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生障礙性貧血與白血病的區別?再障貧血患者預防感染的注意事項
2025-07-20 03:57:11
再生障礙性貧血是一種常見的疾病,它對於患者來說是非常可怕的。再生障礙性貧血的症狀表現為貧血、感染以及消化系統的病症,再障貧血會使患者免疫力下降,極易感染。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一些預防措施,那麼我們該如何預防呢?再生障礙性貧血與白血病的區別在哪些方面呢?
再生障礙性貧血與白血病的區別
為了讓大家更加了解再生障礙性貧血與白血病的區別,下面為大家介紹:
1、發病機制不同,再生障礙性貧血簡稱再障,發病機制是由於骨髓的脂肪化,造成骨髓的造血功能下降,造血幹細胞減少,導致正常產生的血細胞減少。而白血病的發病機制則是造血幹細胞在某些條件下變異,不能夠成熟分化或正常凋亡,從而大量累積在骨髓內中導致發病。
2、臨床表現不同,白血病患者的臨床表現為骨髓過度活躍,白細胞增多超過正常數量。患者表現為發熱、出血、進行性加重的貧血、以及淋巴結與肝脾腫大。而再生障礙性貧血患者表現為骨髓增生不良、貧血、出血及感染等,一般情況下沒有肝脾與淋巴結腫大的表現。
3、治療方法不同,再生障礙性貧血的治療通常採用輸血、止血、預防感染等綜合的治療手段,重型再障患者最好進行骨髓移植。而白血病在臨床上常採用化學治療以及靶向治療的方法,少數患者需要進行骨髓移植。
4、病程長短不同,急性再生障礙性貧血的發病較急,一般在3個月左右患者極易死亡。而慢性再生障礙性貧血的病程較長,如果治療合理,患者可以維持大約10—20年的生存期,但生存質量不高。急性白血病患者的在恰當治療的情況下,生存期能夠達到3年以上。而慢性白血病患者的生存時間可接近10年。
白血病的主要表現之一是貧血,所以在藥物治療的同時,鼓勵病人經常食用一些富含鐵的食物,如動豌豆、黑豆、綠色蔬菜、大棗、紅糖、黑木耳、芝麻醬、蛋黃等。可以根據病情對症調理飲食:病人如有食納不佳、消化不良時,可供給半流質或軟飯,如二米粥、蒸蛋羹、酸奶、豆腐腦、小籠包子等,同時可佐以山楂、蘿蔔等消導性食物。
再生障礙性貧血的症狀
1、感染:多數病人體溫在38度以上有發熱現象,個別病人自始至終都處在高溫之中。常見的為呼吸道感染,其他的還有消化道、泌尿生殖道及皮膚感染等三種現象。這也是再生障礙性貧血的症狀表現。
2、貧血:大多數患者出現貧血的進行性加重,還會出現蒼白、沒有力氣、頭昏、心悸與氣短等許多病症的出現。
3、消化系統的病症:在生活中患者多數不喜歡吃飯同時也會發現腹脹、心窩胃脘部不舒服等。有的時候患者的舌頭也會痛、舌苔光滑。非常嚴重的貧血患者,會有輕度的肝臟腫大,心力衰竭的時候尤其明顯並有壓痛的感覺。
4、在神經系統上的病症表現:患者主要就是貧血,並且貧血會相當的嚴重,尤其神經系統的特徵會很明顯。平常主要是老年患者發病,症狀大多是是頭暈、頭痛、耳鳴、眼花、並有精神不振留意力不易集中在嚴重的時候還會出現煩躁暈厥的現象。
再生障礙性貧血的病因
1、藥物:藥物是最常見的發病因素
藥物性再障有兩種類型:
(1)和劑量有關,系藥物毒性作用,達到一定劑量就會引起骨髓抑制,一般是可逆的,如各種抗腫瘤藥。細胞周期特異性藥物如阿糖胞苷和甲氨蝶呤等主要作用於容易分裂的較成熟的多能幹細胞,因此發生全血細胞減少時,骨髓仍保留一定量的多能幹細胞,停藥後再障可以恢復;白消安和亞硝脲類不僅作用於進入增殖周期的幹細胞,並且也作用於非增殖周期的幹細胞,因此常導致長期骨髓抑制難以恢復。此外,苯妥英鈉、吩噻嗪、硫尿嘧啶及氯黴素等也可以引起與劑量有關的骨髓抑制。
(2)和劑量關係不大,僅個別患者發生造血障礙,多系藥物的過敏反應,常導致持續性再障。這類藥物種類繁多,常見的有氯(合)黴素、有機砷、阿的平、三甲雙酮、保泰松、金製劑、氨基比林、吡羅昔康(炎痛喜康)、磺胺、甲碸黴素、卡比馬唑(甲亢平)、甲巰咪唑(他巴唑)、氯磺丙脲等。藥物性再障最常見是由氯黴素引起的。
2、 化學毒物
苯及其衍化物和再障關係已為許多實驗研究所肯定,苯進入人體易固定於富含脂肪的組織,慢性苯中毒時苯主要固定於骨髓,苯的骨髓毒性作用是其代謝產物所致,後者可作用於造血祖細胞,抑制其DNA和RNA的合成,並能損害染色體。改革開放以來,鄉鎮企業興起,由於不注意勞動保護,苯中毒致再障發病率有所上升。苯中毒再障可呈慢性型,也可呈急性嚴重型,以後者居多。
3、 電離輻射
X線、γ線或中子可穿過或進入細胞直接損害造血幹細胞和骨髓微環境。長期超允許量放射線照射(如放射源事故)可致再障。
4、 病毒感染
病毒性肝炎和再障的關係已較肯定,稱為病毒性肝炎相關性再障,是病毒性肝炎最嚴重的併發症之一,發生率不到1.0%,佔再障患者的3.2%。引起再障的肝炎類型至今尚未肯定,約80%由非甲非B型肝炎引起,可能為C型肝炎,其餘由B型肝炎引起。肝炎相關性再障臨床上有兩種類型:急性型居多數,起病急,肝炎和再障發病間期平均10周左右,肝炎已處於恢復期,但再障病情重,生存期短,發病年齡輕,大多系在非甲非B型肝炎基礎上發病;慢性型屬少數,大多在慢性B型肝炎基礎上發病,病情輕,肝炎和再障發病間期長,生存期也長。其發病機理仍不清楚。肝炎病毒對造血幹細胞有直接抑制作用,還可致染色體畸變,並可通過病毒介導的自身免疫異常。病毒感染尚可破壞骨髓微循環。
5、 免疫因素
再障可繼發於胸腺瘤、系統性紅斑狼瘡和類風溼性關節炎等,患者血清中可找到抑制造血幹細胞的抗體。部分原因不明的再障可能也存在免疫因素。
6、遺傳因素
Fanconi 貧血系常染色體隱性遺傳性疾病,有家族性。貧血多發現在5~10歲,多數病例伴有先天性畸形,特別是骨骼系統,如拇指短小或缺如、多指、橈骨縮短、體格矮小、小頭、眼裂小、斜視、耳聾、腎畸形及心血管畸形等,皮膚色素沉著也很常見。本病HBF常增高,染色體異常發生率高,DNA修復機制有缺陷,因此惡性腫瘤,特別是白血病的發生率顯著增高。10%患兒雙親有近親婚配史。
7、陣發性睡眠性血紅蛋白尿(PNH)
PNH和再障關係相當密切,20%~30%FNH可伴有再障,15%再障可發生顯性PNH,兩者都是造血幹細胞的疾病。明確地從再障轉為PNH,而再障表現已不明顯;或明確地從PNH轉為再障,而PNH表現已不明顯;或PNH伴再障及再障伴PNH紅細胞,都可稱謂再障-PNH症候群。
8、其他因素
罕有病例報告,再障在妊娠期發病,分娩或人工流產後緩解,第二次妊娠時再發,但多數學者認為可能是巧合。此外,再障尚可繼發於慢性腎功能衰竭、嚴重的甲狀腺或前(腺)腦垂體功能減退症等。
再障的治療方法
1、清排期
此期多採用具有益陰清熱、涼血止血等功效的藥物治療,清理排洩致病毒素,使其通過二便排出體外。服藥後患者可能出現腹痛、腸鳴、排氣、大便稀、噁心嘔吐、食欲不振等現象。平均服藥3-4個月。可達到刺激幹細胞的生成,並且有效促使血液中CFU- C 的增加、 CFU-E 合成血紅蛋白能力提升,並能清理排洩致病毒素,使其通過二便排出體外。用藥後一般患者反覆發燒、出血、乏力、頭暈有所好轉,中醫清毒為主,西醫輔助預防併發症。此期發燒出血已得到基本控制,「種子」得到優化。
2、調治期
此期為根治再障的關鍵期。多採用以舒通脈絡,清熱解毒為主的中藥,儘早恢復受損臟腑的功能,以防止各種出血症狀的再次產生。此時患者常表現為氣色好轉、臉色紅潤、外周血象回升,患者輸血時間延長或者脫離輸血。造血微環境得到改善,造血功能開始恢復。「土壤」得到改良。
3、恢復期
經過以上兩個時期的治療,病毒已基本排除,脈絡通暢,陰陽平衡,上中下三焦已通,臟腑之間的生、克、乘、侮的轉化正常,臟腑功能逐步協調,機體的實際功能得以恢復,控制了疾病向嚴重方向發展。此時,患者飲食增加精神好轉,血象開始明顯上升,但應注意病情此時不穩定,每遇感冒或情緒變化易復發,骨髓活檢可見骨髓造血細胞開始增多、活躍。「蟲子」得以清除。
4、生長期
此期以補陽為主,此期為治療再障的黃金期,也是對醫生醫術的嚴峻考驗期。本院通過多年的治療經驗及獨創的再障中藥方,療效顯著。患者不適症狀基本消失,面色如同常人,紅潤而有光澤,血紅蛋白在110g-160g/L,白細胞在4.0-10.0ⅹ109/L,血小板在80-440ⅹ109/L之間。骨髓增生由低下轉為活躍,此時可帶藥出院鞏固治療,但要注意個人防護。如遇感冒出現血象上下波動不穩,仍需住院調治 。
5、鞏固期
患者各種血細胞升到正常值範圍後,在院外用藥鞏固治療4月-6個月(痊癒)。
再障患者預防感染的注意事項
1、在日常生活中藥注意保持個人衛生,飯前便後要認真洗手。保持大便通暢,多吃寫綠色蔬菜,每日清洗會陰及肛周皮膚,必要時用高錳酸鉀溶液坐浴。
2、注意口腔衛生,每天進食前後、晨起、睡前應用漱口液漱口,每天檢查口腔及咽喉部位,若發現口腔內白斑、偽膜、潰瘍、疼痛時,及時報告醫務人員。化療期間要大量飲水,每日飲水量3000ml以上,以稀釋尿液,防止高濃度尿透析出而發生腎結石,並可清潔口腔,防止口腔感染。
3、由於該病患者抵抗力較為低下,吸進空氣中帶病毒和細菌的塵埃,很易引起呼吸道感染。所以,要保持室內清新空氣。每天要開窗通風,稀釋室內塵埃的濃度;並且要養成戴口罩的習慣,如果親朋有感冒或其他傳染性疾病時要避免接觸,以免發生交叉感染。
4、 發燒是由於感染而引起最常見的症狀,可低熱也可高達39~4o℃以上。並且還會出現畏寒、出汗現象,出汗較多時患者要多飲水,防止虛脫,也可飲淡鹽水,以補充體內流失的鈉。
總結:通過以上小編對再生障礙性貧血的介紹,大家都有所了解,再障患者為了避免感染,在日常生活中要做好預防工作,保持個人衛生,飯前便後要認真洗手,注意口腔衛生。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