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天如何促進血液循環 讓你不再怕冷!
2025-07-22 16:31:09
大雪已過,天氣也變得更加寒冷,我們都知道,隨著溫度的降低,人體的血管收縮相對變差,血液的供應速度也會變慢造成血液循環不佳,這也是冬天容易手腳冰冷的原因。由於血液循環與全身各部位、各個器官的健康都有密切的關係,一旦血液循環速度下降,各種疾病就會找上門來。所以,冬天如何促進血液循環就顯得尤為重要。
冬天如何促進血液循環
促進血液循環的方法有很多,比如我們常會搓手、按摩、運動等讓身體暖和起來,下面小編給大家介紹一下各種促進血液循環的方法。
1、按摩方法促進血液循環
用手掌按摩上肢外側,來回擦40次,直至皮膚感覺微熱為止。雙手食指中指微分開,手指間夾耳根向上來回擦30次,然後雙手併合輕擦臉部,注意碰到眼部時要放輕。
2、食療方法促進血液循環
食療排寒,紅糖薑湯。紅糖含鈣、鐵、鋅、錳等微量元素及胡蘿蔔素、維生素B2等維生素。用紅糖20克生薑15克,將生薑切片,放入水中煮漲後放入紅糖。喝上一碗可排出體內寒氣,預防感冒等疾病。
另外要注意不喝冷飲,冬日寒氣易入體,人們不要喝任何冷飲。如果條件允許的話,隨身攜帶保溫杯,保證每天都能喝到熱水,這樣做可促進體內血液循環,排出體內寒氣。
3、敲膽經促進血液循環
不少人為了改善體寒症狀,大量進補,由於循環不暢熱氣停留在上半身,下半身仍然畏寒怕冷。選擇敲膽經能夠有效改善這一症狀,站立後收緊肌肉,凹陷處即為膽經位置,雙手敲打至有痛感即可。
4、腹部熱敷促進血液循環
對於寒性體質的MM來說,腹部最容易寒氣上揚,影響全身,因此平時堅持拿熱敷包敷在腹部部位,冬季出行可以在腹部敷上暖寶寶。
女性們下半身血液循環不足,可以堅持泡澡。如果條件不足則可以以下半身坐浴實現。洗澡水中放入少許精油,能夠促進血液循環。
5、熱水泡腳促進血液循環
每天晚上9點,是泡腳的最佳時機,此時人體開始進入每天的排毒期。泡腳能夠加快血液循環,有效排出毒素,體寒的女性最好在泡腳熱水中加入少許艾葉或者薑片,更能散去寒氣,記得水溫控制在40℃左右,以舒適不燙為宜,浸泡5分鐘左右即可。
6、有氧運動促進血液循環
不少MM體寒事實上是由血液循環不暢導致的,因此在家做一些小型的有氧運動,會促進血液循環、驅散寒氣。瑜伽、普拉提甚至近期流行的PIU健身操佔用面積小,很適合在家進行。
吃什麼可以促進血液循環
1、當歸生薑羊肉湯。主要用於補益補身湯。有補氣養血,溫中暖腎作用,適用於婦女產後氣血虛弱,陽虛失溫所致的腹痛,同時,此湯還可以治療血虛乳少,惡露不止等症狀。
2、阿膠蜜棗燉雞。補血、養血、安神之用,宜於氣血虛弱者,充分利用阿膠的補血效果,從而達到促進血液循環的作用。
3、花旗杞子什錦煲。花旗參對增加熱量、治療貧血、高血壓、失眠症等疾病都有非常好的效果。枸杞子也是一種十分有效的滋補藥材,可以補肝益腎,治療血虛勞損,另外,還可以幫助養肝明目,在冬天絕對是必備佳品。
4、黨參杞子紅棗燉雞。黨參、枸杞子以及紅棗三種食物全部都具有補中益氣、健脾益肺的作用,同時還能有效的改善食欲不振、四肢無力、口乾舌燥、肺虛燥咳等多種不良狀況。
5、大棗枸杞羊肉湯。大棗具有活血化瘀和補氣養血等功效,而枸杞和羊肉也是滋補益氣作用比較明顯的食物,這幾種食物搭配便可以有效改善血液循環不好的症狀。
冬季全身保暖秘訣
1、頭部保暖
靜止狀態不戴帽的人,在環境氣溫為15℃時,從頭部散失的熱量佔人體總熱量的30%,4℃時散失總熱量佔60%。此外,天氣寒冷令血管收縮,人們就會出現頭痛頭暈的症狀,對於腦血管病人來說,很容易誘發腦血管病。由此可見,頭部保暖非常重要。
2、胸腹保暖
老話常說在冬天裡戴個圍脖好比多穿件衣服,胸腹部受寒之後,易折傷體內陽氣,從而引發心臟病的發作。此外,還可以誘發胃腸病的發生,所以,胸腹部保暖也是不容忽視的環節。
3、腳保暖
腳離心臟最遠,血液供應慢而少,皮下脂肪層較薄,保暖性較差,一旦受寒,會反射性地引起呼吸道黏膜毛細血管收縮,使抗病能力下降,導致上呼吸道感染,因此,數九嚴寒腳部的保暖尤應加強。老年人冬季應及早穿厚襪子配棉鞋,以暖足固腎。有凍傷史者更應早穿。此外,晚間臨睡前以熱水燙腳,搓腳心湧泉穴,以保持末梢血液循環良好,利於保健。對有凍傷史者,可用蔥須加花椒的熱水洗燙腳。
4、背保暖
背為腎脈所居,感冒受風寒多從背部起始。所以保持背部溫暖,不僅可防感冒、固腎強腰,而且可防舊病復發、加重。因此,老年人冬季最好增添一件背心。以棉或絲綿為宜,保溫隔寒性能好。夜間起床時應披衣防感冒。
友情提示:冬季保暖固然重要,也要注意勤給室內通風,以確保人們能夠呼吸到足夠的新鮮空氣。希望大家都能溫暖健康的迎來明年的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