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移動辦公新選擇 Surface Pro 4評測
2025-01-13 20:45:14
不知不覺微軟Surface Pro系列產品已經來到了第四代,所推出的機型正在更好的實現尺寸與功能間平衡+移動中高效辦公的理念,全新Surface Pro 4產品一經上市,就獲得媒體和用戶的高度關注。相比上一代產品,Surface Pro 4在機身輕薄度、細節操控性、配件體驗性以及散熱方式等方面均提升不小,使得其化身為高效移動辦公的新選擇。
不得不承認,Surface產品的市場滿意度提升與微軟不懈努力分不開,同時兼顧筆記本辦公性能與平板娛樂性能的產品理念也逐步清晰化,受到輕辦公、出差族們的追捧。不斷進化的Surface也給OEM廠商指出二合一產品的曙光大道。Surface Pro 4是微軟年度重磅產品,我們將為您展示其實用辦公+娛樂性能的測試項,希望對IT產品有濃厚興趣的您,可以從中獲得有用信息。
說了這麼多Surface的好之後,還是讓我們好好體驗下最新一代Surface Pro 4產品的細節提升點,以及整機實用度吧。
Surface Pro 4整機外觀:
如果親們對於上一代Surface Pro 3有所了解,那自然對這款新作的外觀不陌生,它只是在屏幕尺寸以及機身厚度稍有不同,屏佔比也有一定提升。簡單來看,機身依舊是銀色+黑色調配色,讓時尚與經典並行。機身背部拋光的微軟Windows徽標LOGO,訴說著Surface產品與Windows 10系統的良好適配。參數上Surface Pro 4擁有一塊12.3英寸屏幕,解析度為2736 x 1824 (267 PPI) 、寬高比為3:2 ,支持10點觸控。
Surface Pro 4與Surface Pro 3(右側)屏幕對比
要說與Surface Pro 3相比較,最顯著的不同就是Pro 4將屏幕右側邊緣的Win鍵取消了。雖然微軟官方解釋到,這個按鍵實用度不高而且降低屏幕四周黑框的一致感,但從平板模式的使用層面上看,對於快速截屏、返回主界面等操作這個Win鍵還是可以被保留的。
看過微軟官方的對比參數,我們可以更好的記住Surface Pro 4的屏幕細節提升在於:屏幕解析度由FHD變為PixelSense級別(簡單來看,達到如此級別可以讓觸控筆的輸入更精準的被識別到),PPI提升到267。其他參數上依舊是3:2比例、支持10點觸控。
Surface Pro 4重量與厚度
重量方面,全新Surface Pro 4重量僅為786g(酷睿M3機型只有766g),相比前作的800g還是有所減輕。而厚度上相比上一代9.1mm再縮減0.65mm,最終身材保持在8.45mm,整機便攜性有所進步。
移動辦公最看重的就是機器厚度與重量,我們將Surface Pro 4與最新iPad Pro對比。發現機身厚度上相比6.9mm的iPad Pro要略厚出一個散熱窗邊緣,考慮到Surface Pro 4的內在處理器散熱等因素,這樣的表現比較合理。
約重786g的Surface Pro 4也就相當於1瓶半500ml礦泉水的重量,就算再加上電源適配器+電源插頭=200g,以及再裝上個重292g的鍵盤蓋,總重量只也只有1.28Kg;只要不將那個擴展塢帶上,出差旅行+任性辦公是可以完美兼顧的。
Surface Pro 4機身埠
機身左側上方安排下電源按鍵、音量調節鍵、全尺寸USB 3.0埠、Mini DP視頻輸出。
從左向右依次埠為Surface Connect充電和拓展塢連接埠(實際體驗吸附力要高於上代產品)、音頻輸出埠、與上一代產品相同的被安置在支架背部的microSD讀卡器,找到它是需要向上打開支架後才可發現。
猶然記得上一代Surface Pro 3被人詬病的除了價格外,就是僅有1個USB埠的設計。雖然到了這一代依舊只有1個USB 3.0埠,但微軟給出的解決方案是:1、提升了此代觸控板的面積以及流暢度,讓用戶放棄使用滑鼠的念頭;2、購買一併隨機器發售的擴展塢,讓重度辦公一族也能從容應對。
Surface Pro 4攝像頭與機身支架:
如果親關注過全新Windows 10系統的特性講解,應該記得通過軟硬體的配合後,Windows 設備是可實現Windows Hello功能(簡單來看,就是通過人臉識別,無需密碼進入系統) ,此番全新Surface Pro 4產品的攝像頭也支持該功能。
由圖可見屏幕上方的位置密布了很多小裝置:包括紅外發射器(面部識別裝置)、紅外攝像頭、主攝像頭(500萬像素)、前攝像頭指示燈、麥克風、光線感應器。機身背部內嵌下一枚後置自動對焦攝像頭(800萬像素,要知道上一代只有500萬像素級別。),和2個降噪麥克風。
與上一代產品相似這次Surface Pro 4在機身支架上配備的全摩擦鉸鏈,阻尼適中,達到最大開啟角度後,再壓製機身會有稍許回彈感。支架角度依舊是22度-105度開合,方便用戶的不同使用場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