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四季網

歐洲美術史讀書筆記

2023-10-07 03:02:04 3

  歐洲的民主宣稱:傳統社會中,最基本的社會單位是群體;而在現代社會,最基本的,神聖不可輕犯的社會單位是原子化的個人。小編給大家提供歐洲美術史讀書筆記,歡迎閱讀和參考!

  歐洲美術史讀書筆記【一】

  17—18世紀的歐洲美術是美術史發展的一個重要階段。這是一個承前啟後的階段,它上承文藝復興,下啟歐洲的19世紀。17世紀的巴洛克藝術影響了後來的羅可可藝術,影響了19世紀的浪漫主義、印象主義以至20世紀的野獸派和表現派;17世紀的學院派古典主義影響了後來的新古典主義和立體派美術等;17世紀的現實主義藝術傾向,對後來的18世紀市民藝術、19世紀的現實主義也都有著明顯的影響。

  17世紀的美術是多元化的,即各種風格流派並存,並互有影響。在這本書中把17世紀的歐洲國家分為三種類型,而在這三種類型的國家中基本流行著三種藝術風格。第一種是天主教勢力佔統治地位的國家,如義大利、西班牙等國家,在這些國家,受到宗教勢力支持的巴洛克風格佔上風;第二種類型是君主專制和王權至上的國家,如法國,在這裡佔上風的是古典主義藝術風格;第三種類型是以商人和市民為主的國家,如荷蘭,在這裡,封建王權、教會均不佔主要地位,流行的是現實主義的市民藝術和卡拉瓦喬主義。

  在上述三種類型的國家裡,都流行著不同程度的卡拉瓦喬主義。卡拉瓦喬主義就是17世紀的現實主義,是一種傾向和思潮,曾在歐洲各國獲得普遍承認和流行。它具有鮮明的時代氣息和民族、民主思想的特色,帶有質樸的非官方的特徵。卡拉瓦喬主義在17世紀的歐洲影響頗大,只有充分地承認它的存在,才能全面理解17世紀的藝術和17世紀藝術領域的對立和鬥爭。

  與文藝復興時期相比,17世紀的歐洲美術首先是出現了許多新的民族畫派,強調打破和諧,主張真實的自然美。卡拉瓦喬的藝術就是這樣。同時,17世紀美術作品中的人物多具有鮮明的社會特色和時代風貌。有時帶有明顯的社會批判色彩,這和17世紀動蕩不安電動勢帶有關。進入17世紀,美術作品中的宗教氣息更加淡薄。在這一時期,藝術家的隊伍開始兩極分化,有的成為教會或宮廷的座上客;有的走向基層變為平民,甚至成為貧民窟的破產者,不可避免地促成了藝術思想上的對立,加劇了流派之間的鬥爭。17世紀美術的體裁和題材大大地豐富和擴大了。17世紀藝術家由於重視觀察自然,加深了對描繪形象的研究,更加豐富了藝術的表現手段,特別是對光的運用。

  總之,17世紀各派傑出的藝術家都作出了不同的貢獻,各有千秋。卡拉瓦喬主義藝術、巴洛克藝術和古典主義藝術構成了17世紀藝術發展的主要內容,但是,這三個流派之間並不是相互孤立的,而是既有區別,也有相互交流與影響。正是由於這種關係,才造成了17世紀歐洲藝術的豐富性和複雜性。

  歐洲美術史讀書筆記【二】

  約翰·赫斯特的這本《極簡歐洲史》是我讀過的第一本教科書以外的西方歷史讀物。因為本人的歷史知識積累比較少,書中有些歷史事實還需要藉助網際網路搜尋引擎。但讀完了這本書之後,確實增加了自己對西方文化的了解,也讓我對西方的歷史產生了興趣。讀史可以使人明智,希望可以在今後的日子裡多讀歷史,增加自己的文化積累和修養。

  這本書是本公認的好書,極簡卻不簡單。作者主要通過三大元素——古希臘、羅馬文化,基督教,日耳曼蠻族之間的關係和發展來引出整個古代、近代歐洲史。前部分概述了這樣的關係和發展,後部分通過幾個主題來展現特定時期的歷史風貌。這三大元素的三次連接分別是:羅馬帝國變成基督教的天下;教會變成羅馬人的教會;基督教會將希臘和羅馬的知識成就保存下來。這三點基本算是構成近代歐洲的起源。後面的六章分別涉及到爭戰、啟蒙、政體、神權與皇權、語言和民生。從時間維度看,作者將歐洲史劃分包括古典時期、中世紀和近代。古典時期從公元元年到476年日耳曼人入侵,西羅馬帝國滅亡;中世紀從476年到1400年。雖然書名叫做《極簡歐洲史》,這本書卻脈絡清晰的將歐洲史從不同角度進行了剖析和講解。

  讀這本書的時候,我最大的困惑就是為什麼西方的歷史進程和中國的歷史發展會產生如此大的差異。直到讀到書的最後結語部分,有句話我想是對這個問題的一個解答。「不是所有的東西都屬於國王,這是歐洲自由和繁榮的基石」。針對這句話,我也在網絡上尋找了一些更具體的中西方歷史文化的對比,我的答案是正是西方這種權利的制衡成就了現代的西方文明。歐洲雖然跟東方國家一樣有王國專制的朝代更替,但東方國家是將所有權利收歸於皇帝一人獨裁,並且重農抑商,重視農業經濟的自給自足,抑制商人發展的繁榮。而歐洲國家不僅有國王,還有宗教裡面的教皇,王權與神權之間互相牽制。而且當時的歐洲繼承了古希臘的民主概念,對於財產所有權和私有制非常重視,所以擁有財產所有權的商人地位並不低,商人可以以財富為籌碼去決定整個國家的統治者。這樣也引發了各種思想變革浪潮在歐洲蓬勃產生,而在東方國家,諸如中國「焚書坑儒」、「八股文」」等,從源頭上就遏止了思想火花的綻放,戰國時期的百家爭鳴不到兩百年也被「獨尊儒術」所替代。這也解釋了為什麼四大發明在中國,但經濟的繁榮,科技的革新卻發生在歐洲,因為那裡有滋潤各種思想的土壤。

  第二個困惑就是宗教為何在西方文明進程中發揮了舉足輕重的作用,但在中國似乎並非如此。我們從書中可以看到中世紀的各種熱潮爭議都沒有離開過「宗教」這個話題,從古典

  時期的宗教是上帝拯救人間的橋梁,到後面懷疑宗教是否是迷信,是否是屬於私人思想領域的權利。於此種種,而在古老的東方,據我對歷史知識的了解,並沒有一種宗教可以像西方的基督教一樣在社會和文明的變革中起到如此重要的作用。對於這個困惑,我同樣查閱了相關資料。任孟山老師在對《中國社會中的宗教》這本書的書評中寫道,「在歐洲、印度和中國這世界三大文明體系中,惟有中國宗教在社會中的地位最為模糊。與歐洲國家不同,在中國歷史上的多數時間裡,沒有強大的、高度組織性的宗教,也沒有教會與國家之間長期無休止的鬥爭。」另一方面,「在西方社會的組織架構中,基督教有著正式的組織性體系,獨立於世俗社會之外,而且擁有非常明顯的結構性地位,甚至可以和主權國家分庭抗禮,中國則不是。中國是一種分散性宗教,其神學、儀式、組織與世俗制度和社會秩序等方面的觀念與機構密切地聯繫在一起。」對於這個問題,讓我想到基督教信奉的是唯一的神,人們所有精神的需要都向惟一真神祈禱。但是中國人是為不同的目的向不同的神明祈禱。直到現在依然如此:做生意想發財的時候敬財神,想要孩子的時候拜觀音,不想挨餓的時候敬灶神,祈求下雨的時候敬龍王。正是這種宗教的分散性導致沒有一種權利可以和君權相制衡,也就無法在社會文明的進程中起到決定性作用。

  第三點我個人非常喜歡和嚮往西方集理性、科學和浪漫、信仰於一身的文化。從這本書中我也找到了西方為什麼能形成這種文化的答案。赫斯特在書中寫道,「其他的文明只有單一傳統,不是這種具有三重元素的大拼盤,歐洲在道德和智識生活上一直受到煎熬、困擾和瓦解。歐洲的血統來自一種非常混雜的淵源,沒有一個可以稱為『家』的地方。」我覺得就是這種矛盾形成了歐洲文化的魅力。法國啟蒙運動宣揚理性、科學,而以德國尤烈的浪漫主義運動崇尚感受、情緒以及所有強烈的情感。這點讓我想到中華名族擁有五千年的燦爛文化,現在的年輕人越來越崇尚西方的文化和思想,卻越來越失去本國的文化和信仰。怎樣將中國的傳統文化與現代科學文明更好的結合,傳承中華民族傳統文化,是個值得思考的課題。

  以上是讀了赫斯特《極簡歐洲史》的一些感想和思考,這本書雖不能讓我真正走進西方的歷史,觸及到西方文明的本質。但卻是一個很好的開頭,讓我對西方文化史有了個框架性的認識,也給了我學習英語的一些背景鋪墊,同時也讓我擁有了繼續了解西方歷史的興趣和勇氣。

同类文章

《格列佛遊記》讀書筆記

  《格列佛遊記》的藝術特色主要體現在諷刺手法的運用上,尖銳深邃的諷刺是這部作品的靈魂。  當時的英國是作者抨擊和挖苦的對象。格列佛曆險的第一地是小人國。在這個縮微的國度裡,黨派之爭勢不兩立,鄰邦之間不但想戰勝而且要奴役對方。小人國的國王用比賽繩技的方法選拔官員,為獲得國王賞給的幾根彩色絲線

世界因你不同的讀書筆記

  世界因你不同  拿出這本勵志書籍,我立刻被這六個充滿鼓勵的大字所吸引。引文介紹的李開復有著許許多多不平凡的成就:畢業於哥倫比亞大學、卡內梅基隆這兩所國際頂尖名校;獲得諸多創新獎項,在蘋果、SGI、微軟、谷歌四大國際網際網路公司擔任重要職位……這些成就鑄造了一個普通人心中成功人士的形象。但

文化苦旅讀書筆記(三篇)

  《文化苦旅》是餘秋雨的第一部文化散文合集。作品主要包括兩部分,一部分是歷史、文化散文;另一部分是回憶散文。全書的主題是憑藉山水風物以尋求文化靈魂和人生真諦,探索中國文化的歷史命運和中國文人的人格構成。《文化苦旅》獲上海市出版一等獎,上海市文學藝術優秀獎,臺灣聯合報讀書人最佳書獎,金石堂最

三國演義讀書筆記精編

  《三國演義》曹操的狡詐,劉備的謙虛恭謹,孔明的小心,周瑜的胸懷狹小,每獨自一個人物都具備不一樣的性情,筆者塑造的痛快淋漓,細細品嘗,讓讀者似乎進入一種境界。  三國演義讀書筆記500字  在高年級,讀原著《三國演義》,它在我心中已是一本飽含人生哲理,有著非凡意義的鴻篇巨作。對裡面的人物也

水滸傳讀書筆記匯總

  水滸傳讀書筆記300字  《水滸傳》為四大古典名著之一,書中講了宋代的農民起義,揭示了中國封建社會中農民起義的發生。  《水滸傳》中共有一百零八位好漢,他們各有各的技法,而且剛剛英勇無比。殺了好多貪官和壞人,保護正義,寧死不屈,連朝廷都制服不了他們。  如果我是在這一百單八將中的一員,絕

格列佛遊記讀書筆記(匯總)

  《格列佛遊記》是以格列佛船長的口氣敘述週遊四國的經歷。由於暴風雨、上岸找淡水、遭遇海盜、被部下劫持等等種種情況,格列佛共到了四個不同的國度:「小人國」——利立浦特王國,「大人國」——布羅丁奈格王國,有著異想天開卻又不著實際想法人的「飛島國」,最後一個是由一種有智慧的馬管理的「慧駰國」。 

西遊記讀書筆記

  西遊記讀書筆記300字  我看過很多的書,比如:《瞧,這幫壞小子》、《愛的教育》……其中我最喜歡《西遊記》。  《西遊記》講的是唐僧、孫悟空、豬八戒和沙和尚去西天取經,途中遇到了九九八十一難,最終他們用自己的智慧戰勝了所有妖魔鬼怪,取上了真經。  《西遊記》這本書有四個主人公,其中我最喜

伊索寓言讀書筆記(精選)

  《伊索寓言》是古代希臘人傳給後世的一部飽含生活智慧的文學作品。相傳,這部寓言集中的寓言為伊索所作,因而稱為《伊索寓言》。伊索是公元前6世紀古希臘著名的寓言家。他與克雷洛夫、拉·封丹和萊辛並稱世界四大寓言家。他曾是薩摩斯島雅德蒙家的奴隸,曾被轉賣多次,但因知識淵博,聰穎過人,最後獲得自由。

駱駝祥子讀書筆記

  書中的主人公——一個好強、老實,又富有理想的鄉下人——祥子。來到北平後,幹起了拉車這一行。他的理想就是買上一輛自己的車。為了車,他吃盡了苦頭。被搶、被詐,無奈成親,卻喪了妻,喜歡的人也走了。這一路上起起伏伏,坎坎坷坷。這樣無情的社會就像一瓢冷水,連希望的星火也被澆熄了。曾經向上、不屈的祥

讀《水滸》,品永恆的傳奇

  論古道今說英雄,水滸好漢稱第一。  ——題記  說英雄,說風流倜儻,善良正義;說英雄,說追求勇氣,行俠仗義;說英雄,說肝膽相照,替天行道。  《水滸傳》一部經典之作,是我國首部描寫農民起義的小說。描寫了一群不堪暴政壓迫的好漢揭竿而起的故事。這一百單八將,或身懷絕技,或足智多謀,但他們都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