脾臟不好的症狀 養脾的方法有哪些?
2025-07-19 22:44:24
因為工作繁忙、學業壓力等等,造成飲食不規律,許多人身上就會出現脾臟的問題,而脾臟在人體內的作用又是至關重要的,是人體最大的免疫器官,脾臟不好的人常會出現嘔吐、出血、閉經等症狀,會嚴重影響到日常生活,所以對脾臟的調理就變得至關重要,那麼應該怎麼養脾呢?下面跟著小編來看看。
脾臟不好的症狀
1、脾虛嘔吐
症狀:飲食稍有不慎即易嘔吐,時作時止,胃納不佳,食入難化,脘腹痞悶,口淡不渴,面白少華,倦怠乏力,舌質淡,苔薄白,脈濡弱。
2、脾虛洩瀉
症狀:大便時溏時瀉,遷延反覆,完谷不化,飲食減少,食後脘悶不舒,稍進油膩食物則大便次數增多,面色萎黃,神疲倦怠,舌淡苔白,脈細弱。
3、脾虛出血
症狀:便血紫黯,甚則黑色,或尿血、吐血、衄血及紫斑,神疲乏力,氣短聲低,面白無華,頭暈,舌質淡,苔薄白,脈細無力。
4、脾虛帶下
症狀:帶下綿綿,量多色淡黃或色白如涕唾,無臭,並且面色淡黃,精神疲倦,不思飲食,腰酸腹墜,或下肢浮腫、便溏等。
5、脾虛生熱
症狀:面色萎黃,神疲倦怠,目之上下眼胞腫脹,舌淡苔黃膩,脈細數無力,煩渴不能多飲,皮屑增多,言語無力,小便短赤,耳鳴遺精。
6、脾虛經閉
症狀:經閉,常兼見飲食不振,痞滿,大便不實等症。
7、脾虛多涎
症狀:神疲,面色萎黃,涎多清稀。
8、脾虛生風
症狀:以手足微搐,肢冷,昏睡露睛,口鼻氣微主證。
9、脾虛如球
症狀:目之上下眼胞腫脹,虛起如球,無赤痛,喜按。
養脾的方法有哪些
1、食補養脾
兩中藥:1、白朮:乃菊科植物,其根部用作食療。具健胃強身和對四肢乏力及食欲不振等具療效。 2、土茯苓:土茯苓乃白合科植物,其根入藥。具促進體內水分流動之功效,利尿並具安神之效。
2、食鹽溫脾
在中醫上,鹽分可調體內元氣,並且有驅寒的作用。在厚厚的紗布袋內裝上炒熱的食鹽100克,置於臍上三橫指處。或者你也可以用肉桂粉3克、蓽拔粉10克、高良姜粉10克,裝入袋內,夜間放在臍上。這兩種方法都可以達到養脾的作用。
3、運動健脾
久坐辦公室的人群可用仰臥起坐的方法,在每天起床和入睡前做20到40次仰臥起坐。也可以用「摩腹功」按摩,即仰臥於床,以臍為中心,順時針用手掌旋轉按摩約20次。這小小的運動,對調動「脾氣」可是有很強大的作用呢。
4、刺激脾經
從中醫角度來看,一般脾胃功能強的人,站立時腳趾抓地也很牢固,因此,如果你脾胃功能不好,不妨鍛鍊鍛鍊腳趾。站立或坐姿,雙腳放平,緊緊地貼著地面,腳趾練習抓地和放鬆,相互交替,這樣能對小腿上的脾經起到很好的緊松刺激作用。
養脾應該吃哪些食物
1、糯米
性溫,味甘,有補脾益氣的作用,脾虛者宜用之煮粥服食。唐·孫思邈說:「糯米,脾病宜食,益氣止洩。」所謂脾病,乃指脾虛為病之義。《本經逢原》說得好:「糯米,益氣補脾肺,但磨粉作稀糜,庶不黏滯。若作糕餅,性難運化,病人莫食。」
2、紅薯
俗稱甘薯、山芋。性平,味甘,有補脾和血、益氣通便的作用。《隨息居飲食譜》中說:「煮食補脾胃,益氣力,御風寒,益顏色。」《綱目拾遺》認為番薯能「補中,暖胃,肥五臟」。脾虛之人,可用番薯當主糧,常食之。
3、粳米
性平,味甘,有補脾益氣之功。《食鑑本草》即有記載:「粳米,皆能補脾,益五臟,壯氣力,止洩痢,惟粳米之功為第一。」《本草經疏》亦云:「粳米即人所常食米,為五穀之長,人相賴以為命者也。其味甘而淡,其性平而無毒,雖專主脾胃,而五臟生氣,血脈精髓,因之以充溢,周身筋骨肌肉皮膚
4、薏苡仁
俗稱苡仁米、六穀米。有補脾健胃的作用。明·李時珍說它「能健脾益胃」。《本草經疏》也有「味甘能入脾補脾」的記載。脾虛者宜用苡仁米同粳米煮粥服食,相得益彰。
5、白扁豆
性平,味甘,能補脾胃虛弱。《本草綱目》中說:「白扁豆其性溫平,得乎中和,脾之谷也。止洩瀉,暖脾胃。」《本草求真》還解釋道:「扁豆如何補脾?蓋脾喜甘,扁豆得味之甘,故能於脾而有益也。」《會約醫鏡》認為:扁豆「炒用健脾止瀉」。對於脾虛嘔逆,食少久洩、小兒脾虛疳積、婦女脾虛帶下者,最宜食之。或炒熟食用,或用白扁豆煮粥服食,均有裨益。
6、牛肚
性平,味甘,也能補虛養脾胃。歷代醫家多有論說。《日用本草》就有「牛肚和中,益脾胃」的記載。《本草蒙筌》亦稱牛肚「健脾胃」。《本草綱目》還說它能「補中益氣,養脾胃。」所以,凡脾虛之人,或病後脾胃虛羸,宜煨食之。羊肚也有與牛肚同等的功用,脾虛者食之亦宜。
7、牛肉
性平,味甘,有補脾胃、益氣血的作用。《醫林纂要》中說得好:「牛肉味甘,專補脾土,脾胃者,後天氣血之本,補此則無不補矣。」故凡久病脾虛、中氣下陷、氣短乏力、大便洩瀉、脾虛浮腫之人,宜用牛肉燉汁服食,或用牛肉適量與大米煮粥調料進服,這對脾胃虛弱的恢復,大有裨益。
8、西國米
又稱西谷米,西米。白淨滑糯,營養豐富。性溫,味甘,能溫中補脾,凡脾胃虛弱、消化不良者,食之頗宜。《柑園小識》記載:「西谷米健脾運胃,久病虛乏者,煮粥食最宜。」
9、飯豇豆
性平,味甘,能健補脾胃,對脾胃虛弱、食少便瀉,或婦女脾虛帶下者,食之最宜。《滇南本草》中即有「治脾土虛弱,開胃健脾」的記載。明·李時珍還說它能「理中益氣,補腎健胃,和五臟,調營衛,生精髓」。除通常炒食外,還可同粳米煮飯或煮粥食用。
養脾不能做的事
1、養脾無常
我們認為養脾在秋冬季節就可以了。其實,養脾不單單只是秋冬的事情,而是應該像吃飯喝水一樣每天都去做。
2、生、冷食物
要養脾,就不能喝太多的飲料,特別是冰飲料,不管是涼的飲料還是瓜果,都不能吃,過涼傷脾。另外,不要過多吃生食,以免損傷脾胃。
3、禁忌久居潮溼之地
溼氣大、陰雨天時不要常開窗,但最好仍進行通風,注意室內的抽風和抽溼,儘量不要到外面潮溼的地方勞作,天氣好時要多出外曬太陽,適當運動。
4、甜食
許多人都喜歡吃甜食。其實,過甜易傷脾。因此,要想補脾養脾,甜要有個度。
5、吃太飽
吃太撐了,除了易長胖外,還容易傷到脾胃。飯要七八分飽,而且吃東西要細爵慢咽。
只有把脾臟養好了,才可以有效的抵禦細菌的入侵,吃嘛嘛香,上文中小編給大家介紹的方法只要正確的使用和食用,相信大家也可以擁有一個健康的脾臟和身體。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