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風病的傳染途徑有哪些?麻風病預防的四大注意事項
2025-07-20 02:39:09
麻風病是一種慢性傳染病,,相信大家應該有聽說過,但是還是有很多人不了解麻風病。麻風病的病原菌是麻風桿菌,麻風病的傳染源是未經治療的麻風病人,麻風患者會出現面部浮腫、發紅、發光等現象。今天小編給大家介紹麻風病的相關知識,麻風病的病因以及麻風病預防要注意哪些問題?
麻風病的概念
麻風病與結核病、梅毒一起被稱為三大慢性傳染病。它是由自然界中一種分支桿菌侵犯人類的皮膚和周圍神經系統,從而引起皮膚損害和肢體畸殘的疾病。在全世界各地都有發病,在我國已經流行2000多年。麻風病雖然經過有效的控制,但一直沒有完全退出歷史舞臺,繼續在貧困地區危害廣大人民群眾的身體健康,並隨著人口的流動傳染到富裕地區。
得了麻風病後,患者面部浮腫,發紅,發光,就像喝醉酒一樣。常伴有眉毛稀疏脫落及臉部蟻行感或異物感。皮膚麻木、不出汗。身上生斑、起結節或斑塊。麻風病的症狀很多,患者發現有疑似的情況要儘快確診。麻風病的治療越早,對身體出現的損害也就越小。
麻風病的病因
病原菌是麻風桿菌。離體後的麻風桿菌,在夏季日光照射2~3小時即喪失其繁殖力,在60℃處理一小時或紫外線照射兩小時,可喪失其活力。一般應用煮沸、高壓蒸氣、紫外線照射等處理即可殺死。
麻風病人是麻風桿菌的天然宿主。麻風桿菌在病人體內分布比較廣泛,主要見於皮膚、黏膜、周圍神經、淋巴結、肝脾等網狀內皮系統某些細胞內。在皮膚主要分布於神經末梢、巨噬細胞、平滑肌、毛帶及血管壁等處。在黏膜甚為常見。此外骨髓、睪丸、腎上腺、眼前半部等處也是麻風桿菌容易侵犯和存在的部位,周圍血液及橫紋肌中也能發現少量的麻風桿菌。麻風桿菌主要通過破潰的皮膚和黏膜排出體外,其他在乳汁、淚液、精液及陰道分泌物中,也有麻風桿菌,但菌量很少。
麻風病的傳染源是未經治療的麻風病人,其中多菌型患者皮膚黏膜含有大量麻風桿菌,是最重要的傳染源。傳染方式主要是直接接觸傳染,其次是間接接觸傳染。
麻風病的症狀
1、患者會出現面部浮腫、發紅、發光等現象,似「酒醉」面容。常伴眉毛稀疏脫落及臉部蟻行感或異物感。
2、患者身上會出現生斑、起結節或斑塊的症狀,有的斑塊象癬,但不癢,用治癬的方法治不好。
3、患者皮膚麻木、不出汗,特別是斑和斑塊處。
4、患者會出現手指伸不直,虎口無肉,形如雞爪。
5、患者會出現足底潰爛,無明顯疼痛,久治不愈。
6、患者會出現走路跛腳,步態異常。
7、患者會出現口角歪斜,不能作吹口哨動作。
8、患者會出現眼睛閉不攏,似兔眼。
麻風病的三大傳染途徑
一、直接接觸傳染這種方式是健康者與傳染性麻風病人的直接接觸。傳染是通過含有麻風桿菌的皮膚或黏膜損害與有破損的健康人皮膚或黏膜的接觸所致。這種傳染情況最多見於和患者密切接觸的家屬。雖然接觸的密切程度與感染髮病有關。但這並不排除偶爾接觸而傳染的可能性。
二、間接接觸傳染這種方式是健康者與傳染性麻風患者經過一定的傳播媒介而受到傳染。例如接觸傳染患者用過的衣物。被褥。手巾。食具等。間接接觸傳染的可能性要比直接接觸傳染的可能性小。但也不可能忽視。
三、其它傳染方式從理論上說。麻風菌無論通過皮膚。呼吸道。消化道等都有可能侵入人體而致成感染。近來有人強調呼吸道的傳染方式。認為鼻黏膜是麻風菌的主要排出途徑。鼻分泌物中的麻風菌在離體後仍能存活相當的時間。帶菌的塵埃或飛沫可以進入健康人的呼吸道而致感染。也有人指出。以吮血蟲為媒介可能造成麻風的傳染。
麻風病的治療方法
一、化學藥物
1、氨苯礬(DDS)為首選藥物。開始劑量每天50mg,4周每天100mg,連續服用。每周服藥6天,停藥1天,連服3個月後停藥2周。副作用有貧血、藥疹、粒性細胞減少及肝腎功能障礙等。近年來,由於耐氨苯碸麻風菌株的出現,多主張採用聯合療法。
2、氯苯吩嗪(B633)不但可抑制麻風桿菌,且可抗Ⅱ型麻風反應。100--200mg/日,口服。每周服藥6天,停藥1天。長期服用可出現皮膚紅染及色素沉著。
3、利神平(RFP)對麻風桿菌有快速殺滅作用。450~600mg/日,口服。
二、免疫療法
正在研究的活卡介苗加死麻風菌的特異免疫治療可與聯合化療同時進行。其他如轉移因子、左旋咪唑等可作為輔助治療。
三、麻風反應的治療
酌情選用反應停(酞咪哌酮)、皮質類固醇激素、氯苯吩嗪、雷公滕、靜脈封閉及抗組胺類物物等。
四、併發症的處理
足底慢性潰瘍者,注意局部清潔,防止感染,適當休息,必要時須擴創或植皮。畸形者,加強鍛鍊、理療、針灸,必要時作矯形手術。
為預止愈者後復發,常採用氨苯碸作鞏固治療,LL及BB,需長期甚至終身用藥;對TT,需3年以上。如還有相關問題請諮詢皮膚病專家,祝您早日康復。
麻風病的注意事項
第一,有效地控制傳染源,平時生活中需要注意各種傳染疾病的出現,切斷傳播途徑,合理的進行用藥,而且,也要注意提高人群的免疫能力,這樣才能有效地控制疾病,消除麻風病的出現。
第二,在預防方面,缺乏有效的疫苗和藥物,所以,在防治方面就應該做到早發現,對於發病的人群,應該給予正規的治療,而且在疾病流行期間,應該避免接觸患者,可以給予卡介苗接種,有效地進行防禦。
第三,要注意宣傳一些預防原則,大力的宣傳這種疾病的危害,平時生活中要注意早進行防禦,而且也要注意了解一些衛生常識,平時生活中要少接觸一些患病人群,做到早發現,早治療,有效的進行鍛鍊增強體質,減少疾病出現的機率。
第四,對麻風病患者進行隔離,麻風病人需要跟家人和社會隔離,在家中合理的進行治療,病人在服藥一周之後,一般就可以進行外出,但是不能和家人一起生活,避免其他的人受到感染,大家需要注意麻風病的出現,有效地進行防禦。
總結:疾病是大家最不想患上的,希望大家在了解了麻風病的知識之後,在平時生活中要注意遠離麻風病患者,有效的控制傳染源、控制疾病的發生,並且接受疫苗接種、有效地進行防禦。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