塗裝潛粉泵的製作方法
2023-09-22 12:35:25 1
專利名稱:塗裝潛粉泵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粉末塗裝行業的射粉泵,尤其是一種性能優越的塗裝 潛粉泵。
背景技術:
目前,粉末塗裝行業內普遍應用的射粉泵,在單獨使用時會產生如下現象 1、空洞吐粉現象由於粉末間有一定的表面親和力,再吸粉的過程中吸管的周 邊粉末吸走後形成空洞現象,空洞一旦坍塌將立刻產生大量粉末噴出的現象, 即吐粉。2、間粘堵產生吐粉現象由於粉末的組成不同,以及潮溼度不同,使 粉末的粘合力不同,有的粉末粘合力大,或受潮後粘合力大。這時射粉泵靠吸 力吸入粉末時阻力較大,易產生瞬間粘堵現象同樣產生吐粉現象。為了避免上述現象所導致噴出的粉末產生出粉霧化不均,影響加工質量等 問題。現有的射粉泵通常和流化粉桶配套使用,流化粉桶是靠大量的壓縮空氣 通過微孔板吹浮粉末,使粉末處於蓬鬆的氣浮狀這樣使射粉泵吸入的粉末均勻 一直,使噴槍噴出的粉末霧化均勻。但仍存在以下問題1、這個過程要求壓縮 空氣必須十分的乾燥,否則,這個過程將更快的是粉末吸水變潮也直接對加工 質量產生影響。而多數實際的加工場合併做不到使壓縮空氣乾燥的程度,所以 問題就普遍存在了。 2、由於塗裝要求不同,加工過程粉桶要經常性的換裝不同 的顏色不同組分的粉末,而這一過程需要清理乾淨上次使用過的粉末殘留部分 清理煩瑣費時,尤其是微孔板上的餘粉需仔細清理。清理不好直接影響下 -步 加工質量。發明內容-本實用新型針對現有技術的上述不足,提供一種新穎的,能夠保證加工質 量的塗裝潛粉泵。本實用新型的技術解決方案是 一種塗裝潛粉泵,設有管桶1,管桶1的 下端有吸孔2,在管桶l內、吸孔2的上方設有吸粉罩3,吸粉罩3上端通過閥 芯8與出粉管9相通,吸粉罩3下端通過吹氣咀6及氣路7與進氣咀4相通, 進氣咀4安裝在壓縮空氣管5上。
與所述的閥芯8最好還相通有調氣咀10,調氣咀IO安裝在調氣管11上。 所述的氣路7最好為環形。本實用新型的突出特點如下1、 無需配備流化桶,進而克服了因流化過程產生的吸潮現象,同時簡化了 機構。2、 使用時將潛粉泵插入粉袋內,然後將粉袋的口包在潛粉泵管桶的外側, 紮緊防止漏氣。由於粉袋中的粉末被吸出粉袋自然收縮迸,而使粉袋內的粉末 向潛粉泵口處靠攏,並隨著噴槍的間歇起停,粉末在袋中形成震蕩狀的運動, 阻止了空洞的形成,避免了空洞吐粉現象。並且由於直接插入粉袋中工作,結 束時直接取出粉泵,即可省去了清理粉桶的煩瑣過程。3、 這種粉泵的結構特性使其射粉推力較強,有效的克服了粘堵現象的產生。4、 在整個過程中外部空氣沒有接觸到粉末和攪拌的過程,有效的保持了粉 袋內粉末的乾燥性質,更好的保證加工質量和剩餘粉末的保質存放。
圖1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結構示意圖。圖2為圖1的A-A剖視圖。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結合附圖說明本實用新型的具體實施方式
。如圖l、 2所示, 一種塗裝潛粉泵,設有管桶l,管桶1的下端有吸孔2, 在管桶l內、吸孔2的上方設有吸粉罩3,吸粉罩3上端通過閥芯8與出粉管9 相通,吸粉罩3下端通過吹氣咀6及環形氣路7與進氣咀4相通,進氣咀4安 裝在壓縮空氣管5上。與閥芯8還相通有調氣咀10,調氣咀10安裝在調氣管 11上。工作過程將壓縮空氣管和調氣管分別接到噴塑設備的相應出氣口上,出粉管接到噴 槍的相應口,這時當勾動槍的開關,壓縮空氣便輸入到潛粉泵的相應氣咀,粉 袋裡的粉末便被射出。壓縮空氣由進氣咀通入,通過氣路導入吹氣咀射出後, 進入閥芯。這時高速氣流周遍產生的負壓使得粉末從下邊吸孔被吸入到閥芯, 並被高壓氣流混合後沿出粉管推出。調氣咀是為了粉末混合氣的^^度而設的稀 釋進氣口,通過調節它的進氣大小可調節射出粉末的濃度。
權利要求1、 一種塗裝潛粉泵,設有管桶(1),管桶(1)的下端有吸孔(2),其特 徵在於在管桶(1)內、吸孔(2)的上方設有吸粉罩(3),吸粉罩(3)上端 通過閥芯(8)與出粉管(9)相通,吸粉罩(3)下端通過吹氣咀(6)及氣路(7)與進氣咀(4)相通,進氣咀(4)安裝在壓縮空氣管(5)上。
2、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塗裝潛粉泵,其特徵在於與所述的閥芯(8) 還相通有調氣咀(10),調氣咀(10)安裝在調氣管(11)」::。
3、 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塗裝潛粉泵,其特徵在於所述的氣路(7)為 環形。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塗裝潛粉泵,設有管桶(1),管桶(1)的下端有吸孔(2),在管桶(1)內、吸孔(2)的上方設有吸粉罩(3),吸粉罩(3)上端通過閥芯(8)與出粉管(9)相通,吸粉罩(3)下端通過吹氣咀(6)及氣路(7)與進氣咀(4)相通,進氣咀(4)安裝在壓縮空氣管(5)上。本裝置解決了如下問題不用流化粉桶克服了因流化過程產生的吸潮現象;克服了沒有流化粉桶的空洞吐粉現象;克服了瞬間粘堵產生吐粉現象;簡化了換粉工藝。
文檔編號F04F5/00GK201037480SQ200720012248
公開日2008年3月19日 申請日期2007年5月21日 優先權日2007年5月21日
發明者趙宮鼎 申請人:大連索能科技發展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