膽囊炎的病因有哪些?預防膽囊炎的六大方法
2025-07-20 11:14:28
膽囊炎是一種常見的疾病,但是很多人並不了解膽囊炎對患者的身體有何影響,膽囊炎對患者身體傷害很大。引起膽囊炎的原因大概有不良生活習慣,患者不注意飲食營養和體育鍛鍊,導致身體抵抗力和免疫力低,易感染形成膽囊炎。膽囊炎分為急性膽囊炎和慢性膽囊炎,那麼和預防呢?膽囊炎患者在日常會有腹絞痛的症狀,這些是慢性膽囊炎的症狀,這類疼痛會影響我們的正常生活,那麼有哪些呢?。今天小編給大家介紹的就是膽囊炎的相關知識。
膽囊炎的病因
1、膽囊結石
膽囊炎很多時候都是由於膽囊結石導致的,有些膽囊炎患者在之前是患有膽囊結石的,而膽囊結石是很容易導致膽管出現出現梗阻現象或者是嵌頓現象,如此一來就會導致膽汁淤積濃縮,成分也會因此發生改變,對膽黏膜形成一定的刺激,引起炎症反應。
2、不良生活習慣
有些患者平時的時候不注意飲食營養和體育鍛鍊,導致身體抵抗力和免疫力低下,這樣就很容易發生感染,如果感染到了膽囊,那麼就會形成膽囊炎。
3、感染因素
全身感染或局部病灶之病菌經血行、淋巴、膽道、腸道,或鄰近器官炎症擴散等途徑侵入,寄生蟲的侵入及其帶入的細菌等均是造成膽囊炎的重要原因。
4、化學性因素
膽汁瀦留於膽囊,其中高濃度的膽鹽,或胰液返流進入膽囊,具有活性的胰酶,均可刺激膽囊壁發生明顯炎症變化。在一些嚴重脫水者,膽汁中膽鹽濃度升高,亦可引起急性膽囊炎。
膽囊炎的症狀
1、急性膽囊炎
急性膽囊炎的症狀,主要有右上腹疼、噁心、嘔吐和發熱等。急性膽囊炎會引起右上腹疼痛,一開始疼痛與膽絞痛非常相似,但急性膽囊炎引起的腹痛其持續的時間往往較長,作呼吸和改變體位常常能使疼痛加重,因此病人多喜歡向右側靜臥,以減輕腹疼。有些病人會有噁心和嘔吐,但嘔吐一般並不劇烈。大多數病人還伴有發熱,體溫通常在38.0℃~38.5℃之間,高熱和寒戰並不多見。少數病人還有眼白和皮膚輕度發黃。當醫生檢查病人的腹部時,可以發現右上腹部有壓痛,並有腹肌緊張,大約在1/3的病人中還能摸到腫大的膽囊。化驗病人的血液,會發現多數人血中的白細胞計數及中性白細胞增多。B超檢查可發現膽囊腫大、囊壁增厚,並可見結石堵在膽囊的頸部。根據以上的症狀、體格檢查和各種輔助檢查,醫生一般能及時作出急性膽囊炎的診斷。
2、慢性膽囊炎
慢性膽囊炎是最常見的一種膽囊疾病,病人一般同時有膽結石,但無結石的慢性膽囊炎病人在我國也不少見。慢性膽囊炎有時可為急性膽囊炎的後遺症,但大多數病人過去並沒有患過急性膽囊炎,由於膽囊長期發炎,膽囊壁會發生纖維增厚,疤痕收縮,造成膽囊萎縮,囊腔可完全閉合,導致膽囊功能減退,甚至完全喪失功能。
膽囊炎的危害
1、膽囊穿孔:多發生在急性膽囊炎起病72小時以內,多見於初次或發做次數較少的患者,如病程中腹痛加重、膽囊顯著增大、高熱和血白細胞計數明顯增高,高度提示穿孔。
2、膽囊內瘻:最常見的為膽囊-十二指腸瘻,較少見的有膽囊-橫結腸、胃、小腸等內瘻。在急性膽囊炎過程中,膽囊與鄰近臟器發生炎症粘連,膽囊壁發生壞疽、穿透。並使其與粘著的腸壁發生血管栓塞而破潰,導致膽囊與腸腔相通,形成內瘻。
3、伴結石性膽囊炎的危害: 90%以上的膽囊炎繼發於膽囊結石,少數膽囊炎無結石存在,稱之為非結石性膽囊炎。單純性膽囊炎治療並不困難,預後良好,但如果發展為壞疽性膽囊炎或並發膽總管感染,特別是老年患者,則有一定的死亡危險。
4、其他:慢性膽囊炎急性發做尚引起急性胰腺炎、膈下膿腫、肝膿腫、化膿性門靜脈炎、膽囊壞疽、膽管炎、腹腔積血及敗血症等。
5、噁心、嘔吐:是最常見的症狀,如噁心、嘔吐頑固或頻繁,可造成脫水,虛脫和電解質紊亂,多見於結石或蛔蟲梗阻膽囊管時。
6、結石嵌頓:約70%左右的膽囊炎患者會伴有結石。結石在膽囊管嵌頓引起梗阻、膽囊內膽汁鬱積,濃縮的膽鹽損害膽囊黏膜引起炎症。
膽囊炎如何預防
1、有規律的進食
因為未進食時膽囊中充滿了膽汁,膽囊黏膜吸收水分使膽汁變濃,此時膽固醇/卵磷脂大泡容易形成,膽汁的粘稠度亦增加,終於形成膽泥。如果進食,當食物進入十二指腸時反應性地分泌膽囊收縮激素,使膽囊收縮,這時大量粘稠的和含有膽泥的膽汁被排出到達腸道內,因此可以防止結石的形成。
2、適度營養
適度營養並適當限制飲食中脂肪和膽固醇的含量,膽固醇結石的形成和膽汁中含有較多量的膽固醇有關。吃得過多,特別是食物中有較多的脂肪和膽固醇,就會使膽汁中膽固醇的濃度增高,會促使膽固醇結石的形成。近年,我國人民的生活得到較大的改善,人們的飲食由以前的「溫飽」型逐漸向吃好、吃精轉變,魚、肉、禽、蛋等食品的消耗量正在逐年增加。
但是,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帶來了一些因吃得過好、過多而引起的「富貴病」,如肥胖症、冠心病和膽結石。要預防這些「富貴病」,就要注意營養適度,特別要注意不食用過多的膽固醇和動物脂肪。所謂適度的營養,就是要對人們的飲食的質和量都加以一定的限制,要求飲食的質量全面地提供各種比例合適的營養物質,而食物的量則以能維持人體正常的生命活動為度。
3、保證攝入足夠量的蛋白質
蛋白質是維持我們身體健康所必需的一種營養物質。據研究,蛋白質攝入量的長期不足,與膽色素結石的形成有關。因此,保證飲食中有足夠的蛋白質,就會有助於預防膽色素結石的發生。事實上,隨著我國經濟的發展和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膳食中蛋白質量已有明顯增高,因此我國患膽色素結石的人數已有減少的傾向。但在我國有些地區,特別是農村,膽色素結石仍很常見。
4、講究衛生,防止腸道蛔蟲的感染
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飯前便後要洗手,生吃瓜果必須洗淨,搞好環境衛生等,是預防蛔蟲病的有效措施,因而對預防膽色素結石也很有幫助。
5、積極治療腸蛔蟲症和膽道蛔蟲症
發現腸蛔蟲症後,應及時服用驅蟲藥,以免蛔蟲鑽入膽道,萬一得了膽道蛔蟲症,更應積極治療,以防日久發生膽色素結石。
6、保持膽囊的收縮功能,防止膽汁長期淤滯
對長期禁食使用靜脈內營養的病人,應定期使用膽囊收縮藥物,如膽囊收縮素等。
膽囊炎是一種常見的消化道疾病,可分為急性膽囊炎和慢性膽囊炎兩種,通常以急性較為多見。急性膽囊炎多是由於結石或寄生蟲梗阻於膽囊頸部而發生的,發作時多呈右上腹劇痛或絞痛,有時疼痛也可放射到右肩和右肩胛骨下角等部位。得了膽囊炎後可以採取什麼治療方式?.......
慢性膽囊炎是由急性或亞急性膽囊炎反覆發作,或長期存在的膽囊結石所致膽囊功能異常,約25%的患者存在細菌感染,其發病基礎是膽囊管或膽總管梗阻。根據膽囊內是否存在結石,分為結石性膽囊炎與非結石性膽囊炎。........
總結:患上膽囊炎的患者要重視這個疾病,及時治療,並且做好預防工作。要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在飲食上適度補充營養並適當限制飲食中脂肪和膽固醇的含量,還要增加體育鍛鍊,這對身體的健康都是有幫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