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車輛制動控制裝置的製作方法
2024-03-20 16:38:05 1
專利名稱:一種車輛制動控制裝置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車輛制動控制技術領域,尤其是一種新型的車輛制動控制裝置。
背景技術:
目前,絕大多數汽車的電渦流緩速器與車輛原裝主制動器聯合工作時,普遍存在以下問題在制動踏板控制時,電渦流緩速器與車輛原裝主制動器全程並聯工作——踏下踏板時,同時進入制動狀態;鬆開踏板時,同時解除制動狀態。這種全程同步工作模式未能減少主制動器摩擦片的工作頻次,無法充分發揮緩速器的作用。電渦流緩速器勵磁繞組的工作順序是固定的,導致各勵磁繞組間工作頻次差別很大,而工作頻次高的繞組容易損壞,影響緩速器工作。關於電渦流緩速器與車輛原裝主制動器聯合工作時的控制問題,已有不少研究並獲專利成果公告號為ZL200510034403. 9的中國專利公告了一種「電渦流緩速器驅動控制器及其控制方法」,它的目的是提供一種具有輸入電流控制及識別和負載電流傳感反饋電路, 採用智能SIPMOS技術,根據當前速度變化的大小,自動決定電渦流緩速器輸出擋位並保持車速恆定,該種方法使控制器上的單片機執行預先編制的驅動控制器檢測控制方法的程序來達到目的。公告號為ZL01129767.0的中國專利公告了另一種「車用電渦流減速的調節方法」,它的目的是基於電力電子技術的車用電渦流緩速器減速調節方法,該方法能使電渦流制動力在幾乎為零的最小值到最大值的範圍內作無級調整,操作簡便,穩定性好。申請號為200810020499. 7,名稱為「一種汽車主制動器與緩速器聯合控制器及控制方法」的專利申請公開了一種電渦流緩速器與汽車摩擦制動器的聯合控制器及控制方法,將各種開關信號輸入電路、汽車行車速度脈衝信號輸入電路、汽車制動踏板位置輸入電路與微型計算機相連,微型計算機有多個輸IV輸出接口,中央處理器CPU通過內部總線接收輸入/輸出接口傳來的數位訊號、計數器的計數結果以及模數轉換器ADC的數字結果, 並經邏輯判斷和數值運算後將控制信號輸送出去,在駕駛員沒有接通聯合控制開關時,微型計算機沒有收到聯合控制的開關信號,聯合控制器就以汽車的速度和加速度作為輸入參數,適當調節電渦流緩速器的輸出力矩,使汽車的速度保持穩定,從而達到雙模式制動、提高汽車行駛安全性能的目的。以上所述的緩速器控制方法,由於考慮多重因素,系統較為複雜,工作可靠性和穩定性尚有待實踐的檢驗。就前二者而言,對制動系統的主制動器和電渦流緩速器進行獨立控制還存在如下問題1、制動系統的各裝置均需要駕駛員進行一定的操作,而且這種操作通常與傳統的制動操作模式不同,除了增加駕駛員的勞動強度外,還容易造成制動過程中的誤操作;2、制動系統各裝置的獨立操作不利於汽車制動過程中相互之間的配合協調工作,容易造成制動過度——影響乘坐舒適性,或制動不足——影響行車安全。 發明內容針對以上現有的車輛制動控制裝置的不足,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種新型的車輛制動控制裝置。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通過採用以下技術方案來實現的一種車輛制動控制裝置,其包括一制動踏板、一與制動踏板連接的主制動器及一電渦流緩速器,該電渦流緩速器包括一電渦流緩速器勵磁繞組、一電渦流緩速器勵磁繞組工作控制電路及一電渦流緩速器勵磁繞組繼電器,該車輛制動控制裝置還包括一角度傳感器、一與角度傳感器及電渦流緩速器均電連接的電渦流緩速器勵磁繞組工作順序控制器, 所述角度傳感器包括一轉軸及一外殼,轉軸固聯於所述制動踏板的軸上,外殼同軸套裝在所述轉軸上並固聯於制動踏板,外殼與轉軸之間為間隙配合,可相對轉動;轉軸與外殼上分別設置有角度傳感元件,用以測量二者間相對轉動時的角度變化,電渦流緩速器勵磁繞組工作順序控制器為一邏輯控制電路,其根據角度傳感器傳輸的制動角度信息控制電渦流緩速器勵磁繞組工作控制電路的工作狀態。相對於現有技術,本實用新型具有以下優點1、充分發揮電渦流緩速器的作用,儘可能地減少了主制動器制動蹄片的磨損和制動效能的熱衰退。針對「在制動踏板控制時,電渦流緩速器與車輛原裝主制動器全程並聯工作」的問題,本實用新型將腳踏板的制動行程分為前後兩段。鑑於車輛行駛中,強度不大的制動出現的頻次是最高的,故在制動強度不太大的前段中,電渦流緩速器獨立工作,不存在制動蹄片的磨損和主制動器發熱的問題。2、延長了電渦流緩速器工作壽命針對「電渦流緩速器勵磁繞組的工作順序是固定的,導致各勵磁繞組間工作頻次差別很大,而工作頻次高的繞組容易損壞,影響緩速器工作」的問題,本實用新型通過改變電渦流緩速器各勵磁繞組工作順序,均衡了各勵磁繞組工作負荷,從而降低了電渦流緩速器損壞的概率。3、結構簡單,價格便宜,方便對接,符合駕駛操作習慣本實用新型僅在裝有電渦流緩速器的現有車輛制動系統中加裝了踏板角度傳感器和勵磁繞組工作順序控制器,增加的成本不多,完全用制動踏板控制制動強度,符合傳統的駕駛操作習慣。
以下結合附圖與具體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本實用新型車輛制動控制裝置包括車輛原裝的一制動踏板10和一固定於車身內底部的與制動踏板10連接的主制動器30,其還包括一角度傳感器20,該角度傳感器20包括一轉軸21及外殼22,轉軸21固聯於現有車輛原裝的制動踏板10的踏板軸11上,外殼22同軸套裝在轉軸21上並固聯於制動踏板10,外殼22與轉軸21之間為間隙配合,可相對轉動。轉軸21和外殼22上分別設置有角度傳感元件(圖中未示出),用以測量二者間相對轉動時的角度變化。本實用新型車輛制動控制裝置還包括一與角度傳感器20電連接的電渦流緩速器勵磁繞組工作順序控制器40,其與現有車輛原裝的的電渦流緩速器50之間為電連接,該電渦流緩速器50包括一電渦流緩速器勵磁繞組、一電渦流緩速器勵磁繞組工作控制電路及一電渦流緩速器勵磁繞組繼電器。電渦流緩速器勵磁繞組工作順序控制器40為一邏輯電路,它控制電渦流緩速器勵磁繞組工作控制電路50的工作狀態。本實用新型車輛制動控制裝置的控制方法如下車輛的制動踏板10的制動過程分為前後兩階段,在制動踏板10工作角度較小的前段中,電渦流緩速器50獨立工作,且隨踏板10制動工作角度的增大,電渦流緩速器勵磁繞組工作順序控制器40依次接通電渦流緩速器勵磁繞組工作控制電路,使電渦流緩速器勵磁繞組投入工作的組數,隨著制動踏板10制動工作角度的增大,也逐漸增加至全部;當制動踏板10制動工作角度繼續增大時,車輛原裝的主制動器30也開始工作,與電渦流緩速器50共同制動,即進入制動踏板10工作行程的後段。在電渦流緩速器勵磁繞組工作順序控制器40依次接通各電渦流緩速器勵磁繞組工作控制電路的過程中,還要按照均勻負荷的原則,使承受最大負荷的繞組在各勵磁繞組間不斷變換,最大限度地實現各勵磁繞組工作負荷的均衡分布。
權利要求1. 一種車輛制動控制裝置,其包括一制動踏板、一與制動踏板連接的主制動器及一電渦流緩速器,該電渦流緩速器包括一電渦流緩速器勵磁繞組、一電渦流緩速器勵磁繞組工作控制電路及一電渦流緩速器勵磁繞組繼電器,其特徵是該車輛制動控制裝置還包括一角度傳感器、一與角度傳感器及電渦流緩速器均電連接的電渦流緩速器勵磁繞組工作順序控制器,所述角度傳感器包括一轉軸及一外殼,轉軸固聯於所述制動踏板的軸上,外殼同軸套裝在所述轉軸上並固聯於制動踏板,外殼與轉軸之間為間隙配合,可相對轉動;轉軸與外殼上分別設置有角度傳感元件,用以測量二者間相對轉動時的角度變化,電渦流緩速器勵磁繞組工作順序控制器為一邏輯控制電路,其根據角度傳感器傳輸的制動角度信息控制電渦流緩速器勵磁繞組工作控制電路的工作狀態。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車輛制動控制裝置,其包括一角度傳感器、一與角度傳感器及電渦流緩速器均電連接的電渦流緩速器勵磁繞組工作順序控制器,角度傳感器包括一轉軸及一外殼,轉軸與外殼上分別設置有角度傳感元件,用以測量二者間相對轉動時的角度變化,電渦流緩速器勵磁繞組工作順序控制器為一邏輯控制電路,其根據角度傳感器傳輸的制動角度信息控制車輛原裝的電渦流緩速器勵磁繞組工作控制電路的工作狀態。本實用新型充分發揮電渦流緩速器的作用,儘可能地減少了主制動器制動蹄片的磨損和制動效能的熱衰退;延長了電渦流緩速器工作壽命;結構簡單,價格便宜,方便對接,符合駕駛操作習慣。
文檔編號B60L7/28GK201951263SQ20102065096
公開日2011年8月31日 申請日期2010年12月10日 優先權日2010年12月10日
發明者袁三友, 袁翔, 陳勃生 申請人:袁三友, 袁翔, 陳勃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