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溼氣重的症狀 老年人溼氣重怎麼祛溼?
2025-07-22 20:45:15
溼氣是侵害許多人的「一股邪風」,不管那個季節什麼時候人們都是會出現溼氣中的情況,特別是老年人最容易出現溼氣重。老年人溼氣重的時候常會出現關節疼痛、消化不良等等症狀,好在對治療溼氣方面有許多方法都是比較有效的,下面大家跟著小編來看看治療溼氣重老年人應該怎麼做。
老年人溼氣重的症狀
1、舌苔
舌苔厚膩是溼病的經典表現,它常在機體還沒有表現出突出病態態勢時就有所表現。看舌苔以清晨剛起床的最為準確。
2、消化效果
溼邪困擾脾臟,危害其正常運化效果,會表現出胸悶腹脹、食慾欠佳、飯量降到、不成形等。而因脾虛運化不利而致使「內溼」時,還常有口淡、口黏乏味、口渴卻不想飲水、倦怠乏力等氣虛、溼困的表現。
3、頭
《內經》裡講「因於溼,首如裹。」當溼邪最初侵襲身體時,可呈現頭昏沉重地,像裹著一塊布;身體困重,四肢沉重,渾身不舒適,似乎身上附著重物。此外,還會有發熱、微微怕冷怕風,流清鼻涕等表溼證。
4、關節
當溼邪傷及到關節時,部分氣血運行不暢,會有四肢關節酸痛沉重,關節屈伸不利等表現。
5、大便不成形
長時間便秘,顯示出身體內有溼氣。表現為大便後會發現總某些便便粘在馬桶上,需要衝幾次才能衝下去。體內有溼的人,大便後一張紙是不夠用的,得多用幾張才行。
老年人溼氣重的原因有哪些
1、環境因素
如果長期居住在陰暗潮溼的地方生活,同時又比較少有太陽曬到的。這樣比較容易導致體內產生溼氣,尤其是南方地區,雨水天氣比較多。溼氣會加重。
2、飲食因素
現在人生活水平好了,每天都離不開肉,大酒大肉,最容易產生溼氣。暴飲暴食,導肥胖的人很多。肥人通常溼氣比較重。
3、缺乏運動
現在人幾乎都忙於工作,運動時間比較少,導致體內溼氣無法排了。長時間累積導體質下降。
4、愛吃冷飲
現在幾乎家家戶戶都有冰箱,喝冰凍的東西很方便。尤其南方人夏天天氣熱,愛吃冷飲。這樣最容易導致體內產生溼氣。大概綜合了以上幾點,很多。人百,度冰寒養 生喝紅薏米芡 茶 去 溼。平時可以多喝。
老年人溼氣重怎麼祛溼
1、艾葉泡腳
幹艾葉10到15克,與5公斤冷水同煮,開後改小火10-15分鐘關,能下腳時算起泡20-40分鐘。有保溫瓶的話,可在瓶中長的放半支、短的放兩節艾柱,用開水泡5-10分鐘後,再兌水泡腳。
水一定要沒過腳踝,水溫不低於35-42度。可連續泡3-5天,頭天可多出點汗,後以微出汗則止。
2、運動緩解
體內溼氣重的人大多數都是飲食油膩、缺乏運動的人。這些人常常會感覺身體沉重、四肢無力而不願活動,但越是不愛運動,體內淤積的溼氣就越多,久而久之,必然就會導致溼氣攻入脾臟,引發一系列的病症。
運動可以緩解壓力,促進身體器官運作,加速溼氣排出體外。跑步、健走、遊泳、瑜珈、太極等運動,有助活化氣血循環,增加水分代謝。
老年人如何預防春天溼氣
1、注意保暖防寒
在經歷了一冬天的寒冷,好多老人都厭惡了厚重的衣物,因此,咋暖還寒的時候,一些老人氣溫少暖就迫不及待地脫去秋褲和保暖褲,換上薄褲子,晝夜溫差大,氣溫不穩定,就很容易雙腿著涼,寒溼侵襲,風溼骨痛這些老毛病就要犯了。
2、少穿短褲
要穿長褲,防止逆風吹襲雙腿,否則,容易導致雙腿酸麻。很多老人有晨練的習慣,鍛鍊尤其是跑步這些運動,往往身體會發熱,容易出汗,因此,一些老人會穿短褲鍛鍊,其實,腿部一般不會出汗,完全沒有必要穿短褲鍛鍊。
3、居室要保持乾燥
防止室內過度潮溼。回南天室內潮溼的話,老人家在房間內長期休息,容易雙腿疲乏麻痺。具體措施上,老人儘量不要住在一樓,因為一樓最容易受潮;室內採取抽溼措施,保證乾燥;被子等床上保暖物回潮後,要烘乾或是曬乾。
4、鹽敷
去市場上買一些那種食用粗鹽回來,然後下鍋裡炒熱,裝到一個孔徑密的薄棉布袋裡,把袋口紮緊,然後拿布袋在酸麻處來回反覆熨燙,冷了再炒熱,每天睡前做一次熨燙,每次十五分鐘到三十分鐘。
適合老年人的春天去溼食療
1、喝薏米紅小豆粥
薏米,在中藥裡稱「薏苡仁」,《神農本草經》將其列為上品,它可以治溼痺,利腸胃,消水腫,健脾益胃,久服輕身益氣。
赤小豆,是紅色的,紅色入心,因此它還能補心養血,古籍裡記載它」久服令人瘦」,就是說經常吃赤小豆還有減肥的作用。
也有明顯的利水、消腫、健脾胃之功效。現代人精神壓力大,心氣虛;飲食不節,運動量少,脾虛溼盛。
既要去溼,又要補心,還要健脾胃,非薏米和赤小豆莫屬。將其熬成粥,意在使其有效成分充分為人體吸收,同時不給脾胃造成多大負擔。
2、健脾祛溼湯
材料:淮山(幹品)10克,土茯苓10克,溪黃草10克,豬胰(豬橫月利)300克,清水適量。
做法:淮山、土茯苓、溪黃草、豬橫月利洗淨一同放進砂煲中,加適量清水煲開,然後轉小火煲1小時即可飲用。
適合脾胃差者飲用。
3、和中化溼湯
材料:木棉花30克,雞蛋花30克,槐花30克,薏米30克,瘦肉100克,炒扁豆30克,陳皮或砂仁12克。
做法:木棉花、雞蛋花、槐花、薏米、瘦肉、炒扁豆、陳皮或砂仁洗淨一同放入砂煲中,加清水適量,用大火煲開,再轉小火煲1小時即可。
適合溼熱脾虛者飲用。
4、清熱去溼湯
材料:土伏苓250克,粉葛250克,赤小豆50克,扁豆50克,陳皮半個,水8碗。
做法:土伏苓去皮切段,粉葛去皮切塊,將材料放入煲內,水滾轉慢火煲3小時即可。
適合去骨火,去溼,清熱毒。
5、鵪鶉去溼湯
材料:鵪鶉4隻,薏米、百合各50克,姜3片。
做法:鵪鶉、薏米、百合、姜一同放入砂鍋中,加清水適量煲1個半小時即可。
適合清熱去溼,潤肺化痰。
6、橫月利去溼湯
材料:豬橫月利250克,夏枯草、棉茵陳各10克,生薑2片。
做法:把豬橫月利先飛水去腥備用;將夏枯草、棉茵陳及生薑和豬橫月利一同放入砂煲中,加適量清水,先用大火燒開,然後轉小火煲1個半小時即可食用。
該湯不但清熱去溼,去肝熱,對糖尿病人還有食療功效。
7、草龜去溼湯
材料:草龜500克,豬肉200克,新鮮土伏苓250克,紅棗6個。
做法:把草龜、豬肉、土伏苓紅棗一起放到砂煲內熬3至4個小時即可。
有清熱去溼及解毒功能。
8、黃瓜去溼湯
材料:老黃瓜800克(去核囊)陳皮25克,粳米25克,鴨腎2個,清水適量。
做法:老黃瓜去核囊、切大塊,陳皮略浸泡、刮囊、洗淨,鴨腎洗淨、飛水、切片,粳米淘洗乾淨。砂鍋加清水,放入老黃瓜、陳皮、粳米、鴨腎,先猛火煲開,然後轉小火煲2小時即可調味飲用。
有清熱解之效,適應煩熱,咽喉痛,小便赤熱等症。
總結:溼氣重會導致各種疾病的出現,特別是老人家本身身體體抗力就低,如果染上一些疾病可能就會變得更加棘手,所以日常生活中預防溼氣工作一定要做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