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金屬納米顆粒及其製造方法
2023-10-11 18:32:24 2
專利名稱:貴金屬納米顆粒及其製造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貴金屬納米顆粒及其製造方法。
背景技術:
在以往已知的金屬糊中,有稱為厚膜糊的金屬糊。這是以微米尺寸的金屬粉末為主要成分,塗布在陶瓷、玻璃等非導電性基板上,通過在600℃以上高溫下煅燒而形成導電膜的糊。
已知如果金屬顆粒的粒徑為100nm以下,則其特性與通常大小的顆粒有很大差異。例如,如果金(Au)的粒徑為10nm以下,則其熔點顯著低於塊狀的金的熔點。這就意味著能夠以更低的溫度形成金屬覆蓋膜。因此,對於作為用於在耐熱性低的有機基板,例如聚醯胺、玻璃環氧樹脂、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醇酯等基材上形成導電性薄膜的材料的期待正在提高。事實上,對於使金屬納米顆粒與樹脂或分散劑同時在溶劑中分散穩定化,作為電子用配線形成材料的金屬糊的實用化進行研究。
發明內容
但是,為了在低溫(例如200℃以下)下形成導電性薄膜,在其分散性等方面必須進一步改善。
因此,本發明的主要目的在於提供一種能夠以工業規模製造分散穩定性優異的金屬納米顆粒的方法。
本發明人鑑於上述的以往技術的問題,反覆深入研究,結果,發現通過特定製造方法得到的金屬納米顆粒,由於其特殊的結構,表現出特有的性質,至此完成了本發明。
即,本發明涉及下述的貴金屬納米顆粒及其製造方法。
1.一種貴金屬納米顆粒,其是含有貴金屬成分的顆粒,還含有含氮有機成分和含硫有機成分中的至少一種,平均粒徑為20nm以下。
2.如上述項1所述的貴金屬納米顆粒,貴金屬成分是貴金屬的至少一種。
3.如上述項1所述的貴金屬納米顆粒,貴金屬成分是Au、Pt和Pd中的至少一種。
4.如上述項1~3的任一項所述的金屬納米顆粒,金屬成分的含量為60重量%以上。
5.一種貴金屬納米顆粒的製造方法,在脂肪族胺的存在下,通過將以通式[R1R2R3R4N]x[My(A)z]表示的季銨鹽型貴金屬配位化合物進行熱處理,製造平均粒徑為20nm以下的貴金屬納米顆粒;式中,R1~R4是相同或不同的烴基、也可以帶有取代基,M是貴金屬的至少一種,A是硫醇配體(thiolate ligand),x表示比0大的整數,y表示比0大的整數,z表示比0大的整數。
6.如上述項5所述的製造方法,脂肪族胺的通式為R5NH2、R6R7NH或R5R6R7N;式中,R5~R7是相同或不同的碳原子數為8~20的直鏈烷基,也可以帶有取代基。
7.如上述項5或項6所述的製造方法,季銨鹽型貴金屬配位化合物和脂肪族胺的摩爾比是1∶1~3。
8.如上述項5~7的任一項所述的製造方法,熱處理溫度是在將該金屬配位化合物和脂肪族胺的摩爾比是1∶1~3的混合物進行熱重量分析時、重量減少率為1~50%的溫度區域。
9.如上述項5~8的任一項的製造方法,在不活潑性氣體氛圍下進行熱處理。
10.一種金屬納米顆粒,是由如上述項5~9的任一項所述的製造方法得到的貴金屬納米顆粒,含有貴金屬成分,還含有源自該脂肪族胺和該季銨鹽型貴金屬配位化合物的含氮有機成分和含硫有機成分中的至少一種,平均粒徑為20nm以下。
如果根據本發明的粒徑控制的方法,可以有效而確實地製造平均粒徑被控制在20nm以下的貴金屬納米顆粒。
由此,能夠有效而確實地形成沒有以往技術那樣問題的金屬膜。特別是將貴金屬納米顆粒用於金屬膜形成用時,可以在其煅燒溫度為300℃以下的低溫形成金屬膜,不僅在成本方面、在可以適用於廣泛種類的基材方面也很有利。
圖1表示在實施例1中得到的金納米顆粒的通過TEM觀察的結果(影像圖)。
圖2表示根據在實施例1中得到的金納米顆粒的TEM觀察的粒徑分布。
圖3是在實施例1中得到的金納米顆粒X射線粉末衍射分析結果。
圖4表示在實施例2中得到的金納米顆粒的通過TEM觀察的結果(影像圖)。
圖5表示根據在實施例2中得到的金納米顆粒的TEM觀察的粒徑分布。
圖6表示在實施例4中得到的金納米顆粒的通過TEM照相觀察的結果(影像圖)。
圖7表示在實施例6中得到的金納米顆粒的通過TEM照相觀察的結果(影像圖)。
具體實施例方式
(1)貴金屬納米顆粒本發明的貴金屬納米顆粒,是含有貴金屬成分的貴金屬納米顆粒,其特徵在於還含有含氮有機成分和含硫有機成分中的至少一種,平均粒徑為20nm以下。
金屬成分的種類沒有限定,含有貴金屬成分即可。即,可以含有金、銀和鉑族元素(特別是釕、鈀和鉑)中的至少一種。這些可以根據最終產品的用途等適當選擇。特別是在本發明中,可以更加優選使用Au、Pt和Pd中的至少一種。本發明的貴金屬納米顆粒,特別是在通過後述的製造方法製造的情況下,存在源自作為起始原料使用的季銨鹽型貴金屬配位化合物的中心金屬的貴金屬成分。
貴金屬成分,除各金屬的金屬單體外,還可以是這些金屬的混合物、或者由兩種以上金屬組成的合金或金屬互化物的任意一種。
金屬成分含量取決於最終產品的用途、得到的顆粒的粒徑等,但是通常希望為60重量%以上、特別是70重量%以上,更希望是90重量%以上。尤其是本發明顆粒即使是90重量%以上極高的金屬含量,對於有機溶劑等的分散性也很優異。這是由於本發明顆粒的貴金屬成分以外的殘餘部分通常含有含氮有機成分和含硫有機成分中的至少一種的緣故。由於這些成分和貴金屬成分同時存在,可以謀求貴金屬納米顆粒的分散穩定性的提高。在本發明中,只要不妨礙這樣的分散穩定性,也可以含有C、H等其他成分。
含氮有機成分和含硫有機成分的種類沒有限制。但是,在本發明中,含硫有機成分排除含氮成分。
特別是在通過後述的製造方法製造本發明顆粒時,含有源自在該製法中使用的脂肪族胺和季銨鹽型貴金屬配位化合物的成分。即,希望含氮有機成分和含硫有機成分是分別源自脂肪族胺和季銨鹽型貴金屬配位化合物的成分。
本發明金屬納米顆粒的平均粒徑,可以根據貴金屬成分的種類、最終產品的用途等適當設定,通常是20nm以下、優選10nm以下、更優選1~10nm。
本發明的金屬納米顆粒的形態沒有限定。例如可以是球狀、多邊形狀、薄片狀、柱狀等的任意一種。特別優選是球狀或近似球狀的形狀。
本發明的貴金屬納米顆粒,能夠利用於金屬膜形成、裝飾、催化劑等廣泛領域中。特別是以電子電路、電極等電子材料用為開端,最適合作為玻璃製品或陶瓷器皿的裝飾用等的金屬薄膜形成材料。
本發明的貴金屬納米顆粒的使用形態沒有特別限定。例如,可以以其原樣使用本發明的貴金屬納米顆粒,也可以根據需要、使之分散在適當的溶劑中使用。並且,只要在不妨礙本發明效果的範圍內,也可以與樹脂成分、分散劑、溶劑等混煉而糊化。上述材料中的貴金屬納米顆粒的含量,可以根據使用的金屬納米顆粒的種類、最終產品的用途等適當決定。
這樣,本發明包含含有本發明的貴金屬納米顆粒的金屬膜形成用材料。該材料實質上可以適用於所有基材。例如可以適用於塑料、陶瓷、玻璃、金屬等。特別是因為平均粒徑被控制在20nm以下,本發明材料表現低溫煅燒性,能夠在比較低的溫度下形成金屬薄膜(金屬覆蓋膜),所以,適用於耐熱性低的塑料等。在用於基材時,可以根據公知的電子電路、電極等的形成方法,進行塗布、乾燥、煅燒等,由此能夠得到所希望的金屬膜。
(2)貴金屬納米顆粒的製造方法本發明的貴金屬納米顆粒的製造方法,只要能夠得到上述結構,沒有特別的限定。可以優選採用如下方法在脂肪族胺存在下,通過將以通式[R1R2R3R4N]x[My(A)z]表示的季銨鹽型貴金屬配位化合物進行熱處理,製造平均粒徑為20nm以下的貴金屬納米顆粒。式中,R1~R4是相同或不同的烴基、也可以帶有取代基,M是貴金屬的至少一種,A是硫醇配體,x表示比0大的整數,y表示比0大的整數,z表示比0大的整數。
作為起始原料,可以適當地使用例如在日本專利特開2001-192712號公報中記載的作為季銨鹽型貴金屬配位化合物的[R1R2R3R4N]x[My(A)z]。
此時,上述R1~R4是相同或不同的烴基,可以使用帶有取代基的烴基。作為烴基,沒有特別的限定,但是通常優選碳原子數為8~20的烷基,也可以帶有取代基。具體而言,作為[R1R2R3R4N]部分,可以舉出例如具有[C6H13(CH3)3N]、[C12H25(CH3)3N]、[C14H29(CH3)3N]、[(C18H37)2(CH3)2N]等直鏈烷基的部分。
上述烴基帶有取代基時,其取代基的種類也沒有限制。例如,可以列舉甲基、乙基、OH基、硝基、滷基(Cl、Br等)、甲氧基、乙氧基等。
上述M是貴金屬的至少一種,構成上述季銨鹽型貴金屬配位化合物的中心金屬。在本發明中,作為貴金屬,可以列舉在上述(1)中例示的貴金屬。
A表示硫醇配體。如果是硫醇配體,其化學結構就沒有特別的限定。另外,可以是單齒配體、雙齒配體等的任意一種。
特別是作為本發明的硫醇配體,是碳原子數為8~20的直鏈狀的烷基硫醇配體,可以帶有取代基。帶有取代基時,其置取代基的種類也沒有限制。例如,可以列舉甲基、乙基、OH基、硝基、滷基(Cl、Br等)、甲氧基、乙氧基等。
上述x表示大於0的整數,y表示大於0的整數,z表示大於0的整數,根據中心金屬的種類適當決定。當中心金屬M是Au時,x=1、y=1、z=2;當M是Pt和Pd時,x=2、y=1、z=4即可。
在本發明的製造方法中,在脂肪族胺的存在下進行。在熱處理工序中,脂肪族胺可以發揮促進中心金屬還原等的作用。因此,只要具有這樣的功能,脂肪族胺的種類沒有特別的限制,但優選使用通式R5NH2、R6R7NH或R5R6R7N(式中,R5~R7是相同或不同的碳原子數為8~20的直鏈烷基,也可以帶有取代基)。特別是更優選脂肪族伯胺R-NH2(式中,R是碳原子數為8~20的直鏈烷基,也可以帶有取代基)。這些脂肪族胺可以使用1種或2種以上。
帶有取代基時,上述取代基的種類也沒有限制,例如,可以列舉甲基、乙基、OH基、硝基、滷基(Cl、Br等)、甲氧基、乙氧基等。
作為上述脂肪族胺,可以列舉例如C18H37NH2、C16H33NH2、C12H25NH2、C10H21NH2、C8H17NH2、(C12H25)2NH、(C10H21)2NH、(C8H17)2NH、(C12H25)3N、(C10H21)3N、(C8H17)3N等。
脂肪族胺的用量,可以根據使用的脂肪族胺的種類等適當設定,但是通常優選設定使得季銨鹽型金屬配位化合物和脂肪族胺的摩爾比為1∶1~3。
例如,在使用作為起始原料的[C12H25(CH3)3N][Au(SC12H25)2]和C18H37NH2的摩爾比是1∶1的混合物的情況下,通過在脂肪族胺存在下的熱還原,得到複合地覆蓋有在體系內生成的含氮有機成分和含硫有機成分的金納米顆粒。含氮有機成分是C18H37NH2和C12H25(CH3)2N,含硫成分是C12H25(CH3)S、(C12H25)2S和C12H25SH。即,在脂肪族胺存在下,同時發生硫醇配體的脫離和銨鹽的熱分解,由於各自的碎片之間的反應生成的上述有機成分有效地發揮著作為金納米顆粒的保護劑的功能,抑制顆粒的穩定化和顆粒的衝撞·生長,成為平均粒徑約為7.5nm的分散穩定性優異的金納米顆粒。
熱處理中的條件,只要這種反應發生,其條件沒有限制,可以根據起始原料和脂肪族胺的種類、最終產品的用途·使用目的等適當設定。特別優選進行熱處理使得貴金屬納米顆粒的金屬含量為60重量%以上。上述含量的上限沒有特別的限定。特別是可以根據起始原料和脂肪族胺的種類、所希望的粒徑·金屬成分含量、最終產品的用途等適當設定熱處理條件(溫度、時間、氛圍氣體等),使得金屬含量為70~98重量%左右、特別是90~98重量%左右。例如,在以1∶1的摩爾比使用[C12H25(CH3)3N][Au(SC12H25)2]作為起始原料、C18H37NH2作為脂肪族胺(脂肪族伯胺)的情況下,如果在氮氣等不活潑性氣體氛圍氣體中、以160℃加熱6小時左右,就能夠得到粒徑在4~11nm分布的7.5nm的金納米顆粒(金含量95.1重量%)。
熱處理完成後,生成的貴金屬納米顆粒,一般地和副產的有機物同時存在。副產的有機物可以通過用貴金屬納米顆粒難以分散的有機溶劑(通常是甲醇、乙醇等醇類有機溶劑)清洗,提取。此後,按照過濾、離心分離等通常的固液分離方法,回收貴金屬納米顆粒,也可以根據需要再清洗。另外,根據需要,還可以使得到的金屬納米顆粒自然乾燥或強制乾燥。
如果根據在日本專利特開2001-192712號公報中公開的只對貴金屬配位化合物進行熱處理的方法,構成貴金屬納米顆粒保護層的有機成分是來自銨鹽的烴基成分。相對於此,由本發明的製造方法得到的貴金屬納米顆粒,具有含有通過在脂肪族胺存在下的熱還原在體系內生成的C18H37NH2、C12H25(CH3)2N等含氮有機成分和C12H25(CH3)S、(C12H25)2S、C12H25SH等的含硫有機成分的保護層。在這一點上,兩者不同。
實施例以下,表示實施例和比較例,使本發明的特徵更加明確。但是,本發明不限定於這些實施例的範圍。
實施例1向派熱克斯耐熱玻璃制三口燒瓶中加入(3.0g、4mmol)起始原料[C12H25(CH3)3N][Au(SC12H25)2]和(1.08g、4mmol)C18H37NH2,由覆套式電阻加熱器加熱到130℃,使之完全溶解後,慢慢地加熱到160℃。此後,在160℃持續反應6小時後,冷卻到60℃左右的溫度,可以看到褐色粉末和油樣有機成分。加入(20ml)甲醇,抽提副產的油樣有機成分,除去上清液後,再用(20ml)丙酮清洗粉末,然後用桐山漏鬥(kiriyama rohto)過濾,再用(20ml)乙醚清洗。此後,在減壓下使其乾燥,得到褐色的金納米顆粒(產量0.73g、產率87.3%)。用透射式電子顯微鏡(TEM)觀察得到的金納米顆粒,根據其觀察結果,求出粒徑分布。在圖1中表示得到的金納米顆粒的通過透射式電子顯微鏡(TEM)的觀察結果(影像圖)。另外,在圖2中表示其粒徑分布。並且,在圖2中,也一併表示作為比較例的不存在脂肪族胺、只將[C12H25(CH3)3N][Au(SC12H25)2]在160℃下熱分解6小時得到的金納米顆粒的粒徑分布。
如圖1所示可知,通過將以1∶1的摩爾比含有季銨鹽型金配位化合物和脂肪族胺的混合物進行熱處理(熱分解),得到在粒徑4~11nm分布的平均粒徑為7.5nm的金納米顆粒。另外,從與比較例的對比也明確地可知,通過添加脂肪族胺,能夠很好地控制粒徑。
在圖3中表示進行在實施例1中得到的金納米顆粒的進行X射線衍射粉末分析的結果。由X射線衍射圖可知,上述顆粒是fcc結構的金。
用TG/DTA對該金納米顆粒粉末進行熱分析,作為金屬成分的金的含量是95.1重量%。
再對有機成分進行熱分解GC/MS分析,作為含有N的有機成分,檢出C12H25(CH3)2N(m/z=213)和C18H37NH2(m/z=280);作為含有S的有機成分,檢出C12H25SH(m/z=202)、C12H25(CH3)S(m/z=216)和(C12H25)2S(m/z=370)。
實施例2與實施例1同樣,使(3.03g、4mmol)[C12H25(CH3)3N][Au(SC12H25)2]和(2.18g、8mmol)C18H37NH2以1∶2的摩爾比,在165℃下反應6小時,得到褐色的金納米顆粒(產量0.565g、產率67.1%)。
在圖4中表示得到的金納米顆粒的通過TEM的觀察結果(影像圖)。另外,在圖5中表示其粒徑分布。從圖4和圖5可知,得到的金納米顆粒為球狀,其粒徑在9~17nm分布,其平均粒徑是12.1nm。用TG/DTA對該金納米顆粒粉末進行熱分析,作為金屬成分的金的含量是93.7重量%。
實施例3與實施例1同樣,使(2.53g、3mmo)[C12H25(CH3)3N][Au(SC12H25)2]和(0.727g、3mmol)C16H33NH2以1∶1的摩爾比,在165℃下反應6小時,得到褐色的金納米顆粒(產量0.503g、產率84.3%)。
用TG/DTA對得到的金納米顆粒粉末進行熱分析,作為金屬成分的金的含量是99.0重量%。對有機成分進行熱分解GC/MS分析,作為含有N的有機成分,檢出C12H25(CH3)2N(m/z=213)和C16H33NH2(m/z=241);作為含有S的有機成分,檢出C12H25(CH3)S(m/z=216)。
實施例4與實施例1同樣,使(2.76g、3mmol)[C12H25(CH3)3N][Au(SC12H25)2]和(0.724g、3mmol)(C8H17)2NH以1∶1的摩爾比,在150℃下反應7小時,得到褐色的金納米顆粒(產量0.585g、產率99.0%)。
在圖6中表示得到的金納米顆粒的通過TEM的觀察結果(影像圖)。從圖6可知,得到的金納米顆粒為球狀,其粒徑在6~17nm分布,其平均粒徑是12nm。用TG/DTA對該金納米顆粒粉末進行熱分析,作為金屬成分的金的含量是97.6重量%。對有機成分進行熱分解GC/MS分析,作為含有N的有機成分,檢出C12H25(CH3)2N(m/z=213)和(C8H17)2NH(m/z=241);作為含有S的有機成分,檢出C12H25SH(m/z=202)和C12H25(CH3)S(m/z=216)。
實施例5與實施例1同樣,使(1.75g、2.3mmol)[C14H29(CH3)3N][Au(SC12H25)2]和(0.80g、2.3mmol)(C8H17)3N以1∶1的摩爾比,在120℃下反應7小時,得到褐色的金納米顆粒(產量0.4g、產率72.5%)。
得到的金納米顆粒通過TEM觀察,結果確認平均粒徑為14.5nm,其粒徑分布是6.9~30nm。用TG/DTA對該金納米顆粒粉末進行熱分析,作為金屬成分的金的含量是98.0重量%。
實施例6與實施例1同樣,使(2.76g、3mmol)[C12H25(CH3)3N][Au(SC12H25)2]和(1.06g、3mmol)(C8H17)3N以1∶1的摩爾比,在165℃下反應5小時,得到褐色的金納米顆粒(產量0.457g、產率75.0%)。
在圖7中表示得到的金納米顆粒的通過TEM的觀察結果(影像圖)。從圖7可知,得到的金納米顆粒大致為球狀,其粒徑分布是6.9~30nm,其平均粒徑是15nm。用TG/DTA對該金納米顆粒粉末進行熱分析,作為金屬成分的金的含量是97.0重量%。
實施例7與實施例1同樣,使(2.0g、1.23mmol)起始原料[C14H29(CH3)3N]2[Pt(SC12H25)4]和(0.33g、1.23mmol)C18H37NH2以1∶1的摩爾比,在250℃下反應8小時,得到黑色的鉑納米顆粒(產量0.24g、產率63.9%)。
得到的鉑納米顆粒,通過TEM的觀察,結果確認其平均粒徑為1.7nm,其粒徑分布是1.3nm~2.2nm。用TG/DTA對該鉑納米顆粒粉末進行熱分析,作為金屬成分的鉑的含量是63.9重量%。對有機成分進行熱分解GC/MS分析,作為含有S的有機成分,檢出C12H25SH(m/z=202)和C12H25(CH3)S(m/z=216)。
實施例8與實施例1同樣,使(2.0g、1.23mmol)起始原料[C14H29(CH3)3N]2[Pd(SC12H25)4]和(0.332g、1.23mmol)C18H37NH2以1∶1的摩爾比,在250℃下反應8小時,得到黑褐色的鈀納米顆粒(產量0.12g、產率67.3%)。
得到的鈀納米顆粒,通過TEM觀察,結果確認其平均粒徑為2.8nm,其粒徑分布是1.0~6.0nm。用TG/DTA對該鈀納米顆粒粉末進行熱分析,作為金屬成分的鈀的含量是73.5重量%。對有機成分進行熱分解GC/MS分析,作為含有S的有機成分,檢出C12H25SH(m/z=202)和C12H25(CH3)S(m/z=216)。
比較例1向派熱克斯耐熱玻璃制三口燒瓶中加入(7.74g、9.04mmol)[C14H29(CH3)3N][Au(SC12H25)2],由覆套式電阻加熱器加熱到130℃,使之完全溶解後,慢慢地加熱到160℃。此後,在160℃持續反應6小時後,冷卻放冷到60℃左右的溫度。分離生成的液態的二硫化物(SC12H25)2,用乙醇清洗兩次(30cm3×2),用桐山漏鬥過濾,在減壓下使其乾燥,得到褐色的金納米顆粒。通過TEM對得到的金納米顆粒進行觀察,求出粒徑分布。在圖2(b)中表示作為比較例的粒徑分布圖。
權利要求
1.一種貴金屬納米顆粒,其是含有貴金屬成分的顆粒,其特徵在於還含有含氮有機成分和含硫有機成分中的至少一種,平均粒徑為20nm以下。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貴金屬納米顆粒,其特徵在於貴金屬成分是貴金屬的至少一種。
3.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貴金屬納米顆粒,其特徵在於貴金屬成分是Au、Pt和Pd中的至少一種。
4.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金屬納米顆粒,其特徵在於金屬成分的含量為60重量%以上。
5.一種貴金屬納米顆粒的製造方法,其特徵在於在脂肪族胺的存在下,通過將以通式[R1R2R3R4N]x[My(A)z]表示的季銨鹽型貴金屬配位化合物進行熱處理,製造平均粒徑為20nm以下的貴金屬納米顆粒,式中,R1~R4是相同或不同的烴基、也可以帶有取代基,M是貴金屬的至少一種,A是硫醇配體,x表示比0大的整數,y表示比0大的整數,z表示比0大的整數。
6.如權利要求5所述的製造方法,其特徵在於脂肪族胺的通式為R5NH2、R6R7NH或R5R6R7N,式中,R5~R7是相同或不同的碳原子數為8~20的直鏈烷基,也可以帶有取代基。
7.如權利要求5所述的製造方法,其特徵在於季銨鹽型貴金屬配位化合物和脂肪族胺的摩爾比是1∶1~3。
8.如權利要求5所述的製造方法,其特徵在於熱處理溫度是在將該金屬配位化合物和脂肪族胺的摩爾比是1∶1~3的混合物進行熱重量分析時、重量減少率為1~50%的溫度區域。
9.如權利要求5所述的製造方法,其特徵在於在不活潑性氣體氛圍下進行熱處理。
10.一種金屬納米顆粒,其是由權利要求5所述的製造方法得到的貴金屬納米顆粒,其特徵在於含有貴金屬成分,還含有源自該脂肪族胺和該季銨鹽型貴金屬配位化合物的含氮有機成分和含硫有機成分中的至少一種,平均粒徑為20nm以下。
全文摘要
本發明的目的在於以工業規模製造分散穩定性優異的貴金屬納米顆粒。本發明涉及一種貴金屬納米顆粒,其是含有貴金屬成分的金屬納米顆粒,還含有含N有機成分和含S有機成分中的至少一種,平均粒徑被控制在20nm以下。另外,本發明涉及一種貴金屬納米顆粒的製造方法,在脂肪族胺的存在下,通過將以通式[R
文檔編號B22F9/30GK1929939SQ20058000750
公開日2007年3月14日 申請日期2005年3月8日 優先權日2004年3月9日
發明者中許昌美, 山本真理, 原田昭雄 申請人:大阪市, 大研化學工業株式會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