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宮內膜異位症的症狀 如何預防子宮內膜異位症?
2025-07-21 05:17:09
子宮內膜異位症也是女性較為常見的病症。子宮內膜異位症的起因有源於種植學說,化生內膜,淋巴良性轉移,免疫功能缺陷,遺傳因素等原因。會造成女性不孕,痛經,內分泌異常等症狀的發生。所以讓我們一起來了解什麼是子宮內膜異位症。
什麼是子宮內膜異位症
子宮內膜異位症(endometriosis)是指有活性的內膜細胞種植在子宮內膜以外的位置而形成的一種女性常見婦科疾病。內膜細胞本該生長在子宮腔內,但由於子宮腔通過輸卵管與盆腔相通,因此使得內膜細胞可經由輸卵管進入盆腔異位生長。本病多發生於生育年齡的女性,青春期前不發病,絕經後異位病灶可逐漸萎縮退化。
子宮內膜異位症的病因
1.種植學說
經血逆流,內膜種植。月經期,經血從宮口、陰道排出體外是順流而下,但是有小部分經血或因其他原因夾雜著脫落的子宮內膜碎片,由輸卵管道流入腹腔,種植在盆腔臟器的表層形成子宮內膜異位病灶。
2.化生內膜漿膜上皮,化生內膜。
人體在胚胎發育時期,卵巢表面上皮、腹膜、陰道直腸膈、臍部均由體腔上皮化生而來,這些組織在性腺激素、炎症、機械因素的刺激下能夠轉化,形成另一種組織,同樣可以化生為子宮內膜。
3.良性轉移血液、淋巴良性轉移。
這是一種較為罕見的發病原因。出現在肺部、腦膜、心包、四肢及其他遠端的子宮內膜異位症,是通過血液循環或淋巴系統將子宮內膜碎屑轉移停留在某臟器或組織上而發病。
4.醫源性的內膜移植
這是一種人為造成的使子宮內膜移植到某些部位,多見於剖宮產術,早期中期妊娠行刮宮術,分娩時行會陰側切術,人工流產術等過程中。
5.免疫防禦功能缺陷
隨經血逆流至腹腔的子宮內膜,如同一種異物,會激活身體內的免疫系統,動員出大量的免疫細胞及體液圍殲消除,假如體內免疫功能缺陷,就會發展成為子宮內膜異位症。
6.遺傳因素
子宮內膜異位症具有一定的遺傳傾向和家族聚集性,有家族病史的人患此病居多。
子宮內膜異位症的症狀
(1)痛經 痛經是子宮內膜異位症最典型的症狀,呈繼發性伴進行性加重,常於月經來潮前1~2天開始,經期第1天最劇,以後逐漸減輕,至月經乾淨時消失。嚴重階段疼痛難忍,甚至止痛劑加量亦無效。疼痛由於子宮內膜異位症病灶內部出血刺激局部組織炎性反應引起。同時子宮內膜異位症病灶分泌前列腺素增加,導致子宮肌肉攣縮,痛經勢必更為顯著。
(2)月經異常 可以表現為月經過多或者周期紊亂。造成月經異常多數與子宮內膜異位症影響卵巢功能有關。子宮內膜異位症患者可以發生卵巢功能失調,如排卵異常等
(3)不孕 子宮內膜異位症患者常伴有不孕,子宮內膜異位症患者中,不孕率40%~50%。主要是因為子宮內膜異位症常可引起輸卵管周圍粘連影響卵母細胞撿拾;或因卵巢病變影響排卵。
(4)性交疼痛 子宮直腸陷凹、陰道直腸隔的子宮內膜異位症可以引起性交痛(深部觸痛),經期排便次數增加、疼痛(裡急後重。
(5)其他 子宮內膜異位至膀胱者,出現有周期性尿頻、尿痛、血尿。腹壁瘢痕及臍部的子宮內膜異位症則出現周期性局部腫塊及疼痛。腸道子宮內膜異位症患者可出現腹痛、腹瀉或便秘,甚至有周期性少量便血。異位內膜侵犯和壓迫輸尿管時,可出現一側腰痛和血尿,但極罕見。
子宮內膜異位症如何治療
1.藥物治療
採用藥物來對抗或抑制卵巢的周期性內分泌刺激。最初是用睪丸酮類的雄性激素,因副作用較大,而且效力亦不夠強,已逐漸摒棄不用。後來則逐漸發展成為假孕療法及假絕經療法。
2.手術療法
一般認為卵巢上發生的巧克力囊腫,病變體積往往較大,或發生在其他部位的子宮內膜異位結節,直徑在2釐米以上者,不易用藥物控制,而需要手術治療;或者經過六個月甚至一年的藥物治療,病情仍不見好轉,也應考慮手術切除。
子宮內膜異位症的預防
1.適齡婚育
對晚育婦女,尤其是伴有痛經者,應儘早生育。
2.藥物避孕
已有子女或暫無生育計劃的女性,若有痛經,可選擇口服避孕藥,即可避孕,又可減少子宮內膜異位症的發生。
3.防止經血逆流
月經期間,禁止一切激烈的體育運動及重體力勞動;經期避免性生活;儘早治療宮頸黏連等並發經血瀦留的疾病。
4.防止醫源性子宮內膜異位症的發生
剖宮手術時注意保護好傷口,避免將子宮內膜帶至切口內種植。人工流產時,避免突然降低負壓,以防子宮內膜逆流入盆腔。輸卵管通氣、通水,子宮輸卵管造影要在月經乾淨後3~7天進行。
總結:子宮內膜異位症和平時的生活習慣離不開,只有健康的生活習慣比如適齡婚育,藥物避孕等才能夠更好的預防子宮內膜異位症。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