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作物鉀肥的施用方法與流程
2023-12-09 19:05:41 3
本發明涉及農業領域,具體地,涉及一種作物鉀肥的施用方法。
背景技術:
:鉀素是植物體內多種酶的催化劑,能促進作物光合作用和蛋白質合成,不僅可促進作物根系生長,也有利於提高作物的抗旱、抗寒能力。施用鉀肥是保證糧食增產、高產、穩產的一種重要農藝措施。我國作為肥料資源強度約束型國家,肥料礦產資源特別是鉀資源匱乏,形勢不容樂觀,人均鉀礦資源僅為世界平均水平的7%。據估計,按目前的開採速度15年內鉀礦資源將被耗竭,肥料資源危機迫在眉睫。鉀肥不合理施用造成肥料資源浪費,養分利用率低下,也容易引起環境汙染,據統計我國作物鉀肥利用率為21.2%-35.9%,平均僅為31.3%。對農田作物進行適宜的鉀肥用量的施用不僅可促進我國鉀肥資源的高效利用,也可保證作物穩產高產。目前,對作物鉀肥施用量的計算方法主要有土壤養分分區法、目標產量法(土壤養分矯正係數法和地力差減法)、肥料效應函數法、養分豐缺指標法等。土壤養分分區法僅適宜於生產水平差異小、基礎均一的地區,依賴於經驗較多,造成區域間、甚至分區間的變異性增加;土壤養分矯正係數法和地力差減法受各養分的耦合作用和田間等諸多因素影響,準確度受影響,技術難度大,而且周期長、因素較多、過程複雜,獲取難度大等缺點。肥料效應函數法則受市場肥料價格、作物價格和所選定的邊際報酬率的直接影響。因此,有必要發明一種保證土壤鉀素長期平衡,維持作物高產穩產,保護生態環境的作物鉀肥施用方法。技術實現要素:本發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作物鉀肥的施用方法,該方法操作性強,容易掌握,推廣應用簡便,僅需要進行土壤有效鉀素的測定就能實現土壤鉀素平衡。為了實現上述目的,本發明提供一種作物鉀肥的施用方法,該方法包括:在作物的一個生長周期內,對農田進行鉀肥的施用,其特徵在於,所述農田單位面積的鉀肥施用量其中,所述Corpout為所述農田單位面積的作物收穫所帶出農田的鉀的質量,所述Envin為從環境進入單位面積農田的鉀的質量,所述Ratout為所述單位面積農田鉀的損失率,所述α為鉀肥施用矯正係數,所述α=標準速效鉀含量/農田土壤速效鉀含量。優選地,所述Corpout=Yieout+Strout,其中,Yieout為所述農田單位面積的作物收穫經濟產量所帶出的鉀的質量,Strout為所述單位面積農田秸稈含鉀的質量,所述經濟產量指農田中收穫物的產量,所述收穫物包括籽粒、塊莖和皮棉中的至少一種。優選地,所述Corpout=Uptout-Retin,其中,Uptout為所述單位面積農田的作物吸收的總的鉀的質量,Retin為所述單位面積農田的秸稈還田的鉀的質量。優選地,所述Yieout=Yield×Nutyie,所述Strout=Straw×Nutstr,其中,Yield為所述單位面積農田的作物的經濟產量,Nutyie為所述單位面積農田形成每1kg的所述收穫物中的鉀的質量,Straw為所述單位面積農田的秸稈產量,Nutstr為所述單位面積農田形成每1kg的秸稈中的鉀的質量。優選地,所述Uptout=Yield×Nutneed,所述Retin=Straw×Ratstr×Nutstr,其中,Yield為所述單位面積農田的作物的經濟產量,Nutneed為所述單位面積農田形成每1kg作物經濟產量需要的鉀的質量,Straw為所述單位面積農田的秸稈產量,Ratstr為所述單位面積農田的秸稈還田率,Nutstr為所述單位面積農田形成每1kg秸稈中的鉀的質量。優選地,所述Envin為0-40kg/hm2。優選地,所述Ratout為0-25%。優選地,所述作物為選自小麥、玉米、水稻、馬鈴薯和棉花中的至少一種。通過上述技術方案,本發明根據土壤地力來確定農田作物適宜鉀肥用量,可實現簡單、快速、準確的定量化鉀肥的施用。本發明方法所推薦的農田作物施鉀量既補充了在作物生長期間的鉀吸收量,也補足了作物生長期間土壤的鉀損失量,從而保持土壤的鉀平衡,維持土壤持續供應鉀的能力,保證作物高產、穩產,同時成本節約,可操作性強,利於推廣應用。本發明的其他特徵和優點將在隨後的具體實施方式部分予以詳細說明。附圖說明附圖是用來提供對本發明的進一步理解,並且構成說明書的一部分,與下面的具體實施方式一起用於解釋本發明,但並不構成對本發明的限制。在附圖中:圖1為本發明實施例1中鉀肥施用量與華東冬小麥產量關係曲線圖。圖2為本發明實施例1中鉀肥施用量與黃土高原冬小麥產量關係曲線圖。圖3為本發明實施例2中鉀肥施用量與東北春播玉米產量關係曲線圖。圖4為本發明實施例2中鉀肥施用量與黃淮海平原夏播玉米產量關係曲線圖。圖5為本發明實施例3中鉀肥施用量與江南丘陵平原雙單季稻區晚稻產量關係曲線圖。圖6為本發明實施例3中鉀肥施用量與江南丘陵平原雙單季稻區早稻產量關係曲線圖。具體實施方式以下結合附圖對本發明的具體實施方式進行詳細說明。應當理解的是,此處所描述的具體實施方式僅用於說明和解釋本發明,並不用於限制本發明。本發明提供一種作物鉀肥的施用方法,該方法包括:在作物的一個生長周期內,對農田進行鉀肥的施用,其特徵在於,所述農田單位面積的鉀肥施用量其中,所述Corpout為所述農田單位面積的作物收穫所帶出農田的鉀的質量,所述Envin為從環境進入單位面積農田的鉀的質量,所述Ratout為所述單位面積農田鉀的損失率,所述α為鉀肥施用矯正係數,所述α=標準速效鉀含量/農田土壤速效鉀含量。根據本發明,所述作物的生長周期是指某一作物從播種到收割所用的時間,就某些地區而言,同一種作物一年可播種多次,因此,所述作物的生長周期可以不以年為限制,此為本領域技術人員所共知。作物的施肥方法可以根據不同作物的需肥規律,在生長周期內的適宜時間,選取適宜的方法進行肥料的施用,例如可以在翻耕前施入基肥、拔節期施入追肥等,此為本領域技術人員所公知,在此不再贅述。所述單位面積的鉀肥施用量(Fert)為在作物的一個生長周期內對單位面積的作物施用鉀肥的總的質量。根據本發明,所述速效鉀亦稱有效鉀,指土壤中可以直接迅速被吸收利用的鉀,主要包括土壤溶液中游離的鉀離子和土壤膠體上吸附的交換性鉀,後者佔90%以上。其含量因受施肥、基質、氣候條件等影響,變化很大,可以從1mg/kg到800mg/kg。速效鉀的含量由北向南逐步減少,有明顯的地帶性特徵。測定土壤中速效鉀含量一般採用乙酸銨溶液為浸提劑,使銨離子與土壤膠體表面的鉀離子進行交換,並與水溶性鉀離子一起進入溶液,浸出液中的鉀可以直接用火焰光度測定。此外,還可以採用硝酸鈉溶液作浸提劑,浸出液中的鉀離子與四苯硼鈉反應生成白色沉澱,根據溶液的渾濁度,利用比濁法測定鉀的含量。本領域技術人員在面對測定土壤中速效鉀含量時可選 取適宜的方法,本發明並不因此而受到限制。土壤的供鉀潛力決定於成土母質、風化條件和耕作措施等。我國土壤的供鉀潛力雖然差別很大,但也具有明顯的地帶性分布規律。供鉀潛力低的土壤主要分布於長江以南地區,特別是華南地區分布廣泛,這主要是由於此地區氣溫高、雨量大,土壤風化程度高、淋溶強烈,造成一些富含鉀的原生礦物分解殆盡。這類土壤是我國地帶性土壤中鉀素水平最低的土壤,加之此地區農業集約化程度高,土壤鉀素消耗大,因此是我國首先出現作物缺鉀症狀和最早施用鉀肥的地區,目前也是鉀肥高效區。西北地區的黃土、黑壚土,華北的潮土、褐土等由於土壤風化和淋溶較弱,砂粒富含長石、雲母,粘粒富含水雲母,粘粒礦物以固鉀能力較強的蛭石、蒙脫石等為主,因此土壤所吸持的鉀離子較多,是我國供鉀潛力最高的土壤。「國家土壤肥力與肥料效益長期監測基地網」的長期肥料試驗研究表明,一般南方土壤(重慶紫色土、湖南紅壤和浙江水稻土)連續3-5年不施用鉀肥,作物產量將受明顯影響;在北京褐潮土、河南潮土上,連續10年左右不施鉀肥可保證作物產量沒有明顯下降,但10年後作物明顯減產;東北黑土連續10-15年不施鉀肥,可保證作物不減產,但之後應補充鉀肥;在土壤富鉀的新疆灰漠土和陝西黃土上,可連續15年以上不施鉀肥作物不減產。但是,雖然作物產量沒有明顯降低,各地區農田鉀素表觀平衡為負值,鉀素虧空較多。鉀素的支出大於投入,其虧缺部分顯然依靠土壤自身循環,由土壤提供,即依靠土壤鉀素來維持一定的產量,因而農田土壤鉀素的收支狀況,將反映在土壤鉀素肥力水平的消長上。為維持與提高土壤鉀素持續能力,使作物獲得高產穩產,也應充分注意土壤鉀素的平衡問題。但是,如北方地區土壤含鉀量較高,土壤供鉀潛力高,土壤所蘊藏的豐富鉀素資源要充分利用,不能僅僅為了鉀素投入和產出的平衡而大量施用鉀肥。因此,根據當地土壤的供鉀能力,以土壤速效鉀含量為參照進行農田鉀肥施用的矯正後再進行鉀肥的施用既可以充分利 用土壤鉀素,維持與提高土壤鉀素持續供應能力,又可以保持作物高產穩產;所述鉀肥施用矯正係數α=標準速效鉀含量/農田土壤速效鉀含量。其中,根據不同作物對鉀素的需求規律及當地農田土壤的實際情況,所述標準速效鉀含量可以為80-120mg/kg。根據本發明,所述農田單位面積的作物收穫所帶出農田的鉀的質量(Corpout)可以包括農田單位面積的作物收穫經濟產量所帶出的鉀的質量(Yieout)和單位面積農田秸稈含鉀的質量(Strout),即Corpout=Yieout+Strout;所述經濟產量指農田中收穫物的產量,所述收穫物可以包括籽粒、塊莖和皮棉中的至少一種。根據本發明,所述農田單位面積的作物收穫經濟產量所帶出的鉀的質量(Yieout)可以根據單位面積農田的作物的經濟產量(Yield)中形成每1kg的收穫物中的鉀的質量(Nutyie)求得,即Yieout=Yield×Nutyie;所述Strout可以根據單位面積農田的秸稈產量(Straw)中形成每1kg的秸稈中的鉀的質量(Nutstr)求得,即Strout=Straw×Nutstr。根據本發明,所述農田單位面積的作物收穫所帶出農田的鉀的質量(Corpout)也可以為所述單位面積農田的作物吸收的總的鉀的質量(Uptout)與所述單位面積農田的秸稈還田的鉀的質量(Retin)之差,即Corpout=Uptout-Retin。根據本發明,所述單位面積農田的作物吸收的總的鉀的質量(Uptout)可以根據單位面積農田的作物的經濟產量(Yield)中形成每1kg作物經濟產量需要的鉀的質量(Nutneed),即Uptout=Yield×Nutneed。所述單位面積農田的秸稈還田的鉀的質量(Retin)可以根據單位面積農田的秸稈產量(Straw)中單位面積農田形成每1kg秸稈中的鉀的質量(Nutstr)與單位面積農田的秸稈還田率(Ratstr)之積計算,即Retin=Straw×Ratstr×Nutstr。大田試驗研究表明,鉀素多集中在作物的秸稈中,如我國1636個小麥 田間試驗樣點數據發現,小麥鉀素收穫指數為0.01-0.52,平均約為0.21;我國2917個春玉米和夏玉米田間試驗樣點數據得出,玉米鉀素收穫指數為0.03-0.79,平均約為0.23;本課題組根據根據全國544個水稻樣點數據搜集的結果表明,水稻鉀素收穫指數在0.03-0.60,平均約為0.16。其中,鉀素收穫指數為籽粒鉀積累總量/植株鉀素積累總量。因此,我國小麥、玉米、水稻籽粒吸鉀量分別僅佔作物地上部分吸鉀總量的21%、23%和16%,相反79%、77%和84%的鉀累積在小麥、玉米和水稻的秸稈中。因此,秸稈還田對土壤中鉀的含量影響明顯。根據本發明,所述從環境進入單位面積農田的鉀的質量(Envin)可以包括通過幹/溼沉降輸入農田的鉀的質量。幹沉降指大氣降塵直接下落在土錶帶入的鉀的質量,溼沉降指大氣中包括總懸浮顆粒所含的鉀隨著降水進入土壤-作物系統的量。通過幹/溼沉降輸入農田的鉀含量較低,優選地,所述從環境進入單位面積農田的鉀的質量(Envin)可以為0-40kg/hm2。根據本發明,鉀可通過徑流和/或淋溶損失,但除一些有機土、地下水位較高的砂質土壤或過量施肥導致土壤處於富鉀狀態的土壤外,淋溶水中鉀的濃度較低,隨徑流損失是農田土壤鉀損失的途徑。鉀損失的載體主要是泥沙,受降雨強度影響大,降雨強,鉀損失顯著增加,而施肥方式對鉀和鉀損失量影響不大。鉀肥的當季利用率很低,一般僅佔當季施肥量的7.3%~20.1%,絕大部分殘留在土壤中,殘留土壤中的肥料愈多,土壤速效鉀庫容量愈大,土壤供鉀能力也越強。殘留土壤中的鉀後季作物可繼續利用。鉀的累積利用率可超85%以上。因此,單位面積農田鉀的損失率(Ratout)可以為0-25%。根據本發明的方法,可以對大部分作物進行鉀肥的施用,例如,所述作物可以為選自小麥、玉米、水稻、馬鈴薯和棉花中的至少一種。下面通過實施例進一步說明本發明。實施例1:本實施例以華東冬小麥和黃土高原冬小麥為例,根據當地的環境條件和發表的大田試驗數據統計,華東冬小麥和黃土高原冬小麥目標產量分別為5914kg/hm2和5614kg/hm2,100kg籽粒的需鉀量分別為2.38kg和2.63kg。華東冬小麥和黃土高原冬小麥調查的秸稈產量分別為6219kg/hm2和7121kg/hm2。秸稈還田率均為100%。100kg秸稈中的鉀的質量分別為1.53kg和1.71kg。華東冬小麥和黃土高原冬小麥地區速效鉀含量為64.35mg/kg和167.09mg/kg,以土壤速效鉀100mg/kg為基準,則華東冬小麥和黃土高原冬小麥地區的鉀肥施用矯正係數分別為1.55和0.60。從環境進入單位面積農田的鉀的質量以及鉀的損失率忽略不計。則根據公式:計算鉀肥推薦施用量:華東冬小麥鉀肥施用量Fert=1.55×(5914×2.38/100-6219×100%×1.53/100)=70.7kg/hm2黃土高原冬小麥鉀肥施用量Fert=0.60×(5614×2.63/100-7121×100%×1.71/100)=15.5kg/hm2即華東冬小麥和黃土高原冬小麥的鉀肥適宜施用量分別為70.7kg/hm2和15.5kg/hm2。測試實施例1以安徽無為縣(華東冬小麥地區)一具體地塊為例,選取10塊試驗田,每塊試驗田面積為0.1hm2,進行冬小麥的耕種,按照表1所列施肥量分別對10塊試驗田施用鉀肥。此外根據冬小麥的生長情況對10塊試驗田進行磷肥 和氮肥的施用,磷肥和氮肥的施用量分別為150kg/hm2和225kg/hm2。240天後進行冬小麥的收穫,記錄冬小麥的產量,繪製鉀肥施用量與華東冬小麥產量關係曲線圖(如圖1)。小麥收穫後進行土壤速效鉀含量的測定。表1試驗田編號鉀肥施用量(kg/hm2)華東冬小麥產量(kg/hm2)110282722035533304036440451955049986605425770588288059089905913101005910以陝西長武縣(黃土高原冬小麥地區)一具體地塊為例,選取10塊試驗田,每塊試驗田面積為0.1hm2,進行冬小麥的耕種,按照表2所列施肥量分別對10塊試驗田施用鉀肥。此外根據冬小麥的生長情況對10塊試驗田進行磷肥和氮肥的施用,磷肥和氮肥的施用量分別為150kg/hm2和225kg/hm2。240天後進行冬小麥的收穫,記錄冬小麥的產量,繪製鉀肥施用量與黃土高原冬小麥產量關係曲線圖(如圖2)。小麥收穫後進行土壤速效鉀含量的測定。表2試驗田編號鉀肥施用量(kg/hm2)黃土高原冬小麥產量(kg/hm2)1228622433863638724843075104598612497271453268165606918561310205611由表1、表2及圖1、圖2可以發現,隨著鉀肥施用量的增加,小麥產量逐漸上升,當對華東冬小麥和黃土高原冬小麥施用鉀肥量分別為70kg/hm2和16kg/hm2時,小麥產量可達較大值,鉀肥施用量超過此值後,小麥產量保持穩定。試驗所得的適宜鉀肥施用量與根據本發明的方法計算所得的鉀肥施用量接近,說明本發明的方法可實現簡單、快速、準確的定量化鉀肥的施用,可操作性強,利於推廣應用。另外,對小麥收穫後兩地的土壤速效鉀含量進行測定,在兩地所施鉀肥量分別為70kg/hm2和16kg/hm2時的試驗田測得土壤速效鉀含量分別為66.08mg/kg和169.21mg/kg,與試驗前試驗田的速效鉀含量基本一致,說明 採用本方法所推薦的農田作物施鉀量既補充了在作物生長期間的鉀吸收量,也補足了作物生長期間土壤的鉀損失量,保持了土壤的鉀平衡,維持土壤持續供應鉀的能力,保證作物高產、穩產。實施例2:本實施例以東北春播玉米和黃淮海平原夏播玉米為例,根據當地的環境條件和發表的大田試驗數據統計,東北春播玉米和黃淮海平原夏播玉米目標產量分別為9772kg/hm2和9426kg/hm2,100kg籽粒的需鉀量分別為1.69kg和1.80kg。東北春播玉米和黃淮海平原夏播玉米實際調查的秸稈產量分別為9401kg/hm2和9068kg/hm2。秸稈還田率分別為36.7%和85.0%。100kg秸稈中的鉀的質量分別為1.60kg和1.68kg。東北春播玉米和黃淮海平原夏播玉米地區速效鉀含量為133mg/kg和104mg/kg,以土壤速效鉀100mg/kg為基準,則東北春播玉米和黃淮海平原夏播玉米的鉀肥施用矯正係數分別為0.75和0.96。從環境進入單位面積農田的鉀的質量以及鉀的損失率忽略不計。則根據公式:計算鉀肥推薦施用量:東北春播玉米鉀肥施用量Fert=0.75×(9772×1.69/100-9401×36.7%×1.60/100)=82.5kg/hm2黃淮海平原夏播玉米鉀肥施用量Fert=0.96×(9426×1.80/100-9068×85.0%×1.68/100)=38.6kg/hm2即東北春播玉米和黃淮海平原夏播玉米的鉀肥適宜施用量分別為82.5kg/hm2和38.6kg/hm2。測試實施例2以吉林公主嶺(東北春播玉米地區)一具體地塊為例,選取10塊試驗田,每塊試驗田面積為0.1hm2,進行春播玉米的耕種,按照表3所列施肥量分別對10塊試驗田施用鉀肥。此外根據玉米的生長情況對10塊試驗田進行磷肥和氮肥的施用,磷肥和氮肥的施用量分別為150kg/hm2和225kg/hm2。130天後進行玉米的收穫,記錄玉米的產量,繪製鉀肥施用量與東北春播玉米產量關係曲線圖(如圖3)。玉米收穫後進行土壤速效鉀含量的測定。表3試驗田編號鉀肥施用量(kg/hm2)東北春播玉米產量(kg/hm2)1206563230742234080564508515560896867092897809660890972691009731101109712以中國農業科學院陵縣試驗區(黃淮海平原夏播玉米地區)一具體地塊為例,選取10塊試驗田,每塊試驗田面積為0.1hm2,進行夏播玉米的耕種,按照表4所列施肥量分別對10塊試驗田施用鉀肥。此外根據玉米的生長情 況對10塊試驗田進行磷肥和氮肥的施用,磷肥和氮肥的施用量分別為150kg/hm2和225kg/hm2。100天後進行玉米的收穫,記錄玉米的產量,繪製鉀肥施用量與黃淮海平原夏播玉米產量關係曲線圖(如圖4)。玉米收穫後進行土壤速效鉀含量的測定。表4試驗田編號鉀肥施用量(kg/hm2)黃淮海平原夏播玉米產量(kg/hm2)11876052228231326854843088675349152638938974294068469408950940010549409由表3、表4及圖3、圖4可以發現,隨著鉀肥施用量的增加,玉米產量逐漸上升,當對東北春播玉米和黃淮海平原夏播玉米施用鉀肥量分別為80kg/hm2和38kg/hm2時,玉米產量可達較大值,鉀肥施用量超過此值後,玉米產量保持穩定。試驗所得的適宜鉀肥施用量與根據本發明的方法所得的鉀肥施用量接近,說明本發明的方法可實現簡單、快速、準確的定量化鉀肥的施用,可操作性強,利於推廣應用。另外,對玉米收穫後兩地的土壤速效鉀含量進行測定,在兩地所施鉀肥 量分別為80kg/hm2和38kg/hm2時的試驗田測得土壤速效鉀含量分別為136mg/kg和102mg/kg,與試驗前試驗田的速效鉀含量基本一致,說明採用本方法所推薦的農田作物施鉀量既補充了在作物生長期間的鉀吸收量,也補足了作物生長期間土壤的鉀損失量,保持了土壤的鉀平衡,維持土壤持續供應鉀的能力,保證作物高產、穩產。實施例3:本實施例以江南丘陵平原雙單季稻區晚稻和早稻為例,根據當地的環境條件和發表的大田試驗數據統計,江南丘陵平原雙單季稻區晚稻和早稻目標產量分別為7790kg/hm2和6900kg/hm2,100kg籽粒的需鉀量分別為2.66kg和2.41kg。江南丘陵平原雙單季稻區晚稻和早稻調查的秸稈產量分別為7194kg/hm2和5413kg/hm2。秸稈還田率為68.7%和67.6%。100kg秸稈中的鉀的質量分別為2.66kg和2.41kg。江南丘陵平原雙單季稻區速效鉀含量為77.0mg/kg,以土壤速效鉀100mg/kg為基準,則江南丘陵平原雙單季稻區鉀肥施用矯正係數為1.30。從環境進入單位面積農田的鉀的質量以及鉀的損失率忽略不計。則根據公式:計算鉀推薦施用量:江南丘陵平原雙單季稻區晚稻鉀肥施用量Fert=1.30×(7790×2.66/100-7194×68.7%×2.66/100)=98.5kg/hm2江南丘陵平原雙單季稻區早稻鉀肥施用量Fert=1.30×(6900×2.41/100-5413×67.6%×2.41/100)=101.5kg/hm2可得江南丘陵平原雙單季稻區晚稻和早稻推薦鉀肥適宜用量分別為 98.5kg/hm2和101.5kg/hm2。測試實施例3以江西進賢縣(江南丘陵平原雙單季稻區)一具體地塊為例,選取10塊試驗田,每塊試驗田面積為0.1hm2,進行晚稻的耕種,按照表5所列施肥量分別對10塊試驗田施用鉀肥。此外根據晚稻的生長情況對10塊試驗田進行磷肥和氮肥的施用,磷肥和氮肥的施用量分別為150kg/hm2和225kg/hm2。100天後進行晚稻的收穫,記錄晚稻的產量,繪製鉀肥施用量與江南丘陵平原雙單季稻區晚稻產量關係曲線圖(如圖5)。晚稻收穫後進行土壤速效鉀含量的測定。表5以江西進賢縣(江南丘陵平原雙單季稻區)一具體地塊為例,選取10塊試驗田,每塊試驗田面積為0.1hm2,進行早稻的耕種,按照表6所列施肥量分別對10塊試驗田施用鉀肥。此外根據早稻的生長情況對10塊試驗田進行磷肥和氮肥的施用,磷肥和氮肥的施用量分別為150kg/hm2和225kg/hm2。100天後進行早稻的收穫,記錄早稻的產量,繪製鉀肥施用量與江南丘陵平原雙單季稻區早稻產量關係曲線圖(如圖6)。早稻收穫後進行土壤速效鉀含量的測定。表6由表5、表6及圖5、圖6可以發現,隨著鉀肥施用量的增加,水稻產量逐漸上升,當對江南丘陵平原雙單季稻區晚稻和早稻施用鉀肥量分別為100kg/hm2和100kg/hm2時,水稻產量可達較大值,鉀肥施用量超過此值後, 水稻產量保持穩定。試驗所得的適宜鉀肥施用量與根據本發明的方法所得的鉀肥施用量接近,說明本發明的方法可實現簡單、快速、準確的定量化鉀肥的施用,可操作性強,利於推廣應用。另外,對水稻收穫後的土壤速效鉀含量進行測定,在所施鉀肥量為100kg/hm2的試驗田測得土壤速效鉀含量為77.9mg/kg,與試驗前試驗田的速效鉀含量基本一致,說明採用本方法所推薦的農田作物施鉀量既補充了在作物生長期間的鉀吸收量,也補足了作物生長期間土壤的鉀損失量,保持了土壤的鉀平衡,維持土壤持續供應鉀的能力,保證作物高產、穩產。當前第1頁1 2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