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海洋平臺水中目標測量定位裝置製造方法
2024-01-18 04:19:15
一種海洋平臺水中目標測量定位裝置製造方法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海洋平臺水中目標測量定位裝置,屬於海洋工程機械領域,其結構包括支撐長杆,支撐長杆的前端設置有安裝載物的吊耳,在支撐長杆的前端還安裝有上下調節裝置,前述吊耳設置在上下調節裝置上,吊耳上端與上下調節裝置相鉸接,在上下調節裝置上安裝有驅動吊耳轉動的驅動裝置,在支撐長杆的後端設置有定位座,定位座上設置有與定位座底面所在平面相垂直的支撐柱,支撐柱上端與前述支撐長杆相鉸接,鉸接處後方的支撐長杆上設置有控制箱。本實用新型使測量儀器始終保持在最佳的測量工作角度上,提高測量儀器的探測精度和操控作業安全性。
【專利說明】一種海洋平臺水中目標測量定位裝置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海洋工程機械領域,具體地說是一種海洋平臺水中目標測量定位
>J-U ρ?α裝直。
【背景技術】
[0002]測量儀器在水上或水下工作時,通常都需要安裝在船舶甲板舷牆上或海洋平臺、水上浮體的甲板舷牆上,進行測量和探測作業。在海洋環境幹擾下,海上裝置安裝作業危險性大,而且,固定於甲板舷牆外的測量儀器,由於要對準移動的被測量目標,按一定方向、角度發射探測信號,如果被測目標超出測量範圍,則導致探測信號接觸不到測試物體,而接收不了任何信號。現有的海上測量儀器是固定在舷側,實現定位測量,整個測量裝置只能有一個定位點(一般只能測量正前方的目標),如果被測目標不在測量儀器的正前方,船舶因搖擺運動而斜側,或隨海流運動時,則可能超出測量儀器測量範圍,而接收不到任何信號。現有技術中的定位裝置存在幾種缺陷:1、吊耳的水平高度無法條件;在海上作業,海水漲潮或落潮是普通的現象,對於被測目標來說,吊耳的高度調節決定了其測量的範圍,目前來說,高度調節是一個瓶頸;2、現有的技術一般都是需要人工來進行調節;這樣在海上突發的情況很多,不可能有人時時刻刻在一旁進行監控;3、現有技術的整體水平角度調節一般要驅動整個裝置,費時費力,且其安裝不方便。因此,迫切需要一種結構簡單可靠,操作靈活方便,工程適用性強的裝置。
【發明內容】
[0003]為了解決以上的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一種海洋平臺水中目標測量定位裝置,用以提高測量的準確度,減小工作人員的勞動強度。
[0004]本實用新型解決其技術問題所採用的技術方案:
[0005]一種海洋平臺水中目標測量定位裝置,包括支撐長杆,支撐長杆的前端設置有安裝載物的吊耳,在支撐長杆的前端還安裝有上下調節裝置,前述吊耳設置在上下調節裝置上,吊耳上端與上下調節裝置相鉸接,在上下調節裝置上安裝有驅動吊耳轉動的驅動裝置,在支撐長杆的後端設置有定位座,定位座上設置有與定位座底面所在平面相垂直的支撐柱,支撐柱上端與前述支撐長杆相鉸接,鉸接處後方的支撐長杆上設置有控制箱。
[0006]所述的海洋平臺水中目標測量定位裝置,所述上下調節裝置包括一塊直角板,該直角板上設置有兩根相互平行且長度相同的支撐杆並分別與其一端相鉸接,支撐杆另一端設置有支承座並分別與其後表面相鉸接,支撐杆內側的直角板上設置有油缸並與其底端相鉸接,油缸的活塞柱頂端與其中一根支撐杆相鉸接,使得油缸的活塞柱伸縮時,支撐杆相對於直角板轉動。
[0007]所述的海洋平臺水中目標測量定位裝置,所述驅動裝置包括安裝架、電動機和相嚙合的傳動齒輪,所述電動機和傳動齒輪分別設置在安裝架上,前述吊耳上端通過穿過安裝架後與傳動齒輪相連接。電動機和油缸分別與控制箱相連接,通過控制箱來操作電動機與油缸工作。
[0008]所述的海洋平臺水中目標測量定位裝置,前述控制箱中還連接有圖像跟蹤系統,該圖像跟蹤系統的攝像頭固定在安裝架下方的吊耳上並可隨吊耳一同轉動。
[0009]作為優選,該直角板與支撐長杆相平行的一面與支撐長杆前端下部相連接,前述安裝架與支承座的前表面相連接。
[0010]根據需求,為避免發生特殊情況,可在支撐長杆上設置有瞄準器,支撐長杆的後端設置控制支撐長杆擺動的旋轉扶手,通過人工的方式進行調節。
[0011]本實用新型所帶來的有意效果:
[0012]1、能根據被測目標的方位,保證測量儀器的測量方向能隨時快速進行調整,從而實現對測量目標的準確定位測量,使測量儀器始終保持在最佳的測量工作角度上,提高測量儀器的探測精度和操控作業安全性。
[0013]2、可以調節測量儀器的高度,擴大了測量範圍,可以應用到更多的測量目
[0014]標上。
[0015]3、可以自動進行調節,無需人工監控,減小了工作人員的勞動強度,也避免了在惡劣環境下進行操控鎖帶來的危險情況,同時也提高了測量的精度;在必要情況下還可以通過人工手動控制。
[0016]4、不僅可以在海洋平臺上使用,也可以在船舶或其它有條件的海洋或河流載體上使用。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17]附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18]下面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作以下詳細說明。
[0019]如附圖所示,本實用新型的海洋平臺水中目標測量定位裝置,其結構包括支撐長杆10,支撐長杆10的前端設置有安裝載物的吊耳1,在支撐長杆10的前端還安裝有上下調節裝置,上下調節裝置包括一塊直角板9,該直角板9上設置有兩根相互平行且長度相同的支撐杆7並分別與其一端相鉸接,支撐杆7另一端設置有支承座6並分別與其後表面相鉸接,支撐杆7內側的直角板9上設置有油缸8並與其底端相鉸接,油缸8的活塞柱頂端與其中一根支撐杆7相鉸接,使得油缸8的活塞柱伸縮時,支撐杆7相對於直角板9轉動。該直角板9與支撐長杆10相平行的一面與支撐長杆10前端下部相連接。當油缸8工作時,帶動支撐杆7運動,此時支承座6可以上下移動,同時可保證支承座6不會發生角度偏轉。
[0020]在支承座6上安裝有驅動吊耳I轉動的驅動裝置,該驅動裝置包括安裝架5、電動機4和相嚙合的傳動齒輪,所述電動機4和傳動齒輪分別設置在安裝架5上,前述吊耳I上端通過穿過安裝架5後與傳動齒輪相連接。電動機4工作時,通過嚙合的齒輪帶動吊耳I相對於安裝架5轉動。安裝架5與支承座6的前表面相連接。安裝架5上下移動時候,吊耳I與水平所在的角度保持不變。為避免海水侵蝕,將電動機4和傳動齒輪設置在防水殼體3中。
[0021]在支撐長杆10的後端設置有定位座16,定位座16上設置有與定位座16底面所在平面相垂直的支撐柱15,支撐柱15上端與前述支撐長杆10相鉸接,支撐長杆10與支撐柱15之間相垂直,可將定位座16通過螺栓固定在平臺牆板或扶欄內側上。
[0022]電動機4和油缸8分別與後方的支撐長杆後端的控制箱14相連接,通過控制箱14來操作電動機4與油缸8的工作。控制箱14中還連接有圖像跟蹤系統13,該系統可將攝像頭2中拍攝到的物體進行定位,並指揮攝像頭2對該物體進行跟蹤,讓該物體一直被保持在攝像頭2視野範圍內。圖像跟蹤系統採用特有的NCAST目標外形特徵檢測方法,被跟蹤目標無需安裝任何輔助設備,只要進入跟蹤區域,系統便可對目標進行鎖定跟蹤,使攝像機畫面以鎖定的目標為中心。
[0023]將該圖像跟蹤系統的攝像頭2固定在安裝架5下方的吊耳I上並可隨吊耳I 一同轉動,吊耳I上下移動時,攝像頭2與水平之間的角度也不會發生變化。將測量儀器安裝在吊耳I上,測量儀器的發射信號方向與攝像頭I保持一致,通過圖像跟蹤系統13,對準移動的被測量目標,按一定方向、角度發射探測信號,如果被測目標超出測量範圍,系統會通過電動機4與油缸8來調節測量儀器的位置,使其自動對準被測目標。
[0024]根據需求,為避免發生特殊情況,可在支撐長杆10上設置有瞄準器11和旋轉扶手12,通過人工的方式進行調節。
[0025]本實用新型其加工製作簡單方便,按說明書附圖所示加工製作即可。
[0026]除說明書所述的技術特徵外,均為本專業人員的已知技術。
【權利要求】
1.一種海洋平臺水中目標測量定位裝置,包括支撐長杆,支撐長杆的前端設置有安裝載物的吊耳,其特徵在於,在支撐長杆的前端還安裝有上下調節裝置,前述吊耳設置在上下調節裝置上,吊耳上端與上下調節裝置相鉸接,在上下調節裝置上安裝有驅動吊耳轉動的驅動裝置,在支撐長杆的後端設置有定位座,定位座上設置有與定位座底面所在平面相垂直的支撐柱,支撐柱上端與前述支撐長杆相鉸接,鉸接處後方的支撐長杆上設置有控制箱。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海洋平臺水中目標測量定位裝置,其特徵在於所述上下調節裝置包括一塊直角板,該直角板上設置有兩根相互平行且長度相同的支撐杆並分別與其一端相鉸接,支撐杆另一端設置有支承座並分別與其後表面相鉸接,支撐杆內側的直角板上設置有油缸並與其底端相鉸接,油缸的活塞柱頂端與其中一根支撐杆相鉸接,使得油缸的活塞柱伸縮時,支撐杆相對於直角板轉動。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海洋平臺水中目標測量定位裝置,其特徵在於所述驅動裝置包括安裝架、電動機和相嚙合的傳動齒輪,所述電動機和傳動齒輪分別設置在安裝架上,前述吊耳上端通過穿過安裝架後與傳動齒輪相連接。
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海洋平臺水中目標測量定位裝置,其特徵在於電動機和油缸分別與控制箱相連接,通過控制箱來操作電動機與油缸工作。
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海洋平臺水中目標測量定位裝置,其特徵在於前述控制箱中還連接有圖像跟蹤系統,該圖像跟蹤系統的攝像頭固定在安裝架下方的吊耳上並可隨吊耳一同轉動。
6.根據權利要求4或5所述的海洋平臺水中目標測量定位裝置,其特徵在於該直角板與支撐長杆相平行的一面與支撐長杆前端下部相連接,前述安裝架與支承座的前表面相連接。
7.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海洋平臺水中目標測量定位裝置,其特徵在於在於支撐長杆上設置有瞄準器,支撐長杆的後端設置有控制支撐長杆擺動的旋轉扶手。
【文檔編號】B63B49/00GK204037868SQ201420534282
【公開日】2014年12月24日 申請日期:2014年9月17日 優先權日:2014年9月17日
【發明者】趙越 申請人:趙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