結紮包皮的卡環鉗的製作方法
2023-04-30 06:50:51 1
專利名稱:結紮包皮的卡環鉗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醫用器具,更具體地涉及可結紮包皮的卡環鉗。
目前國內外醫院,對包皮的去除方法,主要是用手術刀或雷射刀進行手術切除,這種方法的缺陷是術中要出血、止血、傷口要縫合,手術時間長,病人較痛苦,且切後包皮邊緣不整齊,故不受歡迎。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種結紮包皮的卡環鉗,這種卡環鉗對包皮的去除,無需開刀和縫合,克服了上述的缺陷,減少了病人的痛苦。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這樣實現的結紮包皮的卡環鉗,其特徵是左鉗口與右握環連接處的中部設一右圓孔、下部橫臂上置一右搭爪,右鉗口、左握環、左圓孔、左搭爪的設置與其相對稱,左、右圓孔由鉚釘活動連接,左、右搭爪可相扣連接,左、右鉗口的內側設有左、右凸片,其中間置一結紮環,結紮環的外沿上設有凹槽。
本實用新型操作簡單,效果良好,不出血、少疼痛,深受病家歡迎。
以下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的描述
圖1為本實用新型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結紮環的側視圖。
圖3為本實用新型另一實施例的結構示意圖。
其中1左鉗口 2右鉗口3右握環 4左握環
5右圓孔 6左圓孔 7右搭爪 8左搭爪9左凸片 10右凸片 11結紮環 12凹槽 13鉚釘如
圖1所示左鉗口1與右握環3連接處的中部設一右圓孔5,下部橫臂上置一右搭爪7,右鉗口2、左握環4、左圓孔6、左搭爪8的設置與其相對稱,左、右圓孔6、5由鉚釘13活動連接,左、右搭爪8、7可相扣連接,左、右鉗口1、2的內側設有左、右凸片9、10,其中間置一結紮環11,結紮環11的外沿上設有凹槽12。
如
圖1、圖2所示結紮環11的內徑為8-40毫米,並形成系列產品,可根據情況選配使用,左、右鉗口1、2上的左、右凸片9、10內徑與結紮環11外沿上凹槽12底之間的間隙為0.5-3毫米,左、右鉗口1、2上的左、右凸片9、10內徑,也應根據結紮環11的不同內徑而選擇。
本實用新型的操作過程是這樣的1,將包皮後翻,暴露龜頭,選擇陰莖環規片上的不同直徑圓孔,測量好龜頭的直徑,以選配合適內徑的結紮環。2,將結紮環套在龜頭後部,再把包皮復蓋在結紮環上,至自然狀態,使包皮平整地裹住結紮環。3,根據結紮環的內徑,選擇與之相配的左、右鉗口的左、右凸片內徑,並將其張開,隔著包皮卡在結紮環的凹槽內,再扣住左、右塔爪,使包皮固定於結紮環上。4,用一根結紮線把包皮緊扎在結紮環的凹槽內,然後鬆開並去掉卡環鉗,結紮完成,此時即可活動,不需休息,不出血,無縫合,少疼痛,幾天後包皮因無血供而自然壞死脫落,結紮部分邊緣整齊,光滑,效果良好。
如圖3所示本實用新型的左、右圓孔也可以設置在左、右鉗口上端,再用鉚釘活動連接,左、右鉗口由下端張開合攏使用,方法和效果相同。
權利要求1.結紮包皮的卡環鉗,其特徵是左鉗口與右握環連接處的中部設一右圓孔、下部橫臂上置一右搭爪,右鉗口、左握環、左圓孔、左搭爪的設置與其相對稱,左、右圓孔由鉚釘活動連接,左、右搭爪可相扣連接,左、右鉗口的內側設有左、右凸片,其中間置一結紮環,結紮環的外沿上設有凹槽。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結紮包皮的卡環鉗,其特徵是結紮環的內徑為8-40毫米。
3.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結紮包皮的卡環鉗,其特徵是左、右鉗口上的左、右凸片內徑與結紮環外沿上的凹槽底之間的間隙為0.5-3毫米。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提供結紮包皮的卡環鉗,其特徵是:左鉗口與右握環連接處的中部設一右圓孔,下部橫臂上置一右搭爪,右鉗口、左握環、左圓孔、左搭爪的設置與其相對稱,左、右圓孔由鉚釘活動連接,左、右搭爪可相扣連接,左、右鉗口的內側設有左、右凸片,其中間置一結紮環,結紮環的外沿上設有凹槽,本實用新型操作簡單,效果良好,不出血、少疼痛,深受病家歡迎。
文檔編號A61B17/326GK2407720SQ00216189
公開日2000年11月29日 申請日期2000年1月18日 優先權日2000年1月18日
發明者杜正銘 申請人:杜正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