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麼判斷膝蓋響是否正常?膝蓋響怎麼保養?
2025-07-22 05:12:09
生活中許多人都會有折手指的行為吧,時間久了不發出點聲音似乎就很難受,其實關節發這樣的聲音是很正常的,有時候不經意間膝蓋也會發出類似的聲音,我們俗稱膝蓋響,主要原因是因為關節之間的潤滑液變少的原因,稍微注意一下都沒事,但如果有疼痛感的感覺就應該要注意了。
膝蓋響是為什麼
運動時常能聽到有人發出「嘎嘎」的聲響,比如蹲起時膝關節有響音,走路時髖關節發出輕輕的「嘎嘎」聲,轉脖子頸椎有聲音,攥手指聽到手指有聲音……這些聲音人們通常稱之為「彈響」。
一般來說,僅有彈響、外表不紅不腫,也不感到疼痛,不伴有活動障礙者屬於生理性彈響,不需要特別處理,也不必為此過於惶恐不安。關節活動時,關節面之間、軟骨墊與關節面之間、肌腱和關節囊之間等,總會發生摩擦而發出聲音。
在大部分人身上,這種聲響不明顯,而在有些人身上則聽起來比較清楚。特別是那些久坐的人,關節間產生的潤滑液少,加大了關節摩擦的損耗,更容易聽到彈響了。當伴有疼痛或關節活動受限時,需要到醫院就診,以確定是否是關節錯位或關節受損。
像教師、編輯、秘書、電腦錄入員等這些常年伏案工作的人時常會抱怨頸椎「彈響」,彈響的出現恰恰在提醒人們不要同一姿勢維持過久,而要多加鍛鍊。最好15~30分鐘稍微起來活動一下。
關節間產生的潤滑液少,加大了關節摩擦產生響聲。
怎麼判斷膝蓋響是否正常
通常生理性彈響滿足這麼幾個條件:響聲清脆、單一、不重複;僅發生在關節受到突然牽拉或屈折時;兩次彈響之間,關節必須有一定時間的休息期;伴有輕微疼痛或不適感,彈響後常有輕鬆感。
當你感覺自己的膝關節彈響不屬於上面的情況時,那麼你可能是得了膝關節病理變化,可能是半月板損傷、盤狀半月板、骨關節炎、滑膜皺襞症候群、膝關節內韌帶損傷等等。
膝蓋響的危害
病理性彈響是指關節內或關節周圍各種病理因素導致的關節運動過程中出現的機械性紊亂症狀。導致膝關節病理性彈響的原因有很多,半月板損傷引起的響聲最為常見,關節滑膜、軟骨、韌帶以及關節周圍肌腱組織病變或解剖異常也有可能導致關節彈響。常見的病理性彈響有以下這些:
1、半月板損傷:位於脛股關節內側或外側間隙,聲音清脆,發生頻率高,常伴關節交鎖(卡住、疼痛)。
2、盤狀半月板:位於脛股關節外側間隙,聲音可大可小,發生頻率很高,偶爾伴關節交鎖。
3、滑膜皺襞症候群:位於髕骨周圍,聲音清脆,常伴局部疼痛。
4、骨關節炎:可位於髕股關節和脛股關節,聲音低鈍,頻繁發生,多伴局部腫痛。
5、髕股關節病變:位於髕股關節,聲音清脆或低鈍,甚至如捻發音,發生頻率高,可伴有髕骨痛。
6、關節游離體:發生部位不固定,無規律,彈聲音小,伴關節交鎖。
7、交叉韌帶陳舊性損傷:聲音低鈍,發生頻率低,可伴關節交鎖。
8、髂脛束痙攣:膝關節伸直時發生彈響和錯動,發生頻率高,無痛。
膝蓋響怎麼保養
1、合理運動、勞逸結合:不要休息太久,休息過久使你的肌肉鬆弛,缺乏力量;適量運動可以增強肌肉力量,增加膝關節的支撐力、強度和穩定性,幫助控制體重。
2、防止摔跤,保護膝蓋:摔倒可能導致關節遭受更嚴重的損傷,留下後遺症。
3、控制體重:膝關節退化的主要原因是關節長期負重、磨損和老化,以及鈣流失。很多體型偏胖的人是膝關節炎的主要受害者,控制體重是減輕膝關節負重的最直接方法,對延緩關節老化非常重要。
4、防寒防溼:膝關節不像其他關節那樣有豐富的肌肉和脂肪組織保護,而是一個「皮包骨」的部位,血液循環差,如果長時間受涼,就可能因局部血管痙攣收縮使血液供應更少,從而削弱軟骨的新陳代謝和免疫防禦能力,使關節軟骨面發生缺血,甚至壞死,導致關節炎。
總結:如果你的膝蓋響常伴隨有疼痛,甚至出現紅腫的情況,那麼就不是單純的膝蓋響了,極有可能是關節出了問題,這時候就應該接受正規的治療,並且避免再磨損膝蓋的行為。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