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配電設備的製作方法
2023-08-05 22:02:51 1

本實用新型涉及電氣設備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配電設備。
背景技術:
配電櫃作為自動化生產不可或缺的配電輔助設備,其重要性不言而喻,由於配電櫃進出電纜較多,所以現有的配電櫃看起來非常亂,且很難快速的尋找對應電纜的位置;特別是大電流負載的電纜,由於電纜比較粗,現有配電櫃配置的線槽很難放入。
技術實現要素:
針對現有技術中所存在的不足,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於提供配電設備,為了解決現有的配電櫃電纜放置比較亂的問題。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採用了如下的技術方案:
一種配電設備,包括櫃體,所述櫃體的上端設有與櫃體上端面尺寸匹配的頂蓋,所述頂蓋由接線機構和保護機構兩部分組成,所述接線機構包括由上下配合使用的上線盒和下線盒組成,所述上線盒和下線盒均包括固定部和引線部,引線部設置在頂蓋的中部,固定部圍繞引線部設置;所述引線部的外表面設置有環形凸稜,引線部的內表面與環形凸稜所圈區域對應的位置開有多個弧形引線槽,引線槽內布置有多個弧形凸稜;上線盒和下線盒的多個弧形引線槽槽口相向對應配合使用;
所述保護機構包括固定蓋及其內表面靠近接線機構的位置設置的保護罩,其橫截面呈凵形,並與固定蓋及固定蓋所連櫃體側部圍成下方與櫃體內室相通的腔體;所述櫃體的腔體內設置有接線裝置,所述接線裝置包括上壓板和下壓板,所述上壓板和下壓板均包括有固定座及位於固定座上等間距設置的多個接線柱,所述接線柱遠離固定座的端面上垂直該端面開有帶銅片的固定孔;所述上壓板和下壓板上的多個接線柱均形成階梯狀結構,所述上壓板和下壓板之間反向對應配合安裝使用。
其中,相鄰接線柱之間形成放置槽。
具體地,所述上壓板和下壓板的固定座上背對接線柱的一側分別開有與預加工在配電箱上接線裝置固定部位的固定齒相匹配的多個固定槽。
進一步地,所述櫃體內從上到下通過抽屜式隔板分隔成多個工作區,每個工作區內的其中一側壁上設有多個通風格柵,通風格柵上設有過濾網。
相比於現有技術,本實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由上下配合使用的上線盒和下線盒組成,引線部的內表面與環形凸稜所圈區域對應的位置開有多個弧形引線槽,上線盒和下線盒的多個弧形引線槽槽口相向對應配合使用,頂蓋的固定蓋能使電纜線整齊規則分布,拓展了電纜的繞線方式,並將櫃體的頂蓋充分利用,使其功能多樣化,同時電纜在引用的時候能工整齊有序,整體視覺美觀。對於高壓部件通過保護罩的隔離,能保證檢修人員的安全,也能夠觀察到其內部的安裝部件。接線柱設計為階梯狀結構,拆裝使不容易觸碰到相鄰接線柱上的線,拆裝方便;固定方便,無需通過螺絲固定,直接採用固定槽和固定齒卡固,拆裝方便,降低安裝報廢率。整個設備能夠保證配電櫃內部布線的美觀,方便檢修人員查找線路,設置橡膠墊片放置電纜造成的損傷,避免了事故的發生。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頂蓋未完全裝配狀態的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上線盒的正面結構示意圖;
圖3為本實用新型上線盒的背面結構示意圖;
圖4為本實用新型上線盒通槽所在側的側視圖;
圖5為本實用新型上線盒與下線盒配合安裝後的側視圖;
圖6為本實用新型接線機構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本實用新型的為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採用了如下的技術方案:
參見圖1-圖6,一種配電設備,包括櫃體1,所述櫃體1的上端設有與櫃體1上端面尺寸匹配的頂蓋,所述頂蓋由接線機構4和保護機構兩部分組成,所述接線機構4包括由上下配合使用的上線盒41和下線盒42組成,所述上線盒41和下線盒42均包括固定部44和引線部43,引線部43設置在頂蓋的中部,固定部44圍繞引線部43設置;所述引線部43的外表面設置有環形凸稜45,環形凸稜45起到標示的作用,上線盒41和下線盒42可整體嵌入櫃體1頂部內,還可採用搭接式結構,搭接式結構具體為,上線盒41的固定部44水平面大於下線盒42的水平面,下線盒42嵌入櫃體1頂部內,上線盒41的固定部44搭接在櫃體1頂部的外圍上後再次固定。引線部43的內表面與環形凸稜45所圈區域對應的位置開有多個弧形引線槽6,工作人員可以通過環形凸稜45得知電纜的安裝位置;引線槽6內布置有多個弧形凸稜7;上線盒41和下線盒42的多個弧形引線槽6槽口相向對應配合使用;線纜固定在上線槽和下線槽相向配合的多個弧形引線槽6內,弧形凸稜7加大線盒與線纜之間的摩擦,防止線纜固定後在外力的作用竄動;頂蓋的固定蓋3能使電纜線整齊規則分布,拓展了電纜的繞線方式,並將櫃體1的頂蓋充分利用,使其功能多樣化,同時電纜安裝的時候能工整齊有序,整體視覺美觀。安裝後頂蓋上的弧形引線槽6置於櫃體1內,線纜通過引線通槽與櫃體1內的接線裝置接通。
所述保護機構包括固定蓋3及其內表面靠近接線機構4的位置設置的保護罩2,其橫截面呈凵形,並與固定蓋3及固定蓋3所連櫃體1側部圍成下方與櫃體1內室相通的腔體;對於高壓部件通過保護罩2的隔離,能保證檢修人員的安全,也能夠觀察到其內部的安裝部件。
所述櫃體1的腔體內設置有接線裝置,所述接線裝置包括上壓板8和下壓板9,所述上壓板8和下壓板9均包括有固定座及位於固定座上等間距設置的多個接線柱,所述接線柱遠離固定座的端面上垂直該端面開有帶銅片的固定孔;所述上壓板8和下壓板9上的多個接線柱均形成階梯狀結構,所述上壓板8和下壓板9之間反向對應配合安裝使用;其中,相鄰接線柱之間形成放置槽11。本實用新型結構簡單、設計新穎,接線柱設計為階梯狀結構,拆裝使不容易觸碰到相鄰接線柱上的線,拆裝方便;固定方便,無需通過螺絲固定,直接採用固定槽和固定齒卡固固定,拆裝方便,降低安裝報廢率。本實用新型在使用時,先將下壓板9通過固定槽5固定在配電箱上的固定齒上,再將母線通過螺釘固定在帶銅片的固定孔內擰緊,再將上壓板8反向配合扣壓在下壓板9上,並將上壓板8上的固定槽卡固在配電箱上上壓板8固定位置處設置的固定齒上固定即可。
具體地,所述上壓板8和下壓板9的固定座上背對接線柱的一側分別開有與預加工在配電箱上接線裝置固定部44位的固定齒相匹配的多個固定槽。
進一步地,所述櫃體1內從上到下通過抽屜式隔板7分隔成多個工作區,每個工作區內的其中一側壁上設有多個通風格柵,通風格柵上設有過濾網。工作空間內通過可抽出式隔板7隔開,整體結構設計非常合理,拆卸、組裝也很方便,對其整個櫃體1內部空間進行散熱,並起到保護的作用。
所述放置槽11的底部開有線槽13,線槽13內設置有凸稜。現有的接線裝置只能有限地限制住母線,母線在外力作用下能在接線裝置形成的放置槽11中前後移動,一旦兩根母線過於接近,很容易造成短路,損毀設備。放置槽11的底部設置線槽13,線槽13內設置有凸稜,在布置母線時,可將不同的線置於分別置於不同的線槽13中,凸稜的設置增大了線與線槽13之間的摩擦避免母線位移,將線與線之間分開,大大降低了母線短路事故的發生。
以上所述僅為本實用新型的較佳實施例而已,並不用以限制本實用新型,凡在本實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則之內,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換、改進等,均應包含在本實用新型的保護範圍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