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平安夜」的作文
2024-04-08 21:21:06 1
一:又是一夜平安夜
冬天是我最喜歡的季節,因為它不僅有皚皚白雪,還有我再喜歡的幾個節日——聖誕節、元旦,今天,又是我十分期盼的日子,聖誕前夕——平安夜。
小時候,我最喜歡的日子不是12月25日,而是12月24日的晚上。因為都說在這個夜晚,聖誕老人會來給我最想要的禮物。
於是,我每次都會翻箱倒櫃地找「禮物袋」——襪子,忙得不亦樂乎。後來,我覺得聖誕襪太小,怕聖誕老人裝不下禮物,乾脆搜出了一隻聖誕帽,又貼了幾張紅紙,掛在床頭。
一次,我突發奇想:「聖誕老人會是什麼樣子呢?」毅然決定不睡覺,「監視」著床邊。等了半天,聖誕老人還沒有來,一陣濃濃的睡意襲來,我不知不覺地睡著了。我夢見一團黑影把一樣小東西放進了帽子……早晨媚的陽光照了進來,媽媽叫醒我,我就迫不及待地去看聖誕帽,帽子裡果然十一個粉嫩嫩的可愛小蝴蝶結。
長大後,我明白了聖誕老人的真實身份——爸爸媽媽。但我還是喜歡在每個平安夜掛上一隻聖誕帽,是一種「習俗」,亦或一種童年的寄託吧。
又是一夜平安夜,一個漂亮的冬天,一個美麗的童話。
二:平安夜的禮物
阿嬌今天笑靨如花,親親熱熱的挽住我的胳膊:「今晚平安夜啊,老媽」「有什麼說法嗎?」「嗯,我同學去年在她的枕頭下放了一隻臭襪,一覺醒來你猜怎麼著?結果發現裡面裝了三塊巧克力哎!會不會是她媽媽替聖誕老人送的呀?真是奇怪,如果我在枕頭下放一隻新襪,會怎樣呢?」她歪著腦袋看我,清澈的眼神裡透出閃閃發光的希望來,「不用說啦,我明白該怎樣做了。」「哦,你真好!」她用溫暖的小手使勁握握我的手高興地說「我現在對那些小飾品不太感興趣了,要是能來點小食品最好了。」真是得寸進尺,我心想。
該睡覺了,她仍然有些不放心,把一隻乾淨的襪子放在梳妝檯上,後來又擺到脫下的衣服上面,接著還是忍不住提醒我放校服時別把襪子蓋住嘍。
夜深了,阿嬌翻來覆去睡的不太踏實,不知什麼時候把那隻襪子又攥在了手心裡,夢中囈語「馴鹿別跑,帶我去給別的小朋友送禮物去!」
為了不弄醒她,我換了另一隻襪子,裝進一盒平時阿嬌最愛吃的木糖醇,用漂亮的絲帶給襪口打個結,一切OK!我相信,不管阿嬌得到的是什麼禮物,她都會開心的笑起來。可是,我最盼望的是聖誕老人能在平安夜裡給天底下每個沒有媽媽的孩子送上一個美夢!
十二月二十四日晚是平安夜,我和爸爸早就約好了夜晚到街上玩,感受一下「洋節日」的熱鬧氣氛。
平安夜的晚上我很快就把老師布置的作業完成了,就纏著爸爸帶我上街。街上已經是人來人往,車輛川流不息。
很快我們就來到了位於市中心的商之都大廈,這裡也是最熱鬧的地方,已經是人山人海了。商之都大門左側有一棵好幾米高的聖誕樹,上面掛滿了各種小飾品,非常精緻。右側擺放了兩個很大的聖誕老人,正微笑著向我們招手,好像在歡迎我們的到來。右側還搭建了一個大舞臺,各種顏色的燈光交相輝映,音箱裡播放著美妙的音樂,臺下的觀眾不時發出一陣陣掌聲。
此時,一名女歌手走上舞臺,用婉轉的聲音唱起了《沂蒙山小調》。隨著緩慢的音律,剛才熱鬧的氣氛安靜了下來。觀眾們都沉浸在這美妙的歌聲中,我聽著也感覺特別親切,因為我剛剛才學唱過這首歌,我也隨著音樂哼唱了起來。接著,又有幾名歌手演唱了幾首流行歌曲,臺下的氣氛又一次次熱鬧起來,高潮的時候還引起觀眾們的歡呼。
演出的節目一個比一個精彩。最後一個節目是舞蹈,一個叔叔和阿姨隨著音樂在舞臺上翩翩起舞,歡快的音樂和優美的舞姿獲得了觀眾們的一陣陣掌聲,把整個演出推向了高潮。
表演活動結束了,觀眾們還沉浸在歡樂之中,久久不願離開。
三:平安夜的遐想
叮叮噹,叮叮噹,聖誕老人在小孩子們熟睡後駕著載滿禮物的雪橇,划過夜空,給每一個孩子床邊的那隻許下願望的紅襪子裝滿禮物。
而這對我們來說有點不現實,因為我們生長在龍的故鄉,是龍的傳人。五千年來在這古老的國度裡不曾有過一位叫聖誕老人的人曾來過,在這古老的國度裡也不曾有一個小孩在聖誕節前一天的平安夜裡睡前捧著一隻紅襪子許下好多好多稀奇古怪的願望;有的只是那門前的大紅燈籠和那對仗工整的對聯以及想震九天的鞭炮聲。就這樣,五千年的歷史長河將我們隔開。
二十一世紀的今天,隨著時代的浪潮,那位仿佛可以實現任何願望的老人駕著他載滿禮物的雪撬跨越太平洋的夜空。跨越五千年的歷史長河;來到了龍的故鄉,給著個有著五千年的古老國度增添一抹歡笑。讓我們也開始學會在這平安夜裡許下好多好多稀奇古怪的願望。學會給他人送去祝福。
在平安夜的今天,本來我以為又會像過去一樣黯然度過,沒有禮物也沒有祝福。可想不到平時看起來很兇的班主任竟會買來一個一個又紅又大蘋果的蘋果分給大家,分蘋果時,站在講臺上的他竟有些像那位載滿禮物的聖誕老人;儘管他不會在我們熟睡時將禮物塞滿我們許下願望的紅襪子,但他卻將聖誕的祝福塞滿每個蘋果。聞著蘋果的香味,大口咬下去。甜到了心底。
在這平安夜裡,來自遠方的聖誕老人,正將他從遠方帶來的希望與幸福送到這古老國度的每家每戶。
聽,他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