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分桶、螺杆壓縮機及空調的製作方法
2023-12-11 04:13:47

本發明涉及空調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油分桶、螺杆壓縮機及空調。
背景技術:
螺杆壓縮機是商用空調螺杆機組的重要組成部分,被稱之為商用空調的「心臟」。
半封閉螺杆壓縮機一般採用內置油分桶結構,包括油分濾網、排氣管組件和油分桶等零組件,來達到過濾油的效果。油分過程分為以下過程:氣液混合氣體先通過與排氣軸承座連接的排氣管排出後直接衝擊油分桶內壁上分離,此為第一次油分,即撞擊分離;混合氣體再通過多孔板和油分濾網,氣流通過濾網時在濾網的過濾作用下分離油滴,此為第二次油分,即濾網分離;然後,混合氣體在重力作用下使油氣分離,此為第三次油分,即重力分離;最後氣體通過排氣口排出壓縮機。
壓縮機中,油分效率越高,排氣量越大,能效比則越高,所以,高效率的油分不僅可以節約用油,還是提高壓縮機競爭力的標準。目前,各大生產廠家把提高油分效率作為打造壓縮機品牌的重要手段,而提高壓縮機油分效率的主要手段就是整改和改善油分結構。另外,排氣結構由於氣體流速大,容易導致噪音較大,在保證油分效率提升的同時,也要保證噪音不能超標。
目前,常規螺杆機的排氣口都是位於油分桶的頂部,而混合氣體從排氣管出後方向也是豎直向上,因此,混合氣體從排氣管出來,到排氣口的距離比較近,該結構不利於油和油分桶壁的充分接觸,不利於混合氣體中的油在重力的作用下被分離出來。
技術實現要素:
為了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發明公開了一種油分桶、螺杆壓縮機及空調,其解決了現有油分桶結構的油分效果不好,間接造成壓縮機的能效較低問題。
根據本發明的一個方面,公開了一種油分桶,包括:桶體,所述桶體上開設有排氣口;油分濾網,安裝在所述桶體內,所述油分濾網與桶體的端部之間形成分離腔;排氣管,設置於所述桶體內部,且一端貫穿所述油分濾網進入分離腔內;所述排氣口設置在與所述排氣管同一側的桶壁上;所述油分桶還包括設置在所述分離腔內的導流管,所述導流管的第一端與所述排氣管連通、第二端沿遠離所述排氣口的方向延伸設置。
進一步地,所述導流管的軸線方向與所述油分濾網的徑向方向平行。
進一步地,所述導流管的軸線方向與水平面形成夾角α,α取值為45°≤α≤60°。
進一步地,所述導流管第一端位於油分桶的頂部、第二端位於油分桶的底部;所述第二端至排氣口的距離小於所述第一端至排氣口的距離。
進一步地,所述導流管底部設置有進氣口,所述進氣口與排氣管位於分離腔內的一端連接;所述導流管第二端的周向側壁上設置有至少1個排氣孔。
進一步地,所述導流管底部通過彎頭與排氣管連接。
進一步地,所述排氣孔的孔徑範圍為6mm-12mm。
進一步地,所述排氣孔為多個且均勻分布在導流管朝向桶體端部的周側上。
進一步地,所述排氣孔間的間距範圍為6mm-12mm。
根據本發明的另一方面,還公開了一種螺杆壓縮機,包括上述的油分桶。
根據本發明的再一方面,還公開了一種空調,包括上述的螺杆壓縮機。
本發明將排氣口設置在排氣管同側的桶體上,並通過導流管將原本從排氣管直接排出的氣液混合氣體導向至遠離排氣口的一側排出,使氣液混合氣體從導流管排出後至排氣口過程中,在油分桶內的行程增加,氣液混合氣體從導流管排出後,由於氣壓作用下繼續向遠離排氣口的方向運動一段距離,因此大大增加了氣液混合氣體的行程,使氣液混合氣體中的油在重力的充分作用下被分離出來,從而油分效率大大增加,提高壓縮機的能效。
附圖說明
圖1是本發明實施例的油分桶俯視剖面結構示意圖;
圖2是本發明實施例的油分桶側視剖面結構示意圖;
圖3是本發明實施例導流管的安裝結構示意圖;
圖例:1、桶體;11、排氣口;2、油分濾網;3、分離腔;4、排氣管;5、導流管;51、進氣口;52、排氣孔。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實施例對本發明做進一步說明,但不局限於說明書上的內容。
如圖1和圖2所示,本發明公開了一種油分桶,包括:桶體1、油分濾網2、排氣管4和導流管5。所述桶體1上開設有排氣口11,所述油分濾網2通過多孔鋼板安裝在所述桶體1內,所述油分濾網2與桶體1的端部之間形成分離腔3;所述排氣管4設置於所述桶體1內部,且一端貫穿所述油分濾網2進入分離腔3內;所述排氣口11設置在與排氣管4同一側的桶壁上;所述導流管5設置在分離腔3內,所述導流管5的第一端與排氣管4連通、第二端沿遠離所述排氣口11的方向延伸設置。
本發明將原本設置在桶體1頂部的排氣口11設置在與排氣管4同一側的桶壁上,將導流管5的第一端設置在排氣管4伸入所述分離腔3的一端上並連通,再將導流管5第二端沿遠離所述排氣口11的方向延伸設置,通過導流管5將從排氣管4排出的氣液混合氣體導向分離腔3內遠離排氣口11的一側,並最終與油分桶內壁撞擊,進行第一次油分,撞擊後的氣液混合氣流通過油分濾網2再進行第二次油分,最後再通過重力油分進行第三次油分,最後從桶體1側面的排氣口11排出。
需要說明的是,將排氣口11設置在排氣管4同側的桶體1上,並通過導流管5將原本從排氣管4直接排出的氣液混合氣體導向至遠離排氣口11的一側排出,使氣液混合氣體從導流管5排出後至排氣口11過程中,在油分桶內的行程增加,氣液混合氣體從導流管5排出後,由於氣壓作用下繼續向遠離排氣口11的方向運動一段距離,因此大大增加了氣液混合氣體的行程,使氣液混合氣體中的油在重力的充分作用下被分離出來,從而油分效率大大增加,提高壓縮機的能效。
進一步地,在圖1所示的實施例中,所述導流管5的軸線方向與油分濾網2的徑向方向平行,且所述導流管5的第一端位於油分桶的頂部、第二端位於油分桶的底部,且導流管5第二端至排氣口11的距離小於導流管5第一端至排氣口11的距離,從而使氣液混合氣體儘可能地遠離排氣口11的一側。
進一步地,在圖2所示的實施例中,所述導流管5的軸線方向與水平面形成夾角α,α取值為45°≤α≤60°,在引導氣液混合氣體遠離排氣口11的同時,還可以防止導流管5排出的氣液混合氣體衝擊油麵,產生油麵波動的現象,進而防止低油位保護。
進一步地,在圖1和圖3所述的實施例中,所述導流管5底部設置有進氣口51,所述進氣口51與排氣管4位於分離腔3內的一端通過彎頭連接;所述導流管5第二端的周向側壁上設置至少1個排氣孔52,所述排氣孔52的孔徑範圍為6mm-12mm;所述排氣孔52最好為多個且均勻分布在導流管5朝向桶體1端部的周側上,每個排氣孔52間的間距範圍為6mm-12mm。如此設置排氣孔52可以將排氣管4排出的氣液混合氣體引導並撞擊在桶體1端部遠離排氣口11的一側,進行第一次油分,使氣液混合氣體的行程增加,並且通過均勻分布在導流管5側壁上的排氣孔52,使氣液混合氣體可以均勻的衝擊油分桶壁面,從而形成均勻的混合氣流,提高油分效果。
根據本發明的另一方面,還公開了一種螺杆壓縮機,包括上述的油分桶。
根據本發明的再一方面,還公開了一種空調,包括上述的螺杆壓縮機。
本發明的油分桶大大增加了氣液混合氣體的行程,使氣液混合氣體中的油在重力的充分作用下被分離出來,從而油分效率大大增加,提高壓縮機的能效。
顯然,本發明的上述實施方式僅僅是為清楚地說明本發明所作的舉例,而並非是對本發明的實施方式的限定。對於所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來說,在上述說明的基礎上還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變化或變動。這裡無法對所有的實施方式予以窮舉。凡是屬於本發明的技術方案所引伸出的顯而易見的變化或變動仍處於本發明的保護範圍之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