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治療亞急性甲狀腺炎的中藥製劑的製作方法
2023-12-10 13:13:52
一種治療亞急性甲狀腺炎的中藥製劑的製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發明公開了一種治療亞急性甲狀腺炎的中藥製劑,屬於中藥領域。其是由下述重量份的中藥製成:夏枯草10-15、連錢草8-12、半枝蓮6-10、貓爪草6-10、上茯苓8-12、天葵子8-12、南五味子5-8、半夏6-10、黃柏5-8、威靈仙6-10、天花粉8-12、金銀花8-12、蒲公英8-12、蜂房8-12、山茱萸5-8、橘核5-8、丹參6-10。本發明採用天然中藥為原料,療效確切且無毒副作用,能有效治癒亞急性甲狀腺炎且不易復發,有效率達99%。
【專利說明】一種治療亞急性甲狀腺炎的中藥製劑
【技術領域】
[0001]本發明涉及一種治療亞急性甲狀腺炎的中藥製劑,屬於中藥領域。
【背景技術】
[0002]亞急性甲狀腺炎又稱病毒性甲狀腺炎,DeQuervain甲狀腺炎,肉芽腫性甲狀腺炎或巨細胞性甲狀腺炎等,系1904年由DeQuervain首先報告。本病近年來逐漸增多,臨床變化複雜,可有誤診及漏診,且易復發,導致健康水平下降,但多數患者可得到痊癒。本病可因季節或病毒流行而有人群發病的特點。
[0003]亞急性甲狀腺炎多見於30~50歲的成人,女性發病率較男性為高。一般認為本病與病毒感染有關,因為多數患者繼發於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腮腺炎等病毒感染。本病臨床症狀變化很大,如有的以甲狀腺局部迅速腫大,劇烈疼痛為主要表現,而全身症狀不甚明顯;也有的因發病急驟,全身症狀特別嚴重,而忽略了甲狀腺的局部症狀和體徵,故本病極易引起誤診或漏診。
[0004]亞甲炎的病因至今尚未明確,因其發病前常有感冒等上呼吸道感染史,研究認為與病毒感染有關。亞甲炎起病較急,患者常突然出現頸前疼痛不可觸碰,疼痛可牽連頭部、頸後部、下頜部、耳後部,大多伴有發熱,體溫在37.5°C~39°C,發燒午後明顯或加重,晨起可自行消退,初期伴有心慌、怕熱、多汗等甲亢表現。查體甲狀腺腫大、質硬或有結節,觸痛明顯。實驗室檢查T3、T4、FT3、FT4升高,血沉增快,白細胞正常或輕度增高,甲狀腺吸碘率降低,甲狀腺掃描顯影稀疏。若病情嚴重,少數病人後期出現甲減。該病可多次反覆發作。
【發明內容】
`[0005]本發明的目的在於提供一種治療亞急性甲狀腺炎的中藥製劑,該中藥製劑療程短、療效確切、無毒副作用且病情不易復發。
[0006]本發明的技術方案是:
[0007]—種治療亞急性甲狀腺炎的中藥製劑,是由下述重量份的中藥製成:夏枯草10-15、連錢草8-12、半枝蓮6-10、貓爪草6_10、上茯苓8_12、天葵子8_12、南五味子5_8、半夏6-10、黃柏5-8、威靈仙6-10、天花粉8-12、金銀花8_12、蒲公英8_12、蜂房8_12、山茱萸5-8、橘核 5-8、丹參 6-10。
[0008]優選的,一種治療亞急性甲狀腺炎的中藥製劑,是由下述重量份的中藥製成:夏枯草12、連錢草10、半枝蓮8、貓爪草8、上茯苓10、天葵子10、南五味子6、半夏8、黃柏6、威靈仙8、天花粉10、金銀花10、蒲公英10、蜂房10、山茱萸6、橘核6、丹參8。
[0009]配製及服用方法:水煎服,每日一劑,分早晚兩次飯後服用,7天為一療程。
[0010]各中藥的藥理作用:
[0011]夏枯草:辛、苦,寒。歸肝、膽經。功效與主治:清火,明目,散結,消腫。用於目赤腫痛,目珠夜痛,頭痛眩暈,瘰癧,癭瘤,乳癰腫痛;甲狀腺腫大,淋巴結結核,乳腺增生,高血壓。[0012]連錢草:辛、微苦,微寒。歸肝、腎、膀胱經。功效與主治:利溼通淋,清熱解毒,散瘀消腫。用於熱淋,石淋,溼熱黃疸,瘡癰腫痛,跌扑損傷。
[0013]半枝蓮:辛、苦,寒。歸肺、肝、腎經。功效與主治:清熱解毒,化瘀利尿。用於疔瘡腫毒,咽喉腫痛,毒蛇咬傷,跌扑傷痛,水腫,黃疸。
[0014]貓爪草:甘、辛,溫。歸肝、肺經。功效與主治:散結,消腫。用於瘰癧未潰;淋巴結結核。
[0015]上茯苓:甘、淡,平。歸肝、胃經。功效與主治:除溼,解毒,通利關節。用於溼熱淋濁,帶下,癰腫,瘰病,疥癬,梅毒及汞中毒所致的肢體拘攣,筋骨疼痛。
[0016]天葵子:甘、苦,寒。歸肝、胃經。功效與主治:清熱解毒,消腫散結。用於癰腫疔瘡,乳痛,瘰病,毒蛇咬傷。
[0017]南五味子:酸、甘,溫。歸肺、心、腎經。功效與主治:收斂固澀,益氣生津,補腎寧心。
[0018]半夏:辛、溫;有毒。歸脾、胃、肺經。功效與主治:燥溼化痰,降逆止嘔,消痞散結。用於痰多咳喘,痰飲眩悸,風痰眩暈,痰厥頭痛,嘔吐反胃,胸腺痞悶,梅核氣;生用外治癰腫痰核。
[0019]黃柏:苦,寒。歸腎、膀胱經。功效與主治:清熱燥溼,瀉火除蒸,解毒療瘡。用於溼熱瀉痢,黃疸,帶下,熱淋,腳氣,痿甓,骨蒸勞熱,盜汗,遺精,瘡瘍腫毒,溼疹瘙癢。鹽黃柏滋陰降火。用於陰虛火旺,盜汗骨蒸。
[0020]威靈仙:辛、鹹,溫。歸膀胱經。功效與主治:祛風除溼,通絡止痛。用於風溼痺痛,肢體麻木,筋脈拘攣,屈伸不利,骨硬咽喉。
`[0021]天花粉:甘、微苦,微寒。歸肺、胃經。功效與主治:清熱生津.消腫排膿。用於熱病煩渴,肺熱燥咳,內熱消渴,瘡瘍腫毒。
[0022]金銀花:甘,寒。歸肺、心、胃經。功效與主治:清熱解毒,涼散風熱。用於癰腫疔瘡.喉痺,丹毒,熱毒血痢,風熱感冒,溫病發熱。
[0023]蒲公英:苦、甘,寒。歸肝、胃經。功效與主治:清熱解毒,消腫散結,利尿通淋。用於疔瘡腫毒,乳癰,瘰癧,目赤,咽痛,肺癰,腸痛,溼熱黃疸,熱淋澀痛。
[0024]蜂房:甘,平。歸胃經。功效與主治:祛風,攻毒,殺蟲,止痛。於齲齒牙痛,瘡瘍腫毒,乳癰,瘰癧,皮膚頑癬,鵝掌風。
[0025]山茱萸:酸、潘,微溫。歸肝、腎經。功效與主治:補益肝腎,澀精固脫。用於眩暈耳鳴,腰膝酸痛,陽屢遺精。遺尿尿頻,崩漏帶下,大汗虛脫,內熱消渴。
[0026]橘核:苦,平。歸肝、腎經。功效與主治:理氣,散結,止痛。用於小腸疝氣,睪丸腫痛,乳癰腫痛。
[0027]丹參:苦,微寒。歸心、肝經。功效與主治:祛瘀止痛,活血通經,清心除煩。用於月經不調,經閉痛經,癥瘕積聚,胸腹刺痛,熱痺疼痛,瘡瘍腫痛,心煩不眠;肝脾腫大,心絞痛。
[0028]本發明的有益效果是:本發明採用天然中藥為原料,療效確切且無毒副作用,能有效治癒亞急性甲狀腺炎且不易復發,有效率達99%。
[0029]以下結合臨床試驗及典型病例對本發明進一步說明。
[0030]一、臨床試驗
[0031]1、臨床資料:隨機選取14~70歲的亞急性甲狀腺炎患者100例,其平均年齡為36.5歲,其中,男性38例,女性62例。
[0032]2、治療方法:治療組服用本發明藥物,每天分兩次飯後口服,7天為一療程,共服用4個療程。
[0033]3、療效評定標準
[0034]痊癒:症狀及體徵消失,血清FT3、FT4、TSH正常、血沉恢復正常。
[0035]有效:症狀及體徵明顯緩解,癭腫、癭痛減輕,血清FT3、FT4、TSH正常、血沉有所改
盡
口 ο
[0036]無效:症狀及體徵未見好轉,癭腫、癭痛無減輕,血清FT4、TSH仍增高或波動性增高,TSH仍降低,血沉仍增高。
[0037]5、治療結果:在臨床使用本發明藥物,服藥的100例患者,服藥2個療程後,症狀有所緩解,服藥4個療程後,症狀明顯改善。臨床試驗100例患者中,痊癒84例,有效15例,無效I例,總有效率為99%。
[0038]二、典型病例
[0039]於某,女,37歲,,病人自述:晨起突感咽痛,發熱39°C,伴咳嗽,咳少許黏液痰,無咯血,痰中帶血等,無盜汗,伴頸前區疼痛,吞咽時加重,伴食慾減退甲狀腺腫大,壓痛明顯,醫院檢查:亞急性甲狀腺炎。服用本發明藥物2個療程後,症狀明顯減輕,繼續服藥2個療程後痊癒,半年後隨訪,病情`無復發。
【具體實施方式】
[0040]實施例1
[0041 ] 配比(單位:重量份):
[0042]夏枯草12、連錢草10、半枝蓮8、貓爪草8、上茯苓10、天葵子10、南五味子6、半夏
8、黃柏6、威靈仙8、天花粉10、金銀花10、蒲公英10、蜂房10、山茱萸6、橘核6、丹參8。
[0043]配製及服用方法:水煎服,每日一劑,分早晚兩次飯後服用,7天為一療程。
[0044]實施例2
[0045]配比(單位:重量份):
[0046]夏枯草10、連錢草12、半枝蓮10、貓爪草6、上茯苓8、天葵子12、南五味子5、半夏6、黃柏8、威靈仙10、天花粉8、金銀花8、蒲公英12、蜂房8、山茱萸8、橘核5、丹參10。
[0047]配製及服用方法同實施例1。
[0048]實施例3
[0049]配比(單位:重量份):
[0050]夏枯草15、連錢草8、半枝蓮6、貓爪草10、上茯苓12、天葵子8、南五味子8、半夏
10、黃柏5、威靈仙6、天花粉12、金銀花12、蒲公英8、蜂房12、山茱萸5、橘核8、丹參6。[0051 ] 配製及服用方法同實施例1。
【權利要求】
1.一種治療亞急性甲狀腺炎的中藥製劑,其特徵在於,是由下述重量份的中藥製成:夏枯草10-15、連錢草8-12、半枝蓮6-10、貓爪草6_10、上茯苓8_12、天葵子8_12、南五味子5-8、半夏6-10、黃柏5-8、威靈仙6-10、天花粉8_12、金銀花8_12、蒲公英8_12、蜂房8_12、山萊英5-8、橘核5-8、丹參6-10。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治療亞急性甲狀腺炎的中藥製劑,其特徵在於,是由下述重量份的中藥製成:夏枯草12、連錢草10、半枝蓮8、貓爪草8、上茯苓10、天葵子10、南五味子6、半夏8、黃柏6、威靈仙8、天花粉10、金銀花10、蒲公英10、蜂房10、山茱萸6、橘核·6、丹參8。
【文檔編號】A61K36/896GK103860798SQ201410080795
【公開日】2014年6月18日 申請日期:2014年3月6日 優先權日:2014年3月6日
【發明者】董慶玉 申請人:董慶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