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化膿性骨髓炎的病因 急性化膿性骨髓炎怎麼治療?
2025-07-20 18:07:13
急性化膿性骨髓炎是因為血液中的細菌沒有被處理徹底,在抵抗力底下的時候細菌跟隨著循環入侵到骨骼中,導致出現急性化膿性骨髓炎,除了血循環造成的急性化膿性骨髓炎以外,骨折、軟組織感染也都會演化成為急性化膿性骨髓炎,一旦發生骨骼存在毛病就需要及時的接受治療。
急性化膿性骨髓炎的病因
病原菌以金黃色葡萄球菌為最多見(佔80~90%),其次為鏈球菌和大腸桿菌。肺炎雙球菌,傷寒桿菌等則少見。一般進入骨骼途徑有三:
1、血源性:化膿性細菌通過循環在局部骨質發生病變,即為血源性骨髓炎。感染病灶常為扁桃腺炎、中耳炎、癤、癰等。患者大多身體衰弱,營養較差,過度疲勞或急性病後發生。外傷常為一誘因,病人有時有輕度外傷史,外傷有時決定發病部位,如局部輕度挫傷後可發生股骨或脛骨骨髓炎。
2、外傷性:系直接感染,由火器傷或其它外傷引起的開放性骨折,傷口汙染,未經及時徹底清創而發生感染,即為外傷性骨髓炎。骨與關節手主時,無菌操作不嚴,也可引起化膿性感染。
3、骨骼附近軟組織感染擴散引起,如膿性指頭炎,若不及時治療,可以引起指骨骨髓炎。
骨髓炎的發生必須具備二個條件,即外在因素和內在因素同時存在。高度感染力的細菌侵入人體是外在因素,全身或局部骨骼的抗菌力降低是內在因素。以血源性化膿性骨髓炎為例說明其發生過程。
急性化膿性骨髓炎的症狀
1、全身高熱,於骺端劇痛、脹痛,皮膚灼熱,壓痛明顯,肢體呈環狀腫脹,肌肉痙攣,關節呈屈曲狀態,患肢無法正常活動,患者一般不同意作被動活動檢查,血白細胞計數增高,血沉增快。若患者抵抗力非常低時,白細胞計數可能不高或者甚至低於正常,這表示機體反應能力差,是病情嚴重的表現。
2、患者其他的關節或之前有化膿性感染病灶,或患肢有損傷史。
3、發病3-4日以後,找到壓痛和腫脹的部位進行穿刺抽液,將抽出液作塗片和培養檢查。初期做局部分層穿刺,用骨髓穿刺針,在壓痛最明顯部位先穿進軟組織內,如未抽得膿液,再穿至骨下,如果仍無膿液則穿破骨皮質穿及骨髓腔內。不可一次穿進骨內,防止將單純軟組織感染的細菌帶進骨內,人為造成骨髓內感染。
急性化膿性骨髓炎的危害
1、化膿性細菌侵入骨質,引起炎性反應,即為化膿性骨髓炎。病變可侵及骨組織各部分,但主要為骨髓腔感染。致病菌大多數是金黃色葡萄球菌,其次是溶血性鏈球菌,其它如大腸桿菌,肺炎雙球菌等也可引起。細菌侵入途徑大多為血源性,但也可從外界直接侵入。
2、少數低毒性細菌感染,如局限性骨膿腫等,一開始就是慢性發病,急性症狀多不明顯。如急性期經過及時適當處理,可能痊癒而不形成慢性炎症。
3、慢性骨髓炎臨床表現可分為急性和慢性,慢性化膿性骨髓炎大多是因急性化膿性骨髓炎沒有得到及時、正確、徹底治療而轉變的。
4、由於炎症反覆發作,多處竇道,對肢體功能影響較大,有肌肉萎縮;如發生病理骨折,可有肢體短縮或成角畸形;如發病接近關節,多有關節攣縮或僵硬。
急性化膿性骨髓炎怎麼治療
1、全身支持及對症治療,調節水電解質平衡,補充維生素。中毒症狀明顯者可給予少量多次輸血、降溫、止痛等治療。
2、急性期主張儘早靜脈給予足量抗生素,通常宜用兩種或兩種以上聯合使用,並根據藥敏試驗進行調整。
3、用石膏、夾板、皮牽引等行患肢抬高和制動。
4、應用大劑量抗生素48h後高熱仍不退者或骨膜下穿刺有膿時應手術治療,包括骨膜切開、鑽孔或開窗。如已形成骨膜下膿腫,則應早期切開引流,髓腔內放置兩根矽膠管進行抗生素溶液灌注衝洗。
總結:骨骼是支撐人行走、運動最重要的東西,如果骨骼、骨髓被細菌嚴重傷害,就有可能會造成不可恢復的傷害,首先我們應該避免給細菌入侵的機會,萬一受了傷一定要接受正規的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