腎虛 關於腎虛的7個誤解
2025-07-20 00:48:08
許多人一旦聽說腰酸背痛,就想當然的認為是腎虛了,但是,真是是腎虛嗎?下面小編將介紹關於腎虛的7個誤解,一起來了解下這些症狀是不是真的是腎虛!
誤解1:耳鳴都是腎虛
很多人認為,凡是耳鳴都是腎虛引起的,這並不準確。
腎開竅於耳,腎精不足則聽力減退,出現耳鳴,可能表現為耳內有蟬鳴聲、嗡嗡聲、嘶嘶聲等。因此,當出現耳鳴、煩心、聽力下降等症狀時,可考慮為腎陰虛。
但耳鳴並不都是腎虛引起的,造成耳鳴的原因有很多。風熱侵襲型耳鳴,音調較低沉,耳內有脹滿、堵塞的感覺,常伴鼻塞、流涕、咳嗽等肺經表症,治療應從肺 下手。
肝火上擾型,則耳鳴聲較大,與情緒變化關係密切,多伴有口苦、心煩、易怒等肝火上逆的症狀,應清肝瀉熱。痰濁上壅型耳鳴,耳內脹悶、堵塞感明顯,可 伴有胸悶,舌體多較胖、邊緣有齒痕,治法應以化痰降濁、和胃開竅為主。
脾胃虛弱型耳鳴,患者多表現出精氣神差、疲乏無力,治療上要健脾益氣。可見,並不是所有耳鳴都屬於「腎虛」,片面補腎是不正確的。
誤解2:腎虛才會腰痛
腎主骨,腎氣衰敗可誘發骨質疏鬆,導致腰酸背痛,但腰酸背痛不一定是腎虛,還可能是腰肌勞損等其他疾病。腎虛引起的腰痛在老年人中相對其他年齡階段的人來說,比例要大一些,但總的看來,腎虛導致腰痛,其所佔比例實際上還不到1/4。
腰部脹痛,伴有腹部不適,脈搏較快,多為鬱怒不解傷了肝,治療應著重養肝調氣;心情低落整天憂愁,腰腹部連著疼,消化功能減弱,多為思慮傷脾,可以適當健脾。
腰疼並且疼痛感可以向上放射到背脊,覺得後背有冰涼感,喜歡熱療,多為風寒伴有溼邪阻滯腰部經絡所致,應溫散寒溼。
腰間墜疼,腫脹發熱,久坐、熱天、雨天時加重,大多是溼熱所致,治療上應該化溼清熱。閃著腰後,出現腫脹疼痛,怕被按揉,一碰就疼,多為氣滯血淤,應順氣活絡。腰痛,並且心煩體熱、口渴想要喝水,但大小便卻不通暢,多為邪火侵犯後體內有熱聚集,應瀉火清熱。
可見,不同腰痛表現和病因都不一樣,如果不辨證,一遇到腰酸背痛就認為是腎虛、一補了事,肯定行不通。
誤解3:陽痿等於腎虛
陽痿等性功能障礙與「腎虛」有關的思想似乎早已深入人心,鋪天蓋地的都是補腎壯陽的宣傳,這有些過了。
的確,腎為藏精之府,主生長及生殖,腎氣衰微會使生殖能力衰退。但是,並非所有陽痿都是腎虛導致的,兩者之間絕對不能劃上等號。
北京中醫藥大學一項針對700多名陽痿患者的調查顯示,只有不到1/3的人是由腎虛引起的。陽痿的原因有很多,除了腎虛之外,傳統醫學認為,心脾兩虛、恐懼傷腎、肝氣鬱結、溼熱下注、淤血阻絡等都可以引起陽痿。
因此,陽痿不是單單補腎就能夠解決的,一定要根據自己的病因進行治療,千萬不要一出現陽痿就盲目補腎。
誤解4:多汗必然腎虛
一些人特別愛出汗,就覺得一定是腎虛,開始吃一些補腎的藥,這樣做並不一定正確,即便是腎虛引起的多汗,每個人的情況也並不相同。
腎主水液,腎不好就會影響津液代謝的平衡,容易出汗多。一種是自汗,稍微動一下就出汗,多為氣虛,可能為腎氣虛,但還要考慮心氣虛、肺氣虛、脾氣虛或肝 氣虛的可能,老人和產後身體虛弱的女性容易出現這個症狀。
另一種情況是盜汗,入睡後,在半夜或黎明時分,胸部、背部、大腿等處出汗量較多,但睡著出汗,醒 來汗止,一般由臟腑陰虛引起,腎陰虛只是其中一個可能原因。
有的人平時手心、腳心、腋窩容易出汗,這多由「脾胃溼蒸,旁達四肢手足」所 致,一般還會伴有脾胃失調、胃腸不適等表現,每當吃飯時,就會大汗淋漓、身體發熱,這類患者要以瀉胃火為主,注意清淡飲食,不要吃得太油膩。
還有人因溼氣 太重,額頭部位愛出汗,平時要多吃利水排溼的食物,如薏米、山藥等。
相關推薦:
誤解5:腎虛不只是男人專利,女人腎虛毛病也多
由於廣告深入人心,很多人都誤以為腎虛指的是男人性功能下降,與女性無關。
其實女性腎虛者也需要補腎。腎虛的人無論男女都會表現為腰酸膝軟、夜尿增多、水腫虛胖和頭暈乏力等,但畢竟男女有別,男性和女性腎虛的症狀和調理方法略有不同。
男性腎虛則表現為性功能下降、早洩等。對於男人來說補腎不是壯陽,切記要區分,常見的腎虛分為腎陰虛、腎陽虛兩種,而市面上常見的補腎藥品多為腎陽藥,如若使用者本身體質偏熱,服用過多會進一步損耗身體機能,導致體內陰陽失調,使腎更虛。
所以說補腎不要盲目使用「壯陽藥」等藥物,應該針對性治療,不要一味地按自己的意願亂補,最好諮詢醫師後再決定用藥。
女性腎虛主要表現為月經周期拖延、手腳發冷、宮寒、失眠多夢、性冷淡和不孕。俗話說「十個女人九個寒」,這裡寒即是指宮寒,即由於腎陽不足導致下腹墜脹、疼痛、白帶多、痛經、月經失 調等症狀。
女人補腎養腎,除了戒冰飲、常運動、多穿衣少吹冷空調外,食療也是很好的辦法。
誤解6:腎虛≠腎病,治療大不同
腎虛是中醫的說法,基本上是根據患者的症狀,通過望聞問切四診來辨證的,需要有臨床經驗的中醫師來細緻綜合分析判斷。
而腎病是指腎炎、腎結石、腎結核、腎腫瘤、腎衰竭等西醫概念上的疾病。因此,腎虛不等於腎病。但是腎虛和腎病又有點聯繫,有些交叉性,就是說有所謂腎虛的人不見得有腎病,而無腎虛症狀的人不見得就沒有腎病。
腎虛是一種中醫證型,腎病是一種西醫診斷。
誤解7:補腎不是年輕人的事,任何時候都要注意
腎虛並不是在特定年齡段發生的,從兒童到青年,再到中年,直至老年,都有可能出現腎虛的症狀,所以,認為只有年輕的時候需要補腎是不正確的。
腎氣是構成人的基本物質,它與生命過程有著密切的關係,腎氣是否充足將會影響人一生的方方面面,所以任何時候,我們都應該注意腎氣的補充。
腎虛不只是男人的事,女人也會腎虛,腎虛也不是年輕人的事,任何年齡階段的人都有可能腎虛。關於腎虛的這7個誤解,你理清了嗎?
更多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