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不動就生病?其實都是六淫惹的禍
2025-07-23 02:02:09
春季以風病為主,經過漫長的冬季,人們脫去了厚重的棉服,肌膚更容易受到自然界中氣流的影響,最外層的防禦系統(皮膚)會先感受到氣流(風)的變化,如果此時體表肌膚腠理的防禦系統還沒被完全喚醒,或者氣候變化比較明顯,體質比較弱、正氣較虛、或是免疫系統較弱的人,特別是老人和小孩,就會很容易受到風邪的侵襲,所以民間會有春捂秋凍,不生雜病一說。
夏季氣溫比較高,如果我們的體溫調節系統無法適應變化、長時間暴露在高溫下,或是身體沒有及時的補充水分來降溫,就容易受到夏季暑氣(暑邪)的侵襲了。
當長夏來臨,雨水豐沛,或者長期生活在溼氣比較重的地方,比如湖邊、海邊、多雨等,空氣中水氣比較重,身體中多餘的水氣如果沒有得到及時的宣散,就有可能蘊鬱肌表,形成溼疹。如果吃生冷不乾淨的食物,身體的溼氣(溼邪)就容易向下導致腹瀉。
隨著秋季到來,空氣的溼度逐漸降低,氣候開始變得乾燥,此時燥邪就悄悄來臨了,呼吸道失於濡潤,鼻腔氣管來不及分泌黏液來溼潤、淨化從外界吸進來的空氣,乾燥不純淨的空氣就會刺激人的咽喉、進而產生乾咳少痰、無痰或者黏痰等症狀。
冬季氣溫降低,寒氣逼人,人體最容易受到寒邪侵襲,若沒有及時增添衣物就容易感冒、發熱、流鼻涕。
六淫致病有一定的季節和環境特點,掌握了這些特點,我們就可以避免身體受到不必要的侵襲。
春捂秋凍,不生雜病:是一條養生保健諺語,說的是春寒料峭之時不要急著脫掉冬衣,要適當的捂一捂。以15℃為臨界值,最高溫度低於15℃要捂,立春後至少要捂10∼15天,年老或體弱者,可適當增加天數。
呼吸道:燥邪入肺,會先侵犯口鼻呼吸道,導致或者誘發慢性咽炎,出現咽乾咽癢、乾咳無痰等症狀。羅漢果甘寒,清熱潤肺,利咽開音,兼潤腸通便,適合秋季乾燥時節慢性咽炎兼便秘患者煮水代茶飲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