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極拳的鬆勁學不會?那是你沒學會這些方法
2025-08-02 15:40:08
鬆勁是通過身形和意識的放鬆,由上到下的松沉到腳低的沉勁。鬆勁在太極拳中是一個非常重要的要領,如無法放鬆,身體會僵硬,在習太極拳時無法做到快速敏捷失去進攻的機會。因此無論哪個門派的太極拳都強調了「松」。
那麼,什麼才是太極拳的本質呢?
沉:就是太極拳的本質。
松:是方法,沉:是目的。
沉:是感覺,如,一抬手臂就要有沉感。
沉:是太極拳的根本,其他的氣、腰擋勁、圈、圓、球等等,都是在沉的基礎上的附加品。
失去了目標,就等於失去了練的方向,再加上太極操和力氣化的忽悠,就會與應該走的方向越走越遠。
練習太極拳松沉的方法
1、實的部分身體從上往下放鬆而沉到腳底,如松而不沉,不是真松;虛的部分身體從下往上放鬆而飄或提起來,如松而不飄或不提,亦不是真松。太極拳下盤的沉提勁,就是這種練法之一。
2、很多人在太極拳的練習中,會使自己的膝蓋受到損傷,為什麼會出現這樣的狀況呢?沒有真正的松膝就是其中的一個原因。如果你做到了松膝,那麼自然能夠將身體的重量下沉到腳底,就不會覺得自己的膝蓋受力太過。
3、如在練拳架或練推手時覺得腰骨或腰肌過分受力,不是真正松腰。
4、有人說弓步的後腳稍許彎曲是對的練法,有人說弓步的後腳伸直是對的練法,其實這些人不真正懂得弓步的虛實狀態。對此我贊成太極名家董英傑先生的意思:弓步的後腳,不用時為虛,可以稍許彎曲;用時為實,接對方之勁力卸落地面時後腳伸直,發勁時後腳蹬地由實變虛,亦可伸直。
5、有很多人在理解松肩墜肘上,其實走上了誤區,但是卻自以為練得很好,練得很正確,最終並沒有達到太極拳的效果。松肩墜肘中的肩指的不是肩關節,而是肩胛骨,這是很多人不了解的地方。只有鬆開了肩胛骨才能使你的手臂互通,並且幫助你做到氣沉丹田。
6、何謂腰胯帶領四肢,就是說四肢的一舉一動都受腰胯帶領;如果腰胯在這個勢完成運動後,上肢或下肢還有多餘的動作,那麼,說明腰胯與四肢的運動已脫節。
7、有人用彎曲膝關節來降低下盤重心和身體高度的練法,一不是松沉,而是硬意坐低;二是膝關節僵緊,不利於虛實變化,又容易損傷膝關節。只有松腰、松胯的身勢下沉,腳底受力(不是僵滯長時間的受力,而是地面反座力前短時間的受力),膝蓋不受力,才是松沉。
8、當練拳中出現肩膀酸痛、腰腿酸痛等,是因為筋骨強度還不夠,而不一定是方法錯。累是必然的,但也是階段性的,累過去了就不累了,這才是正常的,但不要以為累是長功夫的標準,更不要去追求疲勞。
9、太極拳的勁力的基礎就在於鍛鍊出松沉之勁,這也是太極拳的精髓之一。只有練出了松沉勁,才能再談練出其他的勁,最終練出身上的整體勁,但是如果連松沉勁都沒有練出,就想要說練整體勁,那就只是一場空談。因而要重視松沉勁的練習。
10、只有松腰塌胯,才能使身體中正的沉到腳底地面;只有沉到腳底,才能產生地面反座力;只有地面反座力,才能驅使身體由後坐勢變為前弓勢或由前弓勢變為後坐勢。與其說實腳是蹬地而起,倒不如說實腳是藉助地面反座力而起。
11、松得好不好在推手和散手中可以得到考驗,但不能從推手、散手中去作主要鍛鍊,基本的訓練是要從拳架、功法中去練松。
12、有人一招一式都打的都很規矩很漂亮,如果不懂勁道與勢法都是白練浪費時間而已。從某種角度上說:練太極拳不是從套路開始,而是從勁道與勢法開始。所以明白的人明白,不明白的人不明白。
13、太極拳的 「接勁」,是對方以任何方式快速打來時,我方承接運用之法。兩力硬碰硬,是為撞勁,當以大力者易勝,或者造成兩敗俱傷。「接勁」好比一個重球擊來,我「能吸住,而復擲出,乃為接勁」。所以,掌握了太極拳的接勁,也就掌握了太極散打的高級技藝。
14、所謂舍己,並非真的「舍己」,是順應來勢,伺機而動;乘虛而入,避實就虛;因勢利導,後發先至,這樣理解才較為得當。
15、接手是散打中第一階段的功夫,如方向、角度、力點、速度及手、眼、身、法、步的合一,接手達到熟練程度時,就要訓練拳架式子的打法應用,當打法與內功整合之後就可練習自由搏擊了。雙方動手交流前宜詳辨甄別,明確交流規則,崇尚武德為好。
結合太極拳將身體練沉了,從有力的不沉到無力的沉,力量集結時,全身力量壓縮至腳,通過大地的作用力,把下沉的身體催蕩出去。
太極拳的沉是根本,動作只是形不能夠說明就是太極拳,沒有練出沉就是屬於發力方式和太極拳有本質的區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