會對所有成熟的腺體進行「襲擊」,頜下腺、甲狀腺、胰腺、乳腺、胸腺、性腺等無一例外。此外,病毒對神經系統及肝、腎、心臟、關節等器官也會構成危害。成人患了流腮,須警惕並發急性胰腺炎、腎炎、心肌受損、男性睪丸炎、女性卵巢炎等,一旦覺察身體部位不適,應立即對症治療。
「大嘴巴」的預防:遠離患者,遠離傳染源 與流感等急性上呼吸道傳染病相類似,流行性腮腺炎也是因說話、咳嗽、打噴嚏等,通過唾液、飛沫等,經由空氣傳播的;少數可通過被患者汙染的物品(食物、食具和玩具)間接傳播。比較麻疹、水痘,腮腺病毒的傳染力相對較弱。 由於流腮的潛伏期可達16至18天,期間並無任何症狀,病毒已具傳播性。遠離患者、遠離傳染源,是預防的關鍵。 1、流腮高發季節,儘量不要帶孩子到人多擁擠的地方,更不要到有流腮患者的家裡串門; 2、居家環境應保持空氣清新,減少病毒侵犯的可能性; 3、對接觸過流腮患兒的孩子,應密切觀察,口服板藍根具有一定預防作用; 4、完善幼兒園及學校裡的晨檢、隔離制度,患兒須及時隔離,對兒童集中活動的場所應及時消毒; 5、最佳的預防方法莫過於注射疫苗。目前,本市各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均可提供流腮疫苗的注射。
「大嘴巴」的治療:減緩疼痛,降低併發症 迄今為止,沒有什麼特效藥可以治療流行性腮腺炎,但作為一種自限性疾病,流腮能夠自行病癒,病程一般約為九天。所謂治療流腮,很大程度上是減緩腮腺部位疼痛、降低併發症概率。 1、腮腺部位異常腫痛者,可用冷毛巾為局部腫痛處冷敷,使血管收縮,減輕炎症充血的程度,並緩解疼痛;若用板藍根等中藥敷臉,止痛效果還會更明顯; 2、有發燒症狀者,可冰敷額頭、用酒精棉花擦身,並根據醫囑適當服藥; 3、嚴重頭痛,以及男性並發睪丸炎患者,可服用些解熱止痛藥; 4、出現其他併發症的,須及時診斷就醫。 在春末夏初的這段時間裡,大人要提高警惕,及時制止流腮病症發生在小孩的身上,不要小瞧了流腮的病毒,流腮病毒雖然傳染度沒有麻疹、水痘,腮腺病毒的傳染力強,但是不注意的話,等孩子的併發症出現了,你就該後悔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