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偏方助你防治凍瘡 不要太全面!
2025-07-23 04:23:09
冬季最讓人頭疼的估計就是凍瘡,臉上、手上、耳朵上這些位置最容易得,難看不說,又痛又癢,還不能抓,無比難受。而且凍瘡一旦防治不好,年年都會得。那麼防治凍瘡有哪些行之有效的方法呢?今天小編就來給大家介紹一下,中醫防治凍瘡的偏方。
冬季凍瘡產生的原因
冬天凍瘡雖然常見,但總有一部分人是沒有得過或者很少得凍瘡的。究竟是體質好還是保護得好還是什麼原因呢?來一起看下。
凍瘡是冬天極為常見的皮膚病。是由於冬季氣候寒冷,外露的皮膚受到冷凍的刺激,時間一長,皮下小動脈發生痙攣收縮。產生血液瘀滯,使局部組織缺氧,導致組織細胞受到損害。
損害初為局限性蠶豆或指蓋大小紫紅色腫塊或硬結,邊緣鮮紅,中央青紫,對稱性好發於四肢遠端,以手背及手指伸側、足緣及足趾伸側、下肢、面頰、耳廓等處多見。自覺局部有脹痛感,瘙癢,遇熱後更甚,潰爛後疼痛。
遭受寒冷侵襲,受凍皮膚出現蒼白、紅腫、紫斑、灼癢、麻木、皮膚水皰、潰爛。這些症狀可延續1-2個月直至天氣轉暖方痊癒,一些患者來年冬天會在原部位再度復發。中醫認為,凍瘡是由於暴露部位禦寒不夠、寒邪侵犯、氣血運行凝滯引起。此外,還與患者體質較差不耐寒冷及少動久坐、過度勞累等因素有關。潮溼可以加速體表散熱,故手足多汗者也容易發生凍瘡。
在中醫學上來說,由於凍瘡患者大多體質陽虛,故氣血運行不暢,凝滯脈絡,久而久之肌膚便會失去養分,導致陰寒久伏於脈絡,因此,凍瘡會反覆發生。而在夏季治療凍瘡,正是中醫學的一大特色。《素問·四氣調神大論》中曾提出「春夏養陽」治療法則。根據中醫陰陽四時消長變化論,人體陽氣春夏多生發而旺盛,秋冬多收斂而衰弱,這是人與自然相應的結果。利用夏季氣溫高,機體陽氣充沛的有利時機,調整人體的陰陽平衡,使一些宿疾如凍瘡得以恢復。
陽虛者,可受夏季自然界陽氣隆盛的影響,使人體陽氣在夏季處於節律變化的高峰,體內凝寒之氣,因此有易除易解可能,加之夏季皮膚毛孔容易擴張,如配合活血化瘀藥物乘其勢而治之,往往可收到事半功倍的療效。反之,在冬季人體處於陽氣年節律變化的低谷值,即使補之,療效亦難盡如人意。李斌醫師表示,由此可見,冬病夏治法基本思想是:一方面藉助自然界夏季陽旺陽升之勢,體內陽氣有隨之欲升欲旺,凝寒之氣易解的狀態,配合活血化瘀藥物乘其勢而治之,以求更好地發揮扶陽祛寒治療目的。另一方面可使溫陽之氣內存,陽氣充足則冬季不易被嚴寒所傷。
治療凍瘡的方法
一、飲食療法
1、當歸生薑羊肉湯。當歸生薑羊肉湯出自東漢末年張伸景的《傷寒雜病論》,由當歸、生薑、羊肉組成,本為血虛寒疝而設。方中當歸養血活血,生薑溫陽散寒,羊肉補虛生血,全方共濟養血活血、溫陽散寒之效。正如《素問·陰陽應象大論》謂:「形不足者,溫之以氣;精不足者,補之以味。」
具體做法:當歸15克,生薑20克,羊肉500克,水煎待羊肉爛熟後去藥渣,吃肉喝湯。1~2日一劑,以10劑為一個療程,本方適用於有凍瘡史的病人服用,可以預防凍瘡。
2、當歸四逆湯。當歸15克,桂枝12克,赤芍10克,細辛、通草、甘草各6克,大棗8枚 煎服。使陽氣通、寒氣散、氣血通暢,則凍瘡痊癒。
3、當歸紅花川芎酒。生薑、當歸、紅花、川芎各10克,同浸於500毫升白酒中,一周後即可服用,每次飲酒10毫升,每日2-3次。
4、山楂當歸紅棗粥。山楂15克、當歸15克、紅棗10克、煮食。
二、外治凍瘡偏方
1.辣椒。將辣椒放入白酒中密封浸泡一星期後,塗凍瘡患處能消炎、鎮痛、去癢。
2.生薑。用新鮮的生薑片塗搽常發凍瘡的皮膚,連搽數天,可防止凍瘡再生;若凍瘡已生,可用鮮薑汁加熱熬成糊狀,待涼後塗凍瘡患處,每日兩次,連塗三天,就會見效。
3.蘿蔔。將蘿蔔切片,用電爐或炭火等熱源烘軟,貼在凍瘡患處,繼續烘烤,距離與熱度感覺舒適為度,過不了幾分鐘凍瘡處有發癢的感覺直至腫消失。
4.白菜。白菜、茄子根等量洗淨後煎濃湯,趁熱洗患處,每日早晚各一次。
5.山楂。將山楂1枚置於火爐上燒熟變軟,稍冷後搓成泥狀塗患處,同時將患肢置於火爐上方烘烤,邊塗邊輕揉患處皮膚,直到楂泥變幹,洗去楂泥即可,每日治療3-5次
6.陳醋。取陳醋250毫升,將醋煮熱,待溫外洗,每日一次;或用紗布蘸取醋液,溫熱時敷於手足,每日一次。
7.雪。根據《本草綱目》,臘雪的確可清熱解毒,塗揉於患處舒筋活血,可治燙傷、防凍瘡。
治療凍瘡的注意事項
1.積極參加體育活動,加速氣血運行,以利瘡面修復。也可預防凍瘡新發。
2.寒冷季節注意防寒保暖。對於那些腳汗多的人來說,穿長靴比穿其他類鞋更要注意晾曬和通風。長靴不可長期穿,兩天左右換下著普通冬鞋,可改善腿部血液循環。
3.衣服鞋襪宜寬鬆乾燥。衣服要寬鬆,最好是蓬鬆的棉服或羽絨服;穿全棉的鞋,但一定不要太小,否則將會影響腳部的血液循環而易發生凍傷;襪子要吸汗並及時更換,以免因潮溼凍傷腳。
4. 年年復發者,可在夏季開始逐步養成冷水洗臉、洗足、擦身、洗澡習慣,以提高耐寒能力。
5. 冬季怕冷者可多吃些熱性祛寒食品,如羊肉、狗肉、鹿肉、胡椒、生薑、肉桂。
6.每年發病者,可冬病夏治。在伏天進行幾次外擦藥物自療有條件的加做紅外線理療則效果更佳。入冬前宜提早內外治療。
7.冷熱水交替洗臉。用冷熱水交替洗臉,改善面部血液循環,增加耐寒能力,對防止凍瘡有很大作用。
8.搓手搓臉。利用每天洗手、臉、腳的間隙,輕輕揉擦皮膚,至微熱為止,以促進血液循環。
9.受凍後,不宜用熱水溫暖,或用火烘烤,否則凍處會潰爛。
10.受凍後皮膚瘙搔,不能用手抓搔,否則易使表皮破爛感染。
結語:我們生活中很多疾病都是可以通過中醫偏方進行治療的,凍瘡也是一樣。原理凍瘡,讓你每個冬天都不再怕凍,趕快試試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