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學管理走紅京城,玄學還是易道文化?
2025-08-02 19:10:08
國學管理」走紅京城,玄學還是易道文化?
「頭正頸松,舌抵上顎,兩眼微閉……」禪香繚繞,幾十名學員端坐蒲團,在北京中醫藥大學張其成教授的引導下一起進入周易中所講的無思無為的境界,領悟卦爻符號的奧秘。
時下,國學管理正在北京悄然走紅。負責課程編制的是來自北京各大高校的教授,而班裡的學生則以各企業的管理人為主,亦有部分幹部官員。國學熱,國學管理熱,是否體現了現今的管理者更加看重管理文化的培育和養成,用更長遠的眼光去看待企業又或者是城市的發展問題呢?
回溯到2年前,官員熱衷玄學的新聞沸沸揚揚。報導稱:中組部下發文件,要求2000餘官員選課修學分,而其中「周易智慧」、「道家思想與老莊智慧」、「佛教禪宗與人生」成為最受歡迎的課程。
那麼,這其中的易道文化是否值得弘揚呢?理性而論,研究周易或是道家文化本身是無傷大雅甚至大有裨益的,因為這些傳統思想本身就是中華文化博大精深的一部分,如果將易經中的思想與當代科學有效對接,文明解讀其中的有益成分,有助於推進我們的精神深度和廣度。
國學,獨具價值且彌足珍貴,但還要摒棄其中的糟粕。毋庸置疑,現在仍有一小部分人熱衷的玄學,更類似於一種風水學。案前擺放獅子玉雕認為可以「補風水」,窗戶的方向,辦公桌的擺放都有講究,乃至識人相面,以玄學來趨利避禍。
那麼,如今興起的「國學管理」是怎樣的情況呢?
精妙太極文化,穿引國學管理
就此問題,筆者走訪了參與國學管理的相關人士。張其成教授提出了自己的見解。他認為中西商業環境不論是制度上的還是人文上的都存在差異,因此導致了西方管理體系在中國水土不服,中國企業管理是到了該向本土的傳統國學智慧求助的時候了。
而國學中的易道,包含了宇宙、社會、人生運動變化的大規律,以及測變、知變、應變的大法則,應當承擔起國學管理智慧源泉的角色,再以易道主幹串起儒、道、釋、兵、醫等國學管理智慧支脈,共同組成國學管理的宏大體系。
因此,國學管理體系被概括為 「123580」:太極、兩儀、三才、五行、八卦、無極。又可知,其中的太極文化佔據了極大比例。太極中的精妙理論正被有效地歸化為管理知識,其中對應著企業從成功到成熟的發展規律,包含著豐富的管理智慧。國學管理,是運用太極中的辯證思維以及發展的觀點來看待管理活動。也有利於管理架構適應中國現階段的國情實踐。
而張祖庸先生也在他關於國學管理的論著上也提出了自己的觀點,在他看來,國學管理首先是管理學與中國本土相關文化相結合而產生的具有區域性、文化烙印的管理學科。 而文化手段就是管理不可或缺的因素,管理活動,必須與所在地域的文化結合起來才能產生更好的效率。這也是更廣義的「國學管理」管理的中國化。
事實而言,我們在把現代西方先進的管理理念和方法照搬過來時,確實出現了一些問題。這是不可避免的文化差異和市場差異的結果。但如何將中國固有的某些文化和理念進行對接,才能產生具有實用效應的國學管理呢?這是一個正在探索中的問題,當然,也極具深意。
理性「國學熱」,身體踐行悟國學
談及國學熱,無疑是一件弘揚傳統文化,提升民族信仰和精神追求的益事。但不可否認的是,這背後還有另一些原因,西方國家的「薯片」、「晶片」、「大片」大肆進軍我國市場,長期「文化入超」狀況難免讓人們對保護本國文化憂心忡忡,而另一方面,滋生膨脹的急功近利心理也讓社會變得日益浮躁,這都催生了國學熱的萌發。
無論如何,用國學智慧治理國家,管理企業,都在於用更為廣闊的胸襟,理性的思維和發展的眼光來看問
題。也需要用現代知識系統給國學一個適當的聯繫和解釋,不能泛泛而談,也不能拿來主義。不是所有的傳統都是好的,也不是高深玄妙的知識就可以「以不變應萬變」。
如今,人們開始重新認識國學管理的定義,中華傳統文化精髓的定義。比如,越來越多的人依靠自己的親身實踐來領悟國學的真諦。很多有識之士,特別是企業家,獨獨喜歡打太極拳。他們說,太極拳一招一式本身就蘊含了極為精妙的管理精髓,只有親身體驗過,領悟過的理論,對於指導自己的企業才能更有效果。
國內知名太極服裝品牌武極堂太極服的負責人告訴筆者,相比國學管理,目前有更多的企業高管選擇練習太極拳,他們選擇了武極堂的太極服作為練功之用,也訂購了一大批分發給企業員工,鼓勵大家一起學習太極拳,除了鍛鍊身體,也用太極思維思考,開拓視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