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補鈣十道菜 老年人補鈣巧避三大誤區
2025-07-22 18:36:09
當人步入老年的時候,身體的鈣質流失,身體狀況會越來越差。老年人都應該適當補鈣,不只是因為年紀的增大,還有更多是因為鈣質的缺失容易生病,比如骨質疏鬆,糖尿病,高血壓等等疾病,都會因為鈣質的流失出現。所以補鈣對於老年人而言是十分重要的,那麼就讓我們來看看怎麼從食物中補鈣,補鈣的誤區在哪吧。
老年人補鈣的重要性
1、延壽
鈣元素可能是一種延年益壽的養分。義大利研究長壽學的學者做了一個很有趣的試驗:將受試的大白鼠分成兩組,甲組鼠用普通飼料餵養,平均生存期為89天;乙組鼠的飼料中摻人0.9%的鈣,結果活了344天,為甲組鼠的4倍。由此提示,缺鈣乃是生命個體衰老的一個重要因素,補鈣可在一定程度上使你活得更久一些。
2、預防骨質疏鬆
骨質疏鬆是老年人常見的疾病。40歲以上的中老年人中,大約有15%患有骨質疏鬆症。年齡越大,發病率越高。但此病發生的遲早及速度,與從食物中攝入的鈣量多少有直接關係。若每天能保證人體正常鈣的需要量,骨質疏鬆的發生就會晚些、慢些。據營養學家調查表明:老年人從食物中攝取的鈣質,一般都未達到實際需要量(每天800~1000毫克)。所以,需要經常補充鈣質。
3、防癌
補鈣有助於預防腸癌。可能是鈣元素可限制膽汁酸通過腸道之故。另一項研究則證實鈣能阻止結腸息肉增生。一般每天服用1200毫克鈣即可達到目的。資料顯示,補鈣者息肉再生的比率減低24%。
4、防止腎結石
多年來醫生常提醒腎結石病人要限吃鈣質,理由是鈣為結石的主要成分之一。但新近的研究表明,減少腎結石的辦法也許是增加鈣的攝取量。調查資料顯示:三餐飲食中含鈣量較多的人(每天平均1320毫克)與攝鈣量最少的人(每天516毫克)相比較,罹患結石病的危險性減少1/3。
5、降壓
高血壓這一不動聲色的「殺手」,令人害怕,主要是因為這種病多年不產生任何症狀,在無聲無息中損害人的動脈血管及身體的其他器官。研究表明,對於某些人來說,不用藥物而增加鈣元素的攝取可能是有效的一招。
6、預防心臟病
大量研究資料顯示,鈣元素除了通過降低血壓的途徑來保護心臟外,還有一種護心方式,那就是幫助降低血液中的膽固醇。
7、減肥
人體血鈣升高後可增加一種稱為降鈣素的激素分泌。而降鈣素這種激素可降低人的食慾,減少進餐量;另外,足量的鈣特別是離子鈣,在腸道中能與食物中的脂肪酸、膽固醇結合,阻斷腸道對脂肪的吸收,使其隨糞便排出。
老年人缺鈣的危害
1、鈣的代謝障礙與內分泌功能失調可引發糖尿病。
2、骨質疏鬆。缺鈣使得骨密度降低、骨量減少,導致骨質疏鬆,易引起骨折。
3、缺鈣可使神經興奮,造成失眠、肌肉痙攣、抽搐等。
4、由於體內鈣分布紊亂,血管壁鈣含量升高,導致血管彈性降低,引發高血壓和動脈硬化,繼發冠心病及腦血管疾病等。
5、關節部位可因缺鈣而致抗病能力下降,易患風溼及風溼性關節炎、關節積水;缺鈣還可繼發骨質增生於頸椎、腰椎、膝關節、足跟等部位。
老年人補鈣的十道菜
1.蝦皮油菜炒香乾
蝦皮50克,油菜250克,香乾2塊切絲,;油鍋內常法熘炒,可經常服食之。
2.蝦皮豆腐湯
蝦皮50克,洗淨後泡發;嫩豆腐200克,切成小方塊;加蔥花、薑末及料酒,油鍋內煸香後加水燒湯。可以充分補鈣,常食有效。
3.蝦皮炒韭菜
蝦皮50克,洗淨後泡發;韭菜250克,洗後切段,旺火油鍋內先將韭菜煸炒數分鐘,將蝦皮放入熘炒後加精鹽、料酒、薑末,之後加蝦皮旺火熘炒,加精鹽調味後服食。
4.蝦皮小蔥燴肉絲
蝦皮50克,小蔥25克(切成小段),豬肉100克(切成絲),油鍋內 先將小蔥、肉絲煸炒,加料酒、薑末,之後加蝦皮旺火熘炒,加精鹽調味後服食。
5.牛奶大棗粥
牛奶煮大米、大棗粥,常食之,治體虛、氣血不足。
6.牛奶飲
牛乳250毫升,每天清晨於早點一道服用,經常飲用可以補鈣。
7.牛奶蛋黃湯
蛋黃5個調勻,麵粉25克,熟豬肉50克,熟雞肉片100克,雞湯500克,精鹽少許。麵粉25克,用熟豬肉炒成麵漿;將雞湯燒滾入油打散溶化,加牛奶、加碘鹽、味精;隨即將湯鍋立火併把蛋黃兌入鍋 內,另將雞肉片分裝4碗中,盛湯,即可分4次服食之。
8.素雞燒肉
素雞250克,牛肉200克。牛肉洗淨後切成塊後切成片,將素雞在油鍋內煸透至蛋黃色,隨後加蔥,姜適量,加牛肉、黃酒共燒,10分鐘後加白糖、醬油、精鹽、味精、胡椒粉適量熘翻數次,即可服食之。
9.香乾大蒜炒肉絲
香乾4塊,大蒜150克,豬肉150克。洗淨後,均切絲,按常法,油鍋中旺火熘炒至熟,加佐料調勻,即可服食。大蒜的絲段,也可在起鍋前加入,在翻炒十幾次即可。
10.香乾慈菇木耳燴肉絲
香乾4塊,豬肉150克,洗淨後切成絲,慈菇100克,剔淨洗後切成片,黑木耳15克,清水發泡後撿淨,按常法燴炒服食。不僅口味可人,而且有很好的補養作用,還可補充足夠的鈣。
老年人補鈣的三大誤區
1、藥物補鈣比食物補鈣更安全
專家建議:老人每天堅持喝兩杯牛奶,多吃奶製品、蝦皮、青豆、黃豆、豆腐、芝麻醬等含鈣豐富的食物。其次,選擇健康的生活方式,少喝咖啡和可樂,不要吸菸,這些都會造成骨量丟失。除此以外,曬太陽和戶外運動也有利於鈣的吸收和利用。這些都是安全的補鈣方法,老人們根本沒有必要每天服用鈣劑。
最安全有效的補鈣方式是在日常飲食中加強鈣的攝入量,而且食物補鈣比藥物補鈣更安全,不會引起血鈣過量。
2、治骨質疏鬆不辨病因
骨質疏鬆主要分為兩大類,即原發性的骨質疏鬆和繼發性的骨質疏鬆。女性絕經期後出現的骨質疏鬆,老年男性出現的骨質疏鬆都屬於原發性的骨質疏鬆;由某些疾病或是某些誘因(如藥物)而引起的骨質疏鬆則屬於繼發性的骨質疏鬆。不同類型的骨質疏鬆,治療手段不一樣,千萬不能不加區分,一律補鈣,否則會出現併發症。
繼發性的骨質疏鬆,如鈣營養不良等引起的骨質疏鬆,補充鈣劑就非常有效;而對於原發性的骨質疏鬆就不能依靠補鈣來治療。絕大多數老年人發生的骨質疏鬆屬於原發性骨質疏鬆,這類老年人應該在醫生的指導下進行治療,比如絕經期女性可補充雌激素等,盲目補鈣沒什麼作用。
3、鈣補得越多越好
許多老人誤認為,鈣補得越多,吸收得也越多,形成的骨骼就越多,其實不是這樣。通常,年齡在60歲以上的老年人,每天需要攝入800毫克的鈣,過量補鈣並不能變成骨骼,反而會引起併發症,危害老人健康。
總結:食療補鈣比起藥物補鈣會更好,但是補鈣並不是越多越好,補鈣也需要因人而異最好是聽從醫囑去補鈣。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