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輻射是什麼?核輻射對人體的危害有哪些?
2025-07-22 09:58:11
核輻射是存在與所有物質之中的,生活中無處不在,正常來說對人是不會造成多大傷害的,但是來自人類科技的核輻射對人的傷害就十分嚴重了,核電站、核武器都是人類武器科技的巔峰產物,但是發生意外的話留下的傷害就會是幾十年甚至幾百年的,下面小編給大家簡單的說一下核輻射對人體的危害都有哪些。
核輻射是什麼
核輻射,或通常稱之為放射性,存在於所有的物質之中,這是億萬年來存在的客觀事實,是正常現象。核輻射是原子核從一種結構或一種能量狀態轉變為另一種結構或另一種能量狀態過程中所釋放出來的微觀粒子流。核輻射可以使物質引起電離或激發,故稱為電離輻射。電離輻射又分直接致電離輻射和間接致電離輻射。直接致電離輻射包括質子等帶電粒子。間接致電離輻射包括光子、中子等不帶電粒子。
核輻射對人體的危害
影響人類的核輻射主要有三種,即α、β、γ射線。α射線只有進入人體才會造成傷害;β射線照射皮膚後會有明顯燒傷。這兩種射線影響距離比較近,只要輻射源不進入體內,影響就不會太大。γ射線穿透性強,危害距離遠,可直接穿透人體,但危害比其它兩種射線要小。
急性放射病可引發噁心、嘔吐、疲勞、發熱和腹瀉;嚴重者有感染、出血和胃腸功能紊亂症狀;更為嚴重的神經細胞、消化道細胞、人體免疫系統受到重大損傷。不過,核輻射對人最大的威脅是導致白血病、肺癌、甲狀腺癌、乳腺癌以及其它癌症。這是由於,輻射阻滯了細胞的新陳代謝,使得細胞大量生長而導致癌症。
1、輕度損傷:可能發生輕度急性放射病,如乏力,不適,食慾減退。
2、中度損傷:能引起中度急性放射病,如頭昏,乏力,噁心,有嘔吐,白細胞數下降。
3、重度損傷:能引起重度急性放射病,雖經治療但受照者有50%可能在30天內死亡,其餘50%能恢復。表現為多次嘔吐,可有腹瀉,白細胞數明顯下降。
4、極重度損傷:引起極重度放射性病,死亡率很高。多次吐、瀉,休克,白細胞數急劇下降。核事故和原子彈爆炸的核輻射都會造成人員的立即死亡或重度損傷。還會引發癌症、不育、怪胎等。
遭受的輻射量(單位:毫雷姆)的後果:
1:腿部或者手臂進行X光檢查時的輻射量;
8:建築材料每年所產生的輻射量;
10:乘飛機時遭受的輻射量;
60:人體內的輻射量;
700:大腦掃描的核輻射量;
5000:每年的工作所遭受的核輻射量;
10000:患癌症的可能性為1/130;
60000~100000:出現各種輻射疾病;
200000~450000:掉頭髮,血液發生嚴重病變,一些人在2至6周內死亡;
450000~800000:30天內將進入垂死狀態。
(註:這裡使用的單位是雷姆(rem),現行單位為希(Sv)1Sv=100rem)
核輻射汙染後後遺症
受輻射汙染後6個月,會發生的機體變化,包括晶體渾濁、白內障、男性睪丸和女性卵巢受影響導致永久不育、骨髓受損出現造血功能障礙,以及出現各種癌症。
另亦會有遺傳效應,令生殖細胞基因或染色體發生變異,導致畸胎等問題。
核輻射對胚胎與胎兒的損傷
胎胚和胎兒對輻射比較敏感,在胚胎植入前接觸輻射可使死胎率升高;在器官形成期接觸,可使胎兒畸形率升高,新生兒死亡率也相應升高。據流行病學調查顯示,在胎兒期受照射的兒童中,白血病和某些癌症的發生率較對照組為高。
核輻射的遠期效應
在中等或大劑量範圍內,核輻射致癌已為動物實驗和流行病學調查所證實。在受到急慢性照射的人群中,白細胞嚴重下降,肺癌、甲狀腺癌、乳腺癌和骨癌等各種癌症的發生率隨照射劑量增加而增高。
怎麼預防核輻射
1、屏蔽輻射源,一般來說鉛是最好的屏蔽體,所以核材料都是用鉛做的容器!
2、屏蔽被輻射體,防輻射服裝就是這麼回事!所謂的屏蔽就是包裹嚴實的意思,輻射是光,只要一點洩露,在周圍強度範圍內,只要一秒鐘就能依靠反射充斥滿整個空間的!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