令女生好膚色的十大養生穴位 讓你做個血氣十足的美麗女人
2025-07-22 17:33:15
大家都知道要知道一個人的身體狀況好不好,最主要就是看她的氣色。如果一個女生她的氣色很紅潤,那麼就會知道她的身體狀況不差,而且這樣的女生會更會讓人覺得好看、舒服。有些女性天生的好肌色,但是也要靠後期的保養,當然,並不是所有的保養都是吃營養品和買美容用品。其實常按一些穴位就能達到一些養生效果,而且中醫裡就有提到女性的養生穴位。接下來就和小編一起去學一下吧!
常按穴位的好處
人體穴位很多,每個穴位都具有不同的功能,經常做穴位按摩,不僅能夠調節我們身體的健康,更能夠使我們放鬆心情,緩解疲勞。穴位養生已經灌入我們的日常生活,如果還不會簡單的穴位按摩方法,那就一起來學學下面的內容吧!
中醫在日常醫療實踐中,發現穴位對於疾病治療有很大的效果,古人還總結出一套針灸歌訣:肚腹三裡留,腰背委中求,頭項尋列缺,面口合谷收。它簡單明了,把穴位與治療部位對應,讓後人容易學習。所以穴位按摩的好處是很多的。
女性的養生穴位
1、血海穴
拍打或按摩血海穴,對婦女痛經和經血過多或過少有效,配合按摩三陰交穴、太溪穴效果更佳。痛經伴有嘔吐,按摩此穴同時按足三裡穴可立刻緩解症狀。
按摩方法:每天上午9-11點拍打(每次10秒,連續3-5次)或按摩(輕柔每側3分鐘)血海穴,晚上21-23點再艾灸此穴,對婦女月經不調、痛經及因氣血瘀滯引起的肥胖、關節痛等症有效。
2、天樞穴
常按天樞穴(足陽明胃經之穴),可使胃經和大腸經保持活絡,促進胃經內氣血循環,幫助氣血由胃經輸向大腸經。
胃經氣血充盈,則消化功能增強,就給生血系統提供足夠的精微物質,為補血提供最基礎的動力;大腸經氣血充盈,則可保證循、環排洩機能正常,即止瀉又通便,保持腸道清潔,使人免受「毒素」的困擾。雙手拇指下壓(力度適中)左右兩邊此養生穴位,由外向內打圈按摩,每天100-200下,又補血又排毒。
3、三陰交穴
三陰交穴(屬足太陰脾經之穴)是肝、脾、腎交匯的穴位,脾統血、肝藏血、腎生血,因此,三陰交有調和氣血、補腎養肝的功用。
每天上午11點,按揉左右小腿內側的此養生穴位各20分鐘,可排體內溼氣、濁氣、毒素,對溼疹、蕁麻疹、皮炎等有療效。
常按三陰交穴,補血、活血,保持血壓穩定,特別對血壓偏低的人補血效果顯著。
4、肩井穴
用力按壓肩窩處的肩井穴,不僅能調節全身體液循環,增強免疫能力,還能刺激大腦皮層,放鬆神經,改善頭痛、耳鳴、目痛、咽喉痛等身體不適。對面部痤瘡、酒渣鼻、皮膚虛浮等症有較好療效。洗澡時利用熱水柱按摩肩窩也是不錯的方式。
5、手太陽小腸經
按摩手肘外側凹陷處能進行小腸保健,促進營養吸收。可改善枯暗無澤的膚色,使皮膚恢復潤澤,對皮膚過敏和暗瘡,溼疹有一定的作用。女性患貧血症狀者經常按摩此處更是好處良多。
6、手太陰肺經
經常摩擦、按壓拇指尖端有宣肺、利肺的功效,有助於維持呼吸系統健康。尤其是在秋季,經絡運行到手太陰肺經,更是進行呼吸系統保健的最佳時機。
按摩這個地方還可以是皮膚白裡透紅,更加的有光澤,還能起到淡化皺紋,減少色斑的作用,脾氣比較暴躁的人也是可以按摩這個地方的。
7、明目醒腦穴
風池,中醫講「頭目風池主」,就是因為風池穴能治療大部分風病。風池穴位於後頸部,後頭骨下,兩條大筋外緣陷窩處,與耳垂齊平,常與攢竹穴、太陽穴、睛明穴、四白穴等配合,治療眼部疾病,緩解眼部症狀。按揉以上穴位,同時配合頸椎矯治,對治療近視眼有很好的療效。
8、湧泉穴
湧泉穴為腎經之首,位於足底,在足掌的前1/3、彎屈腳趾時的凹陷處。每天洗腳後,用雙手大拇指摩搓兩足底湧泉穴10分鐘左右,有助睡眠。神經衰弱的人,可將時間延長為半個小時。天氣轉暖後,可赤腳或穿襪在鵝卵石路上散步,刺激湧泉穴。
9、舒筋活絡穴
陽陵泉在小腿上,找它的時候要端坐不動,用手摸腿,膝關節外下方有一個突起,叫腓骨小頭,腓骨小頭前下方的凹陷就是陽陵泉的位置。平時按揉陽陵泉,再配合活動肩膀,可以緩解肩膀周圍的疼痛。此外,陽陵泉還對乳房脹痛、兩肋脹痛,肋間神經痛有緩解作用。
10、足厥陰肝經
大腿根部,摩擦大腿根部至發熱,能促進肝臟造血和排毒。對黃褐斑、妊娠斑、痤瘡、面色晦暗,面色黑等有較好的療效,並能促進乳房發育,解除乳房脹痛。為避免皮膚受損,建議在潤膚露或沐浴露的滋潤下進行。
總結:穴位按摩是一種很好的養生方式,相對於別的養生方式來說,雖然沒有什麼反應,但是絕對比別的效果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