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哪些中草藥可以當菜吃?再也不怕中藥苦了
2025-07-20 07:00:10
一般中藥的進補都是要諮詢專業的醫生,才能進補中藥,而且中藥基本也都是較苦,但有些中草藥卻可以當菜來吃,這樣也有保健的效果,那麼哪些中草藥可以當菜吃呢?又有什麼禁忌?現在跟著小編一起來了解一下吧。有哪些中草藥可以當菜吃?中草藥:薄荷剛採摘的薄荷葉清爽可口,有清心明目、解毒敗火、疏風散熱、增進食慾、幫助消化等多種保健功效。薄荷除了用來泡茶外,還可以和豆腐一起烹炒,或者與鯽魚一起煲湯。禁忌:有夜間盜汗、煩躁不安、皮膚瘙癢、吹風容易感冒等症狀的人以及脾胃虛寒、腹瀉者要少吃。 中草藥:蒲公英據《本草綱目》記載,蒲公英性平味甘微苦,有清熱解毒、消腫及催乳作用,對治療乳腺炎十分有效。此外,蒲公英還有利尿、緩解腹瀉、退黃疸、利膽等功效。蒲公英吃法多樣,可生吃、炒食、做湯,還可焯水後涼拌。禁忌:臉色蒼白、無力怕冷、受風易感冒及脾胃虛弱者最好不要吃。 中草藥:馬齒莧馬齒莧有清熱解毒、涼血止血、散淤消腫的作用,其嫩莖葉可作為蔬菜食用,也可曬製成乾菜。馬齒莧可以用來炒雞蛋,還可涼拌。但其含草酸較多,烹調前最好焯水。禁忌:馬齒莧為寒涼之品,脾胃虛弱、受涼易腹瀉的人及孕婦忌食。
中草藥:穿心蓮穿心蓮味苦、性寒,有清熱解毒、涼血、消腫等作用,可治療感冒發熱、咽喉腫痛、口舌生瘡、洩瀉痢疾、毒蛇咬傷等。穿心蓮能夠清熱解毒,涼拌吃更能保持其營養價值和保健功效。禁忌:但穿心蓮性涼,體虛、容易腹瀉和體寒的人最好少吃。 中草藥:茨菇茨菇屬天南星科本草植物,每年處暑開始種植,元旦春節期間收穫上市,口感細膩、綿實,略顯甘甜,味道與山藥略微相似。其作為蔬菜,在我國種植歷史悠久,富含澱粉、蛋白質、維生素B、C及胰蛋白酶等多種營養成分。不僅可作蔬菜食用,還有解毒功能。它的吃法很簡單,用刀削去表皮,或用開水燙一下,揭去表皮後,切成塊燒肉或切片清炒,也可蒸煮來吃。 中草藥:板藍根板藍根屬寒涼藥性的蔬菜,可清熱解毒,適用於上呼吸道有炎症的人,如果家裡有人經常患咽喉炎、口腔炎、牙齦炎,可買點回家涼拌著吃,近年來,其作為新特蔬菜,開始走上市民餐桌,常見烹飪方法,主要以涼拌為主。禁忌:消化不良的老人、小孩,以及脾胃虛寒、長期腹瀉的病人,要慎用板藍根。 中草藥:秋葵秋葵又名黃葵、補腎菜、羊角豆、洋辣椒、咖啡黃葵,原產於非洲等地,其嫩果(莢)肉質柔嫩、潤滑,風味獨特,營養價值高,堪比人參,卻比人參更適合日常食補,可炒食、煮食、涼拌、制罐頭、做湯及速凍加工等。其富含鋅和硒等微量元素,能增強人體防癌抗癌的機能。另外,秋葵含有豐富的維生素C和可溶性纖維,不僅對皮膚具有保健作用,且能使皮膚美白、細嫩。
中草藥食譜推薦:蔥香秋葵材料:秋葵350克,大蔥20克,生抽8克做法:1、將秋葵洗乾淨,放入沸水中燙熟,撈出;2、將秋葵放入涼水中衝涼,撈出切段;3、大蔥洗淨切花備用;4、秋葵段盛入盤中,撒下蔥花,淋入生抽拌勻即可。 板藍根燉豬腱湯材料:豬腱150公克,板藍根8公克,黃耆5公克,紅棗6顆,薑片8公克,水350cc,水2杯,鹽1/2茶匙,米酒1/2茶匙做法1、豬腱剁小塊備用。2、取一湯鍋,加入適量份量外的水煮至滾沸後,將作法1的豬腱塊放入滾水中汆燙約1分鐘後取出洗淨,放入電鍋內鍋中。3、將板藍根、黃耆及紅棗用清水洗淨後,與薑片、水加入作法2的電鍋內鍋中。4、電鍋外鍋先加入2杯水後,放入作法3的電鍋內鍋,蓋上鍋蓋、按下電鍋開關,待電鍋開關跳起,燜約20分鐘後,再加入鹽及米酒調味即可。
茨菇燒肉材料:豬肉200克,草菇300克,油、蔥姜、鹽、料酒、醬油、糖、五香粉、雞精適量。做法:1、豬肉洗淨切塊,茨菇整理乾淨,蔥姜切末。2、起鍋熱油煸炒豬肉略有焦黃,放蔥姜、五香粉、糖炒片刻。3、放醬油、料酒、茨菇和1碗水小火悶燒1小時左右。4、豬肉爛時收湯,放鹽和雞精調味即可。 沒想到這中藥還能吃出這麼多花樣來,而且還不苦,這也是古人加上今人的大智大慧才給我們帶來了這麼愉快的保健方式。以上就是小面介紹的關於中草藥當菜吃也有保健功效的內容,想了解更多保健藥材知識,請關注中國太極拳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