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尖瓣狹窄的併發症有哪些?推薦二尖瓣狹窄的幾種預防方法
2025-07-20 04:13:11
現代人生活水平提高,但是各種各樣的疾病也隨之而來。風溼熱是引起二尖瓣狹窄最常見病因,二尖瓣狹窄容易造成患者呼吸困難、咯血、咳嗽、心悸等症狀。二尖瓣狹窄帶給患者的痛苦是很大的,而二尖瓣狹窄的併發症也有很多,心律失常、充血性心力衰竭、急性肺水腫等都是二尖瓣狹窄的併發症。那麼二尖瓣狹窄要如何治療與預防呢?
二尖瓣狹窄的原因
1、先天性發育異常:單純先天性二尖瓣狹窄極為罕見,70年代初國外有關文獻報告僅60例,且多半並發動脈導管未閉、主動脈瓣狹窄和主動脈縮窄等其它先天性的畸形。根據其病理類型,將其分為4型:交界融合型、吊床型、降落傘型、漏鬥型。
2、風心病:專家指出,風心病是臨床上二尖瓣狹窄最常見的病因。在我國,90%以上的二尖瓣狹窄為風溼性,且女性發病率高於男性。一般認為,發生風溼熱後2~10年才會引起二尖瓣的狹窄,以往20~40歲的人多見,近年來中老年病例數有所增加。
3、二尖瓣環及環下區鈣化:二尖瓣環及環下區鈣化是老年人常見的退行性變。其屍檢發現率為6.7%~10%,女性比男性多2~3倍。所謂二尖瓣鈣化,是指在二尖瓣環下的前方和後方有鈣質的沉著。因此,影響二尖瓣的正常開合,引起二尖瓣的狹窄和(或)關閉不全。
4、其它:二尖瓣狹窄也可由於左心房粘液瘤阻塞二尖瓣VI而引起;縮窄性心包炎可使左側房室環變窄,引起外在性二尖瓣狹窄。
二尖瓣狹窄的症狀
二尖瓣狹窄病人由於狹窄嚴重程度,病情進展速度,生活條件,職業,勞動強度和代償機制不同,其臨床表現可有很大差別,臨床上主要症狀有:
1、呼吸困難:為肺淤血期的主要臨床表現,其嚴重程度與左房高壓的程度呈平行的傾向。早期僅在重度體力勞動或劇烈運動時出現,稍事休息可以緩解,常不引起患者注意。隨著二尖瓣狹窄程度加重,以後日常生活甚至靜息時也感氣促,常有夜間陣發性呼吸困難發作,病情進一步發展,常不能平臥,需採取半臥位或端坐呼吸。上述症狀常因感染(尤其是呼吸道感染),心動過速,情緒激動和心房顫動而加劇。
2、咯血:發生率約15%~30%,多見於中,重度二尖瓣狹窄病人,可有以下幾種情況。
(1)大咯血:是由於支氣管黏膜下曲張的支氣管靜脈破裂所致,因肺靜脈與支氣管靜脈間有側支循環存在,突然升高的肺靜脈壓可傳至支氣管小靜脈,使後者破裂出血。常因妊娠或劇烈運動使肺靜脈壓突然升高所誘發,出血量可達數百毫升,因出血後肺靜脈壓下降常自行終止,故極少發生出血性休克,但必須警惕咯血所致窒息。二尖瓣狹窄所致咯血多發生在肺淤血較早期,並非肺動脈高壓的表現,後期因曲張的靜脈壁增厚,大咯血反而少見。
(2)淤血性咯血:常為小量咯血或痰中帶血絲,因支氣管內膜微血管或肺泡間毛細血管破裂所致。
(3)肺梗死性咯血:二尖瓣狹窄尤其長期臥床和心房顫動者,因靜脈或右心房內血栓脫落,可引起肺動脈栓塞而產生咯血,常呈膠稠暗紅色痰。
3、咳嗽:是肺靜脈高壓的常見症狀。除非合併呼吸道感染或急性肺水腫,多為乾咳,多見於夜間或勞動後,系靜脈回流增加,加重肺淤血引起咳嗽反射;有時由於明顯擴大的左心房壓迫左支氣管引起刺激性乾咳,肺淤血和支氣管黏膜水腫和滲出,加上支氣管黏膜上皮細胞纖毛功能減退,易引起支氣管和肺部感染,此時可有咳痰。
4、心悸:常因心房顫動等心律失常所致,快速性心房顫動可誘發急性肺水腫,使原無症狀的病人出現呼吸困難或使之加重,而迫使病人就醫。
5、胸痛:二尖瓣狹窄並重度肺動脈高壓病人可出現胸骨後或心前區壓迫感或胸悶痛,歷時常較心絞痛持久,硝酸甘油多無效,其胸痛機制未明,二尖瓣狹窄手術後胸痛可消失,此外,二尖瓣狹窄合併風溼性冠狀動脈炎,冠狀動脈栓塞或肺梗死時也可胸痛,老年人尚需注意同時合併冠心病。
6、聲音嘶啞:少見,左心房明顯擴大,支氣管淋巴結腫大和肺動脈擴張均可壓迫左側喉返神經,引起聲音嘶啞(Ortner症候群)。
7、其他:
(1)疲乏無力:因二尖瓣狹窄所致心排血量降低。
(2)吞咽困難:由擴大的左心房壓迫食管所致。
(3)若左心房附壁血栓脫落:可引起動脈(腦及內臟)栓塞症狀。
(4)當右心受累致右心衰竭時:由於胃腸道淤血和功能紊亂,可致食慾減退,因肝淤血和肝功能減退可出現肝區疼痛,肝大,腹脹,下肢水腫,消瘦等表現。
二尖瓣狹窄的併發症
1、心律失常
主要的表現形式為房顫。程雲閣主任向我們介紹,患者一般會先出現房性早搏,之後隨著病情的惡化,會進而導致心房撲動,而且持續的時間會從短到長,直至演變為持久性心房顫動。而心房顫動的主要危害便是可能會引起或加重心力衰竭,這是因為持久的房顫會降低心排血量。程雲閣主任指出,心律失常是很多風溼性心臟病患者都會出現的症狀反應,不能因為症狀常見,就對其大意。
2、栓塞
二尖瓣狹窄引起的併發症以腦栓塞最常見,也可能會發作於四肢、腸、腎和脾等臟器。栓塞可能會出現在術後,也可能在輕度二尖瓣狹窄時期就發作。更為可怕的是,栓塞是造成二尖瓣狹窄病人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經臨床統計,約10%—15%的患者就是因為栓塞死亡。程雲閣主任告訴大家,患者出現心排血量降低和左心耳擴張時,是栓塞出現的前兆,應做好預防性抗凝治療。
3、充血性心力衰竭
是二尖瓣狹窄術後最為主要的併發症,大約有50%~75%的患者會發生充血性心力衰竭,同時也是導致患者死亡的最主要原因。患者需要注意日常的飲食以及定期的複查回訪,跟蹤疾病的恢復情況,以防止心力衰竭的出現。
4、急性肺水腫
同樣是導致二尖瓣狹窄患者死亡的一大主要併發症。急性肺水腫的一般表現為:患者急劇的氣促,咳粉紅色痰,嚴重時會出現暈厥等現象。程雲閣主任向大家介紹道,急性肺水腫主要是因為患者在術後作息不規律引起的,諸如劇烈運動、熬夜、勞累過度、情緒激動等,都很有可能引發急性肺水腫。所以患者一定要注意做好護理工作,生活作息規律。
5、肺部感染
多表現為患者術後容易得感冒、肺炎,且導致肺部淤血。有一部分患者的心力衰竭正是因為肺部感染所引發。故程雲閣主任建議患者不要常去汙染嚴重、人口密集的地域,這些地方都是呼吸道感染的重災區。
二尖瓣狹窄的治療方法
1、二尖瓣閉式擴張術,適用於病變較輕的隔膜型狹窄,且不伴有瓣下結構改變的患者,患者沒有心房纖顫和心房內血栓,不合併二尖瓣或三尖瓣的關閉不全。
2、二尖瓣球囊擴張術,是一種較新的放射介入治療技術。
3、二尖瓣直視成形術,用於瓣膜狹窄嚴重且伴有輕度瓣下粘連和瓣膜增厚的患者,合併三尖瓣關閉不全和心房內有血栓、心房纖顫的患者也適用。
4、二尖瓣置換術,適用於瓣膜及瓣下結構病變嚴重、且瓣膜鈣化、瓣下結構粘連、瓣口漏鬥形的患者,或在進行閉式擴張術後又出現瓣膜狹窄的患者,合併感染性心內膜炎的患者也適用於二尖瓣置換術。
二尖瓣狹窄的預防方法
1、一級預防
指防止風溼熱的初次發作,關鍵是早期診斷和治療甲鏈性扁桃體炎,凡發熱,咽痛或不適,頭痛,腹痛,咽充血和扁桃體有分泌物者都應在治療前作咽拭子培養,確定有無甲鏈生長,如為陽性,應立即開始抗生素治療。
除了青黴素過敏者,對所有病人青黴素應為首選藥物,理由是:
(1)所有甲型溶血性鏈球菌菌株對青黴素同樣敏感。
(2)在應用40多年後,青黴素對這種細菌的平均抑菌和殺菌濃度沒有發生變化,仍在0.005μg/ml左右。
(3)沒有出現對青黴素抵抗的徵象。
(4)至今沒有別的抗生素抗鏈球菌感染的活性和臨床效果超過青黴素G。
2、二級預防(風溼熱復發的預防)
對有明確風溼熱病史或現有風心病者都需要連續的抗生素治療,預防風溼熱的復發。
(1)預防期限:取決於復發危險性大小,一般來說,經常發生上呼吸道感染者,居住擁擠,醫療條件差者以及多次發作史者,復發的危險性高,預防用藥時間宜長,反之,可適當縮短,已經有過風溼性心臟炎的病人心臟炎復發的危險性相對較高,應接受長期抗生素預防直至成年或終身預防,相反,沒有患過風溼性心臟炎的病人復發時心臟受累的危險性低,抗生素預防幾年後便可停止,一般情況下,預防應持續至病人到二十幾歲或末次風溼熱後至少5年。
(2)預防方案:
①肌注苄星青黴素G:常用方案是長效青黴素製劑苄星青黴素G120萬U,肌內注射,每4周1次,在急性RF高發國家和地區,以及高危病人,最好每3周肌注1次。
②口服抗生素:RF復發危險性較低的患者,例如已到青春期末或青年期或至少5年沒有風溼熱復發者,可改為口服抗生素預防,按下面推薦的劑量服藥:
A、磺胺嘧啶:體重>27kg者,劑量1.0g,1次/d,體重≤27kg者,0.5g/d,副作用輕而少見,偶可致白細胞減少,宜每2周查1次血細胞計數,妊娠晚期患者禁用,因為磺胺嘧啶可透過胎盤屏障,與胎兒體內的膽紅素競爭白蛋白結合位點。
B、青黴素V:劑量為250mg,2次/d,過敏反應與肌注青黴素相同,用前宜作青黴素皮膚試驗。
C、紅黴素:250mg,2次/d,適用於青黴素和磺胺藥均有過敏者。
D、中藥如金銀花,黃連,黃芩,黃柏,蒲公英,板藍根,穿心蓮;中成藥如銀黃片,銀翹片,抗炎靈片,銀黃針等對溶血性鏈球菌感染均有良效,可選擇應用。
總結:二尖瓣狹窄早治療對生活、工作都是有益的,才能減少痛苦,降低風險。同時要做好預防,能避免的因素就要儘量避免。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