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農作物種植用病蟲害防治方法與流程
2024-04-05 05:53:05 3
本發明屬於農業生產技術領域,尤其是涉及一種農作物種植用病蟲害防治防治方法。
背景技術:
隨著化學農藥的快速發展以及菸鹼類農藥吡蟲啉的廣泛使用,害蟲抗藥性問題成了人們必須面對的重要課題。蚜蟲由於蟲體小、數量大,繁殖快,抗藥性檢測困難,對大多數菸鹼類殺蟲劑如吡蟲啉、啶蟲脒、噻蟲嗪、烯啶蟲胺均已產生了抗性,導致這些藥劑防治效果下降,防治成本增加。
蚜蟲又稱蜜蟲、膩蟲等,多屬於同翅目蚜科,為刺吸式口器害蟲,體小而軟,大小如針頭,腹部有管狀突起,吸食植物汁液,常群集於葉片、嫩莖、花蕾、頂芽等部位,使葉片皺縮、捲曲、畸形,嚴重時引起枝葉枯萎甚至整株死亡,由於蚜蟲的繁殖力很強,雌性蚜蟲一生下來就能生育,一年能繁殖10~30個世代,世代重疊現象突出,蚜蟲侵害農作物後,會造成生長率降低、葉斑、泛黃、發育不良、卷葉、產量降低、枯萎以及死亡,而且蚜蟲還能在農作物之間傳播病毒,造成農作物的進一步病害。人們為了防治蚜蟲,一般採用多途徑的綜合防治,包括:消滅越冬期的蚜蟲、對新引進的農作物嚴格把關、及時修剪殘花枯枝、選取具有抗蟲害的農作物品種、藥物除蟲、進行田地的合理布局及清理以減少蚜源、間隔鋪設銀灰膜條、設立塗抹有機油的黃板等。
上述方式中,藥物除蟲為主動防治,其它均為輔助性方法,但大量使用化學藥劑,會造成農作物內的藥物殘留,而且效果不是很好。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的目的是克服現有技術的不足,提供一種綠色無藥物殘留並能起到很好病蟲害防治作用的防治方法。
本發明提供了一種農作物種植用病蟲害防治方法,使用包含如下原料組分的藥液:按重量份數計辣椒粉10-20份、質量濃度為30%的檸檬水1-10份,具體防治步驟包括:
1)將上述藥液配置成噴霧劑;
2)預防時,每日噴霧1次,連續噴霧7天為一個周期;
3)治療時,每日噴霧2-3次,連續噴霧7-10天為一個周期。
進一步地上述防治方法中使用包含如下原料組分的藥液:按重量份數計辣椒粉15份、質量濃度為30%的檸檬水5份。
本發明同時還提供了採用辣椒水替換辣椒粉的一種農作物種植用病蟲害防治方法,其特徵為使用包含如下原料組分的藥液:按重量份數計,質量濃度為25%的辣椒水50-80份、質量濃度為30%的檸檬水5-20份;其防治步驟包括:
1)將上述藥液配置成噴霧劑;
2)預防時,每日噴霧1次,連續噴霧7天為一個周期;
3)治療時,每日噴霧2-3次,連續噴霧7-10天為一個周期。
進一步地上述防治方法中,使用包含如下原料組分的藥液:按重量份數計,質量濃度為25%的辣椒水60份、質量濃度為30%的檸檬水10份。
本發明中辣椒粉或辣椒水中含有豐富的辣椒素,作為農藥使用時,將含有一定濃度辣椒素的溶液噴灑在植物的葉、莖、果實和花上,可有效祛除蚜蟲、蜘蛛、食葉蟲及跳蚤等;而一定濃度檸檬水中富含檸檬醛、避蚊胺等物質,可有效驅蚊。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發明具有如下技術優勢和有益效果:
進行作物的噴霧,作物未發病時可以起到預防的作用,作物發病時可以起到很好的治療作用,經過現場試驗,蚜蟲病治癒率達到95%,除了可以防治蚜蟲以外,對其它諸如紅蜘蛛等刺吸性蟲害、食葉蟲及跳蚤、蚊蟲也有明顯的預防驅治效果,而且實際使用中不會出現藥物殘留的問題。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通過具體實施例對本發明作進一步詳述,以下實施例只是描述性的,不是限定性的,不能以此限定本發明的保護範圍。
實施例1:
一種農作物種植用病蟲害防治方法,防治步驟如下:
1)將辣椒粉15kg、質量濃度為30%的檸檬水5kg藥液配置成噴霧劑;
2)預防時,每日噴霧1次,連續噴霧7天為一個周期;
3)治療時,每日噴霧2-3次,連續噴霧7-10天為一個周期。
實施例2:
一種農作物種植用病蟲害防治方法,防治步驟如下:
1)將質量濃度為25%的辣椒水60kg、質量濃度為30%的檸檬水10kg藥液配置成噴霧劑;
2)預防時,每日噴霧1次,連續噴霧7天為一個周期;
3)治療時,每日噴霧2-3次,連續噴霧7-10天為一個周期。
選取種植玉米的40畝大棚,分為四組,每組10畝,其中10畝命名為A1,10畝分為A2,另外10畝命名為B,餘下10畝命名為C,A1、A2、B和C的玉米品種相同,土壤的構成、酸鹼度相同,所處地域的溫度、溼度、風力、光照均相同,水源相同,大棚採用相同方式進行清理。其中A1使用本發明實施例1中所述藥液及方法,A2使用本發明實施例2中所述藥液及方法,B使用傳統化學藥劑,C不使用任何藥劑,試驗期為兩年。
A中治癒率95%左右,2年內蚜蟲得到了完全的預防和治療。
B中治癒率90%左右,復發率較高,有藥物殘留。
C中大面積減產,部分田間絕產。
以上對本發明的較佳實施例進行了詳細說明,但所述內容僅為本發明的較佳實施例,不能被認為用於限定本發明的實施範圍。凡依本發明申請範圍所作的均等變化與改進等,均應仍歸屬於本發明的專利涵蓋範圍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