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極拳拳法四要領 松肩墜肘穩定重心
2025-08-03 02:42:08
一、心靜神舒
學習太極最忌諱心浮氣躁,急於求成。拳友在練習太極的時候最容易在三個階段放棄。首先是初學的時候動作極為不協調,身體僵硬,容易使人喪失對太極的興趣,甚至懷疑自己的能力,無靈性、不適合習武而放棄。二是習練半年會感受到太極無味枯燥,自以為自己已經掌握太極大部分內容,易因感覺枯燥無味而放棄。三是一年半後要過氣餒關。堅持習練一年半至兩年,自感比較刻苦,然而進步不大,銳氣盡失,易因氣餒而放棄。
習練太極拳須做到「身雖動,心貴靜,氣須斂,神宜舒」。動作柔和飄逸,柔中寓剛,形神相合,連綿不斷。習練過程亦即對自己意志的磨練過程,意剛志堅,鍥而不捨,何患無成?
二、松肩墜肘
拳友剛開始學習太極拳的時候容易出現兩個方面的錯誤:一是肩臂僵硬,欲起手先起肘;二是肩斜身歪,哈腰低頭。這兩個毛病很容易養成習慣,要及時發現並加以糾正,否則可能會養成習慣,所以練拳的時候最好要有名師指點,方能知道自己有什麼錯誤。
初學太極,特別是業餘練者,不可能在短時間內完全領會和掌握拳法要領,尤其是一些細節上的東西。但是,作為動作基本要領,松肩墜肘、中正安舒,是必須從始至終進行嚴格要求和規範的,惟有此,方可少走彎路。
三、謹防「尖襠」穩定重心
太極拳練習者中,大多是為了娛樂健身。都把太極比作了一種娛樂手段,導致不注重招式的準確性,從而導致動作不規範,雖長期演練但進步緩慢。經常見到習練陳式實用拳法數年者,仍明顯存有「尖襠」之病,重心不穩,毫無太極拳運動的柔美之感,更無走粘之妙。
四、步型多變轉換靈活
太極拳有許多派別,其中陳氏太極拳分布的範圍相對來說較為廣泛,社會上教授陳式實用拳法者,多注意上肢的運動變化,而疏於對下盤的要求,致使習練該拳法者多不明下盤規範,尤其步型無多少變化,一路拳打下來,基本上都是處於正馬步狀態,導致步法僵硬不活、步型虛實轉換不靈,嚴重製約著運動水平的發揮與提高。
陳式太極拳實用拳法的步型多變,共分六大類,即馬、虛、僕、弓、盤、獨。每一類中,又有左、右、大、小、側、半之分,其變化非常複雜,也十分重要,不可等閒視之。陳鑫曾指出:「手到腳不到,發人不巧妙。」足可見練拳過程中,步型、步法的重要性。習練拳法,只有刻刻留心、處處留意,方有所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