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著提升人機互動 解密IA架構上的觸控
2024-09-22 02:22:10
泡泡網筆記本頻道3月27日 觸控屏已經在消費電子設備上得到了廣泛的應用,無論手機、平板、筆電、超極本或一體機,人們已經習慣於用手指直接在屏幕上滑動。而隨著信息海嘯的噴湧,人們對兼容性和高效率的訴求開始凸顯。
英特爾公司曾提出「互聯計算」的概念,設備間的互聯互通帶來更高效和更優質的體驗,「觸控」加速了該願景的實現。基於英特爾IA架構的各種消費電子產品,包括Intel Inside手機、平板、超極本和一體機……似一脈至親的家族成員,在Intel與微軟三十餘載的洗禮中,打造了架構與系統的無縫延展,正是兼容和高效的代言。
兼容,源自對未來的執著
從《007》到《全面回憶》,人類對高科技的追求永無止境,我們可以看到能夠實現「觸控」功能的屏幕無處不在,牆、玻璃、門窗、地板,都可以作為內容的載體,而不拘泥於屏幕的尺寸和介質——你只需擁有一個內「芯」強大終端設備。這是編劇的空想麼?現代科技告訴我們,「科幻」並不遙遠。
套用達爾文的進化論,「進化過程中必然存在物種之間的過渡類型」,目前多種觸屏共存,某種意義上,正是通向未來觸控的「過渡階段」。作為一個偉大的公司,英特爾深諳,實現兼容性是觸控時代的必經階段,它與行業合作夥伴一起,拓展「芯」的突破口,擺脫設備形態的拘泥。最簡單的例子是,大家都已經熟知的酷睿芯在PC形態上久經驗證,如今也被英特爾應用於平板,雖然形態有別,但功能一樣強大,更加重要的是,架構與系統的統一,在不同設備的連接和內容共享上,帶來的是無縫體驗。在亂花漸欲迷人眼的終端設備中,英特爾依然堅守內「芯」,因為英特爾知道,大象無形,根源於「芯」。
高效,滿足當下的渴望
快節奏的生活、龐大的信息量,無形中加劇了人們的負擔,時間被各種誘惑拆分,效率無疑成為人們追求的目標。觸控實現更加直觀的人機互動,但面對跨設備共享的時候,觸控帶來的高效,也會遭遇瓶頸。試想你在不同硬體和系統中轉換,時間成本不僅僅消耗在A到B的設備轉變,更多浪費在「不兼容」導致的附加工作中,包括處理內容呈現形式不匹配、文件格式轉化、運行不暢等眾多問題,應用體驗也隨之大打折扣。
在統一的架構和系統環境下,便可以克服以上尷尬。以軟體和硬體配合表現最出色的IA架構為例,軟硬體的兼容性帶來的好處,類似於人們對服務業的苛求,對細緻入微的服務無感,但瑕疵卻最引人注目。在設備的使用中,只有在一切平滑過度,甚至忽視了「兼容」本身的時候,才是最好的體驗,隨之而來的是無需等待的高效。在觸控時代的人機互動過程中,時間是以「秒」來計算的。當文件格式在轉換,當你不得不重新調整和美化本已經做好的PPT時,等待和重複勞動會讓人煩躁或精力分散,時間在等待中流逝,效率在左顧右盼中打折,正應了心理學中的「7秒鐘理論」。在觸控時代,不能在7次「滴答」聲中贏得喜愛,產品的活性會在第8秒喪失。體驗蘊含複雜的參數,心理學也是一個需要攻克的領域,擁有觸控之後仍能體驗PC的整體功能,這恰恰於無聲中安撫現代人的躁動。
觸控是人機互動的必經階段,但是對體驗的追求則永無止境。英特爾與眾多產業夥伴共同努力,推出基於IA架構的超極本、平板電腦、手機和一體機,彌合了不同觸控屏幕間互通的裂隙,讓人機互動和設備互聯均實現即時反饋、無縫銜接。這種勢頭隨著新產品的不斷推出愈加強勁。3月20日,神舟電腦發布了觸控產品系列,包括平板、超極本和一體機,讓搭載英特爾「芯」的觸控家族更加壯大。我們看到,整個行業在滿足消費體驗的探索中不斷努力,而體驗,就交給廣大消費者來評說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