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心病能治好嗎?這個才是關鍵
2025-07-23 06:41:09
冠心病是因為各種病變而引發心肌缺血、缺氧出現的心臟病。患者會出現胸骨後的壓榨感,悶脹感,伴隨明顯的焦慮等症狀,年齡在到了40歲以後患病的機率會不斷的升高,需要到正規的醫院以及正確的治療方法才行,下面我們一起來看看冠心病應該怎麼治療。
什麼是冠心病
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臟病是冠狀動脈血管發生動脈粥樣硬化病變而引起血管腔狹窄或阻塞,造成心肌缺血、缺氧或壞死而導致的心臟病,常常被稱為「冠心病」。但是冠心病的範圍可能更廣泛,還包括炎症、栓塞等導致管腔狹窄或閉塞。世界衛生組織將冠心病分為5大類:無症狀心肌缺血(隱匿性冠心病)、心絞痛、心肌梗死、缺血性心力衰竭(缺血性心臟病)和猝死5種臨床類型。臨床中常常分為穩定性冠心病和急性冠狀動脈症候群。
冠心病症狀
胸骨後的壓榨感,悶脹感,伴隨明顯的焦慮,持續3到5分鐘。常發散到左側臂部,肩部,下頜,咽喉部,背部,也可放射到右臂,有時可累及這些部位而不影響胸骨後區。用力、情緒激動、受寒、飽餐等增加心肌耗氧情況下發作的稱為勞力性心絞痛,休息和含化硝酸甘油緩解。
冠心病的發病原因
1、年齡與性別
40歲后冠心病發病率升高,女性絕經期前發病率低於男性,絕經期後與男性相等。
2、高脂血症
除年齡外,脂質代謝紊亂是冠心病最重要預測因素。總膽固醇(TC)和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LDLC)水平和冠心病事件的危險性之間存在著密切的關係。LDLC水平每升高1%,則患冠心病的危險性增加2-3%.甘油三脂(TG)是冠心病的獨立預測因子,往往伴有低HDLC和糖耐量異常,後兩者也是冠心病的危險因素。
3、高血壓
高血壓與冠狀動脈粥樣硬化的形成和發展關係密切。收縮期血壓比舒張期血壓更能預測冠心病事件。140-149mmhg的收縮期血壓比90-94mmhg的舒張期血壓更能增加冠心病死亡的危險。
4、吸菸
吸菸是冠心病的重要危險因素,是唯一最可避免的死亡原因。冠心病與吸菸之間存在著明顯的用量-反應關係。
5、糖尿病
冠心病是未成年糖尿病患者首要的死因,冠心病佔糖尿病病人所有死亡原因和住院率的近80%。
冠心病能治好嗎
冠心病是可以治好的,但是必須要選擇正規的醫院以及正確的治療方法才行。常見的治療冠心病的方法有介入性治療、藥物治療、手術治療等。目前來說比較好的介入性治療方法就是溶栓治療、安裝冠狀脈支架等;藥物治療冠心病主要是使用中藥治療,適合中期的冠心病患者;手術治療主要就是冠脈搭橋術,主要是針對晚期的冠心病患者。
冠心病的治療方法
1、藥物治療
目的是緩解症狀,減少心絞痛的發作及心肌梗死;延緩冠狀動脈粥樣硬化病變的發展,並減少冠心病死亡。規範藥物治療可以有效地降低冠心病患者的死亡率和再缺血事件的發生,並改善患者的臨床症狀。而對於部分血管病變嚴重甚至完全阻塞的病人,在藥物治療的基礎上,血管再建治療可進一步降低患者的死亡率。
2、經皮冠狀動脈介入治療
經皮冠狀動脈腔內成形術應用特製的帶氣囊導管,經外周動脈(股動脈或橈動脈)送到冠脈狹窄處,充盈氣囊可擴張狹窄的管腔,改善血流,並在已擴開的狹窄處放置支架,預防再狹窄。還可結合血栓抽吸術、旋磨術。適用於藥物控制不良的穩定型心絞痛、不穩定型心絞痛和心肌梗死患者。心肌梗死急性期首選急診介入治療,時間非常重要,越早越好。
3、冠狀動脈旁路移植術
冠狀動脈旁路移植術通過恢復心肌血流的灌注,緩解胸痛和局部缺血、改善患者的生活質量,並可以延長患者的生命。適用於嚴重冠狀動脈病變的患者,不能接受介入治療或治療後復發的病人,以及心肌梗死後心絞痛,或出現室壁瘤、二尖瓣關閉不全、室間隔穿孔等併發症時,在治療併發症的同時,應該行冠狀動脈搭橋術。手術的選擇應該由心內、心外科醫生與患者共同決策。
總結:通過上文的介紹我們可以知道,冠心病並不是沒有辦法治療好的。不過跟任何的疾病一樣,都需要在早期的時候就發現並且接受治療,為什麼死亡率那麼高呢?因為冠心病的治療費用通常都是很高的。