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四季網

練習太極拳的養生功效及禁忌 秘傳正確的練習方法

2025-08-02 10:48:08

我們都知道打太極拳雖然對人體有很多的好處,具有矯正脊柱、擁有「開闊」的心胸、打擊膽固醇、消除瘀血的良方、機械刺激,預防便秘等等好處。但是前提是正確練好太極拳的方式,這是練太極拳養生一直強調的問題。還有很多拳迷在練習太極拳經常都會犯的一些禁忌,如忌心浮氣躁、忌速成、忌鬆散無力、忌速成、忌突擊使招等錯誤方式,今天太極拳小編就來詳細介紹太極拳的禁忌及如何正確練好太極拳,練習太極拳拳迷必看!

練太極拳10大忌

1.忌心浮氣躁

太極是內家拳,要內外兼修,循序漸進、平心靜氣,勿妄勿躁,否則難登堂入室。

2.忌雜拳同練

易使內氣散亂,難通周天。

3.忌速成

功是練出來的,練至火喉,才能水到渠成,沒有直通車,欲速不達也。

4.忌過求功

練太極關鍵是搭好橋,調好息,文火攻才會舌生活、(不死嚛)滿池丹藥而養生。舌橋緊,口乾苦,耗精氣。

5.忌鬆散無力

松是太極拳之門,是太極拳練者入門的第一關,松是使關、節、椎鬆開,使肌、腱、膚擴張,讓氣血直達梢端。不是鬆散、鬆懈。

6.忌僵硬練力

太極用意不用力,柔中寓剛,松是太極之,性僵是綁太極,用氣滯氣,用力傷氣,是太極拳之大忌。

7.忌突擊使招

太極拳的技擊法則是:不撞不頂,逆來順受,以力而化力,以四兩拔千斤。突擊使招不但不能取勝,反而容易兩敗俱傷。

8.忌輕浮奇舞

身沉則氣沉,輕浮則氣燥,平、穩、沉、實是太極拳的基本要求,「掤、捋、擠、按、採、挒、肘、靠」是太極拳之拳法,「圓、旋」是太極拳法運動的軌跡。是拳則有擊,沒有不打人之拳,太極拳是一種「巧妙力」之拳,輕浮奇舞,花花架子,好看不中用,也與養生無益。

9.忌心雜多言

練太極拳的核心就是淨心調息,生津煉丹。心中雜念是練好拳的一大障礙,必須排除。其次,俗言有「屁多無病,言多無命」之說,練拳者邊練邊說話,是耗津耗氣的罪魁禍首,也要嚴格控制。

10.忌神不守舍

太極拳是(三分形式七分意,十分技巧在神氣)招為術神為勢,有招無神招無力,招術神通才靈威。神力透心,神威難測,神光威嚴賽銳器。練太極拳一定要達到(手、眼、身合步),精神氣意通。

太極拳的養生功效

1.對骨骼肌肉——矯正脊柱

打太極,對我們身體的脊梁骨脊柱,有很明顯的鍛鍊效果。練太極幾乎每個招式都會用到腰,長期的積累下來,對脊柱的形態和結構有良好的作用。「很少能看到練太極的老人會發生脊柱畸形的,駝背的也很少。」

駝背是典型的老年畸形,是衰老的結果,但是經常打太極拳的人,駝背的發生率就遠比一般人少。經常打太極拳,脊柱的活動幅度比較好,骨質疏鬆的發生率也會較低。「老人骨質疏鬆有兩大原因,一個是缺乏運動,一個是缺鈣,所以不能盲目補鈣,不運動,太極要求動作連貫,也有一定的防老作用。」

2.對呼吸——擁有「開闊」的心胸

太極愛好者,經常都擁有一顆「開闊」的心胸,這就要歸功於長期的堅持。經常練習太極拳的人,肺組織的彈性好,胸廓的活動度也大,同時還會增強肺的通氣功能。

太極拳,多半是以腹式呼吸為主,呼吸深長均勻,在反覆的動作中,腹肌和膈肌經常運動,因此可以增加透氣功能。又能通過腹壓有規律地改變,使體內的血流加速,增進肺泡的換氣功能,這些都有助於保持老人旳活動能力。因此,我們經常看到打太極的老人,不氣喘,恢復又很快,秘密就在這裡。

3.對物質代謝——打擊膽固醇

太極對身體的影響往往都是潛移默化的,對待膽固醇也是這樣。諸葛純英表示,打太極拳對脂類、蛋白質類以及無機鹽中鈣、磷的代謝,有良好的影響。她強調,打太極也會影響物質代謝,可以說是運動防老。

以前曾有過實驗,證實老年人打太極鍛鍊5~30鍾後,血內的膽固醇含量會下降,其中以膽固醇增高的老人,下降尤為明顯。對動脈硬化的老人迸行鍛鍊前後的代謝研究發現,經過5~6個月鍛鍊後,老人血中的白蛋白含量增加,球蛋白及膽固醇的含量卻明顯減少,而且動脈硬化的症狀也會大大減輕。

4.對心血管——消除瘀血的良方

太極拳的動作很多,包括了各組肌肉和關節的活動,還包括著有節律的呼吸運動,特別是橫膈運動。諸葛純英表示,這些動作組合在一起,就能加強血液和淋巴的循環,減少體內的瘀血現象,是一種消除體內瘀血的良方。

打太極,經常要求「氣沉丹田」,也就是說要求氣向下沉。其實這就是一種橫膈式呼吸,通過膈肌和腹肌的收縮與舒張,使腹壓不斷改變,加快血液的流通,也就改善了血液循環的狀況。因此,太極的動作要領,不單可以有規律地按摩肝臟,還是消除肝瘀血,改善肝功能的「省錢方」。

5.對中樞——憂化大腦「軟體系統」

眾所周知,神經系統是人體的「主心骨」,是所有調節系統中最重要的一環,也是調節與支配所有系統與器官活動的樞紐。諸葛純英指出,如今社會節奏快,壓力大,中樞神經系統經常「不負重荷」,導致疾病的產生。因此,任何一種鍛鍊如果能增強「主心骨」的機能,對全身都有很好的保健意義。

練習太極拳,要求「心靜」「用意」,注意力要集中,對大腦活動都有良好的鍛鍊作用。從動作上來講,練太極動作要「完整一氣」,由眼神到上肢、軀幹、下肢,要上下不亂,前後連貫。因為動作有時較複雜,所以需要良好的支配和平衡能力,無形中,就一次次地優化我們大腦的「軟體系統」,加強了系統的工作能力。

6.對消化——機械刺激,預防便秘

所謂「一物降一物」,因為中樞神經系統主管著體內的所有系統,因此經常練習太極拳,可以達到「隔山打牛」的效果,通過中樞神經系統活動能力的提高,改善消化系統的僅能,還能避免因神經系統紊亂,而產生的消化系統疾病,如運動分泌、吸收的紊亂。

此外,打太極所產生的規律的呼吸運動,可以對胄腸道起到機械刺激的作用,改善消化道的血液循環,促進消化,預防便秘,解決老年人生活的一大難題。

太極拳的正確練習方法

太極拳是一種哲學拳術、全面的氣功、完整的運動形式,因此要按照由簡到繁的、一步步、一層層的正確方法來練習,才可以獲得成功。太極拳套路是太極拳的基本內容,但是要想練好太極拳,就必須從最簡單的單式開始練習,沒有這個過程就不符合辯證法,想一口吃個胖子是不可能的。太極拳最基礎的練習方法是:採氣、站樁、基本纏絲功。

第一步:練好基本功

(1)、採氣:1、捧氣通身;2、拉氣進身;3、合氣沉丹田;4、提氣上丹田

(2)、站樁、轉丹田、靜坐

(3)、基本纏絲功法:1、正面纏絲;2、穿掌纏絲;3、側面纏絲;4、橫開步;5、前進步;6、倒步;7、獨立步;8、小纏絲。

第二步:套路

練好了基本功就好比蓋大樓打好了地基,地基以上的部分就按照地基的框架去建造就是了。

第三步:全面加強功力並與實踐相結合

當吃透了套路中的勁路,真正體現出輕靈圓活時,就可以加大套路練習的遍數,練習器械、抖大杆和推手乃至散手。

基本纏絲功指的是太極拳的單式練習,是太極拳的基本功之一。太極拳的基本功包括:採氣、站樁和一整套基本纏絲功法。陳氏太極拳的傳統練法是一個單式,一個單式地練,這個單式練不好就不能練下一個單式,最後才練套路。今天正宗的陳式太極拳還是以站樁和一個單式的訓練為基礎的,只要這個單式裡面的問題解決好了,套路中的問題就會迎刃而解。當今社會上練太極拳的人很少有人練習單式,或只是把單式作為發勁動作來練習,很少有人練習基本功,只練套路;甚至有不少人不知道太極拳還有基本功。然而世界的上任何事物都是由初級到高級逐級發展的,沒有任何事物和任何人可以逾越的,基礎的東西就是最根本的東西,無論任何事物、任何武術拳種都不能例外。

同类文章

穴位圖手太陰肺經 經絡知識

手太陰肺經 經絡知識1、穴位圖:中府→雲門→天府→俠白→尺澤→孔最→列缺→經渠→太淵→魚際→少商(共11穴,圖1)2、經脈循環:起於中焦,向下聯絡大腸迴繞胃口過膈屬於肺臟,從肺系(肺與喉嚨相聯繫的部位)橫行出來,沿上臂內側下行,行於手少陰經和手厥陰經的前面,經肘窩入寸口,沿魚際邊緣,出拇指內側端(少

穴位圖手陽明大腸經-經絡知識

1、穴位圖: 商陽→二間→三間→合谷→陽溪→偏歷→溫溜→下廉→上廉→手三裡→曲池→肘髎→手五裡→臂臑→肩髃→巨骨→   天鼎→扶突→口禾髎→迎香。(共20穴,圖1)2、經脈循行:起於食指末端(商陽),沿食指內(橈)側向上,通過一、二掌骨之間(合谷)向上進入兩筋(拇長伸肌健與拇短伸肌腱)之間的凹陷處,

穴位圖足陽明胃經--經絡知識

1、穴位圖:(共45穴,圖1)承泣→四白→巨髎→地倉→大迎→頰車→下關→頭維→人迎→水突→氣舍→缺盆→氣戶→庫房→屋翳→膺窗→乳中→乳根→不容→承滿→梁門→關門→太乙→滑肉門→天樞→外陵→大巨→水道→歸來→氣衝→髀關→伏兔→陰市→梁丘→犢鼻→足三裡→上巨→虛條→口下→巨虛→豐隆→解溪→衝陽→陷谷→內

穴位圖足太陰脾經--經絡知識

1、穴位圖:(共21穴,圖1)隱白 →大都 →太白 →公孫 →商丘 →三陰交 →漏谷 →地機 →陰陵泉 →血海→箕門 →衝門 →府舍 →腹結 →大橫 →腹哀 →食竇 →天溪 →胸鄉 →周榮 →大包   圖1 足太陰脾經穴位圖                                      

穴位圖手少陰心經--經絡知識

1、穴位圖:         圖1 手少陰心經穴位圖                               圖2 手少陰心經脈循行圖2、經脈循行:起於心中,出屬心系(心與其他臟器相連繫的部位),過膈,聯絡小腸。   「心系」向上支脈:挾咽喉上行,連繫於目系(眼球連繫於腦的部位)   「心系」直

穴位圖手太陽小腸經--經絡知識

1、穴位圖:手太陽小腸經(共19穴,圖1)少澤→前谷→後溪→腕骨→陽穀→養老→支正→小海→肩貞→需俞→天宗→秉風→曲垣→肩外俞→肩中俞→天窗→天容→顴繆→聽宮        圖1 手太陽小腸經脈穴位圖                             圖2 手太陽小腸經脈循行及穴位示意圖2、

穴位圖足太陽膀胱經--經絡知識

1、穴位圖:(共67穴,圖1)睛明→攢竹→眉衝→曲差→五處→承光→通天→絡卻→玉枕→天柱→大杼→風門→肺俞→劂陰俞→心俞→督俞→膈俞→肝俞→膽俞→脾俞→胃俞→三焦俞→腎俞→氣海俞→大腸俞→關元俞→ 小腸俞→膀胱俞→中膂俞→白環俞→上繆→次繆→中繆→下繆→會陽→承扶→殷門→浮郄→委陽→委中→附分→魄戶

穴位圖 足少陰腎經--經絡知識

1、穴位圖     圖1 足少陰腎經穴位圖                         圖2 足少陰腎經經脈循行示意圖2、經脈循行:起於足小趾之下,斜向足心(湧泉)出於舟骨粗隆下,沿內踝後向上行於腿肚內側,經股內後緣,通過脊住(長強)屬於腎臟,聯絡膀胱。   腎臟部直行脈:從腎向上通過肝和橫膈

穴位圖手厥陰心包經--經絡知識

1、穴位圖:手厥陰心包經(共9穴,圖1)天池 →天泉 →曲澤 →郄門 →間使 →內關 →大陵 → 勞宮 →中衝              圖1 手厥陰心包經穴位圖              圖2 手厥陰心包經循行圖 2、經脈循行:起於胸中,出屬心包絡,向下通膈,從胸至腹依次聯絡上、中、下三焦。   

穴位圖手少陽三焦經-經絡知識

1、穴位圖:手少陽三焦經(共23穴,圖1)關衝→液門→中渚→陽池→外關→支溝→會宗→三陽絡→四瀆→天井→清冷淵→消濼→臑會→肩髎→天髎→天牖→翳風→瘛脈→顱息→角孫→耳門→耳和繆→絲竹空                         圖1    手少陽三焦經穴位圖2、經脈循行:起於無名指末端(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