腎動脈狹窄的病因介紹 腎臟的隱形殺手
2025-07-22 03:03:09
腎動脈狹窄是一種因為多疾病引發的腎血管疾病,其中動脈粥樣硬化是最常見的一種病因,出現腎動脈狹窄的患者最明顯的就是血壓的不穩定,腰部間也會出現血管雜音,不過也有一些患者會出現腰痛、噁心、嘔吐等症狀。那麼我們應該怎麼治療呢?不要急,跟著小編接著往下看。
腎動脈狹窄的病因
腎動脈狹窄常由動脈粥樣硬化及纖維肌性發育不全引起,在亞洲地區,還可由大動脈炎導致本病。動脈粥樣硬化是最常見病因,約佔腎動脈狹窄患者的80%,主要見於老年人,而後兩種病因則主要見於青年人,女性居多。
腎動脈狹窄常引起腎血管性高血壓,這是由於腎缺血刺激腎素分泌,體內腎素-血管緊張素-醛固酮系統(RAAS)活化,外周血管收縮,水鈉瀦留而形成。動脈粥樣硬化及大動脈炎所致腎動脈狹窄還能引起缺血性腎臟病,患側腎臟缺血導致腎小球硬化、腎小管萎縮及腎間質纖維化。
腎動脈狹窄的症狀
1、高血壓
(1)青年人發生的高血壓,病程短,進展快,短期內血壓達到惡性高血壓的水平,舒張壓升高的程度與腎動脈狹窄的程度成正比;或病程雖較長,但突然惡化,此易發生在50歲以上,特別是老年人,與動脈粥樣硬化相關。
(2)青年患者多無原發性高血壓的家族史。
(3)如果使用一般的降壓藥物的話,是無法取得良好效果的。
2、腹部雜音
局限於側腹部(左、右腎門區)可聽到血管雜音,雜音呈高音調為其特徵。
3、大動脈炎的表現
好發於青年女性。由於胸腹主動脈病變可導致上肢收縮壓明顯高於下肢;下肢發生缺血症,如肢體發冷、麻木、酸痛、無力抑或間歇性跛行。還可出現主動脈弓分支病變引起的無脈症(一側或雙側)或腦缺血的症狀。大動脈炎活動時可有發熱、血沉增加、嗜酸性粒細胞增高等表現。
4、低鉀血症
為繼發性醛固酮增多症所致。
5、腎臟病表現
腎動脈狹窄患者可能會出現不同程度的蛋白尿。不過也有一些患者會出現腰痛、噁心、嘔吐等症狀。
腎動脈狹窄的危害
輕度的腎動脈狹窄還不至於造成腎臟功能危害。當狹窄嚴重到一定程度時,一般來說是大於70%的程度,會造成供應腎臟血流的減少,腎臟功能也會受到影響。狹窄越重,這種影響就越大,對腎臟的威脅就越大。另外,當腎臟動脈狹窄到一定程度,腎臟會缺血,導致腎臟會產生一種物質,造成患者的血壓反射性增高,醫學上叫做腎血管緊張素—醛固酮系統的變化,造成高血壓狀態,嚴重的時候藥物難以控制。在臨床上我們稱為腎性高血壓。因此,腎動脈狹窄有兩大主要危害:一是對腎臟功能本身的影響;二是腎性高血壓。
腎動脈狹窄治療方法
1、血管成形術
常做經皮經腔腎血管成形術(PTRA,用球囊擴張腎動脈),此治療尤適用於纖維肌性發育不全患者。由於動脈粥樣硬化及大動脈炎患者在擴張術後易發生再狹窄使治療失敗,故這些患者擴張術後應放置血管支架。
2、外科手術
包括動脈內膜切除術、旁路搭橋術及自身腎移植術使病腎重新獲得血供。
3、內科藥物治療
藥物治療不能阻止腎動脈狹窄進展,但能幫助控制高血壓,改善症狀。單側腎動脈狹窄呈高腎素者,現常首選ACEI或ARB,但是必須從小量開始,逐漸加量,以免血壓下降過快過低。雙側腎動脈狹窄者應禁服上述藥物。為有效控制血壓,常需多種降壓藥物配伍應用。現代強效降壓藥甚多,藥物治療往往能有效控制腎血管性高血壓,而且在患者遠期存活率上藥物治療也與PTRA無差異,所以目前不少學者認為腎血管性高血壓應首選藥物治療。
至於已導致缺血性腎臟病的腎動脈狹窄,為防止狹窄和腎功能損害進展,適時進行PTRA並放置血管支架仍為首選,若PTRA禁忌或PTRA及放置支架失敗,則可考慮外科手術治療。
總結:以上就是小編要跟大家說的關於腎動脈狹窄的症狀、病因和治療方法,腎動脈狹窄對患者的腎會造成毀滅性的打擊,最後影響到全身,所以在發現腎動脈狹窄以後就應該及時的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