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帕金森病?帕金森病的症狀有哪些
2025-07-22 08:45:10
帕金森病是一種神經方面的疾病,到目前位置醫學界對帕金森病的病因也不知道,患了帕金森病的人會出現肌肉僵直、抽搐、動作遲緩等症狀,下面小編給大家詳細的說說帕金森病都有哪些症狀,以及在治療帕金森病方面有什麼有效的辦法。
什麼是帕金森病
帕金森病是一種神經性疾病,特徵性的表現是靜止性震顫、肌肉僵直、步態和姿勢障礙以及運動遲緩。運動遲緩包括起動緩慢,凍結、小步、慌張步態,自發動作減少,寫字過小、坐位起立困難、發音困難、構音障礙和吞咽困難等。一般姿勢不穩是晚發的症狀。在病程的中晚期,帕金森病的非運動症狀如抑鬱、便秘、睡眠障礙、認知損害等可能嚴重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一旦有帕金森的症狀,一定要及時治療才好。
帕金森病的症狀有哪些
靜止性震顫
約70%的患者以震顫為首發症狀,多始於一側上肢遠端,靜止時出現或明顯,隨意運動時減輕或停止,精神緊張時加劇,入睡後消失。手部靜止性震顫在行走時加重。患者典型的主訴為:我的一隻手經常抖動,越是放著不動越抖得厲害,幹活拿東西的時候反倒不抖了。
肌強直
檢查者活動患者的肢體、頸部或軀幹時可覺察到有明顯的阻力,這種阻力的增加呈現各方向均勻一致的特點,類似彎曲軟鉛管的感覺,故稱為「鉛管樣強直」。患者合併有肢體震顫時,可在均勻阻力中出現斷續停頓,如轉動齒輪,故稱「齒輪樣強直」。
運動遲緩
運動遲緩指動作變慢,始動困難,主動運動喪失。患者的運動幅度會減少,尤其是重複運動時。根據受累部位的不同運動遲緩可表現在多個方面。面部表情動作減少,瞬目減少稱為面具臉。說話聲音單調低沉、吐字欠清。寫字可變慢變小。洗漱、穿衣和其他精細動作可變的笨拙、不靈活。行走的速度變慢,常曳行,手臂擺動幅度會逐漸減少甚至消失。步距變小。因不能主動吞咽至唾液不能咽下而出現流涎。夜間可出現翻身困難。
姿勢步態障礙
姿勢反射消失往往在疾病的中晚期出現,患者不易維持身體的平衡,稍不平整的路面即有可能跌倒。姿勢反射可通過後拉試驗來檢測。檢查者站在患者的背後,囑患者做好準備後牽拉其雙肩。正常人能在後退一步之內恢復正常直立。而姿勢反射消失的患者往往要後退三步以上或是需人攙扶才能直立。患者行走時常常會越走越快,不易至步,稱為慌張步態。
晚期帕金森病患者可出現凍結現象,表現為行走時突然出現短暫的不能邁步,雙足似乎粘在地上,須停頓數秒鐘後才能再繼續前行或無法再次啟動。凍結現象常見於開始行走時、轉身、接近目標時、或擔心不能越過已知的障礙物時,如穿過旋轉門。
非運動症狀
帕金森病患者除了震顫和行動遲緩等運動症狀外,還可出現情緒低落、焦慮、睡眠障礙、認知障礙等非運動症狀。疲勞感也是帕金森病常見的非運動症狀。患者典型的主訴為:「我感覺身體很疲乏,無力;睡眠差,經常睡不著;大便費勁,好幾天一次;情緒不好,總是高興不起來;記性差,腦子反應慢。」
[NextPage]帕金森病能治好嗎
帕金森病屬於疑難頑症。目前西醫對該病常用的治療藥物為抗膽鹼藥物、多巴胺替代療法和多巴胺受體激動劑等,雖然減輕症狀,但終不能控制病情發展。腦立體定向手術和腦組織移植術也不是理想的治療方法,且受多種條件的限制,難以普及。
因此,根據本病特點,如好發於老年人,慢性病程經過,較適於中醫的辨證施治,全面調整臟腑功能及陰陽氣血,對改善臨床症狀,延緩病程有重要意義。
帕金森病的中醫治療
處方1:天麻、玄參、生地、桑寄生、茯神各12克,石決明18克,鉤藤、代赭石、夜交藤、龜版各20克,生龍骨、生牡蠣各25克,白芍、天冬、懷牛膝、杜仲、黃芩、梔子各10克。
用法:水煎分3次服,每日1劑。
處方2:半夏、桑葉、膽南星、竹茹、川貝母、枳實、橘紅、黃芩各10克,水牛角、菊花、茯苓各15克,鉤藤18克。
用法:水煎分3次服,每日1劑。
處方3:龜版、鱉甲、生牡蠣各25克,鉤藤20克,雞子黃、五味子、阿膠、白芍、麥冬、火麻仁各10克,茯苓、鹿角膠各12克,枸杞子、熟地、生地各15克,黨參、山藥各18克,甘草6克。
用法:水煎分3次服,每日1劑。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